認真關注百靈(BRAUN)這個名字,約是十多年前有了第一支蘋果手機iPhone3開始,當時蘋果手機才剛問世幾年,挾著所有創新技術革命思維掀起了人類新生活的革命浪潮,這些現在我們再自然不過的手機使用習慣,對當時才開始面對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iPhone上的每個細節都讓人好奇,值得分享、討論甚至歌頌。
 
蘋果與百靈的神話及關聯
 
蘋果公司的靈魂人物、前設計總監Jonathan Ive就是經常被稱讚、與天才賈伯斯一樣有份量的名字,是設計雜誌的常客:自蘋果初期Jonathan Ive便毫不藏私地表示,他的風格深受百靈牌設計總監Dieter Rams啟發,於是,媒體便將兩者比較,做出Braun vs Apple這樣的對比圖表,像是:Braun 一九八七年的ET66電子計算機與二〇〇九年iPhone手機的計算機應用程式,Braun T100收音機與Power Mac Pro,Braun T3隨身收音機與Apple iPod,六〇年代的Braun LE1 揚聲器與二〇一一年的iMac……在照片對照下,果真看得出Dieter Rams的設計理念,從硬體到使用者介面,貫穿在Jonathan Ive主導的蘋果產品上。
 
設計迷如我立即興起對Braun的好奇,著手研究,一探究竟,才恍然大悟九〇年代之前的Braun是近代工業設計史上的一門主題,粉絲與收藏者眾,便有了要擁有一樣經典百靈牌產品的念頭,而輕巧的4746/AB1隨身鬧鐘是目標。
 
當時我還沒住在柏林、正在德國旅行,心想它是德國老牌,一定很容易入手。不料卻在遍尋不著原本計畫收購的鬧鐘後,才知道今日百靈早將重心放在刮鬍刀電動牙這類小家電上,過去的經典產品早已成收藏迷心中的逸品清單,有些失望。
 
幾週後,我在德國居家生活選品商店Manufactum巧遇4746/AB1,全新產品,藍綠色紙盒包裝著,不到三十歐元,興奮地買了黑白色各一個;旅行鬧鐘6x 6 cm正方形尺寸,3.5 cm寬,圓形面盤,十分輕巧,黑色款尤其好看,白色時針分針加上黃色秒針,鬧鐘指針前端是綠色,簡單明瞭;有一陣子,我還帶著去了幾次旅行,是出於實用也是為了某種莫名儀式性。


 
大師的黃金準則
 
提到百靈牌,就不能不提Dieter Rams,這位當代設計宗師出生於三〇年代,一九四七年至一九五三年就讀於威斯巴登工藝學校(Werkkunstschule Wiesbaden),一九五五年加入百靈牌公司設計部門,一九六一年成為百靈首席設計師,一直至一九九五年。
 
Dieter Rams求學的年代,是包浩斯運動誕生後的二十年,正逢現代主義設計思維成熟成形的時代,他的設計理念與名言「Less, but better」,符合了包浩斯講求不繁複、實用、行隨功能而生的簡約精神,他著名的「Dieter Rams 10 Principles of Good Design」——設計十誡:「好設計是創新的、好設計是實用的、好設計是美感的、好設計讓產品說話、好設計是謙虛的、好設計是誠實的、好設計是耐用持久的、好設計專注細節、好設計關注環境、好設計是極簡的」,在幾十年後的今日看起來,一樣是崇高卻誠實的提醒,是歷久彌新的黃金準則。
 
Dieter Rams執掌時代的百靈牌,創造出許多當今被博物館收藏著的經典日用品,像是著名的SK-4唱機,SK-3真空管收音機、 FP 35 Super 8 投影機、幻燈片機、黑膠唱機、放大機、吹風機……它們平實而美,有著使用者友善的介面,簡潔俐落的矩型、直線,多數黑白灰色,這些消費性電子產品改變了人們對於家用電子產品的感官美學,影響了九〇年代至二十一世紀的工業設計風格。
 
另一項非百靈牌,也是Dieter Rams招牌之作,是家具品牌Vitsoe的606系統壁櫃,設計於一九六〇年,到現在都是設計圈中人最嚮往的夢幻家具。
 
Dieter Rams今年八十八歲,是我最最想親見本人的偉大人物,他在設計圈的傳奇成就成為展覽「Less and More」,幾年前曾經於倫敦設計博物館、法蘭克福Museum fuer Angewandte Kunstm與舊金山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二〇一四年再版的《Less But Better》與二〇一五年出版的 《Less and More: The Design Ethos of Dieter Rams》二書,則像是平面版的展覽一樣,鉅細靡遺,資料豐富,值得一讀。
 
二〇一八年美國導演Gary Hustwit拍的紀錄片《Rams》,則是完完全全滿足了我對於大師的崇拜好奇,紀錄片裡Dieter Rams說的每句話都彷如設計教科書,動人啟發,他私人生活的畫面也跟他的設計一樣,有著德意志的簡潔與自律。
 
穿越時空的美讓人珍惜
 
現在,一些百靈牌複刻版產品再次問世,鬧鐘、計算機、手錶,已經很容易買得到了;而這十年間,我也從跳蚤市場一些專業賣家手上,還有百靈同好的網站上,收集到我自己的百靈老古董,有好幾款不同的鬧鐘、磨豆子機、咖啡機……最珍貴的,是一整組音響組合,黑膠唱機、擴大機與兩座喇叭,比起現代數位音樂產品,大得不像話,雖然會讓慧眼識英雄的朋友們驚呼一番,但也佔據家中好大一處角落。
 
偶爾,我會按下那些黃色與綠色的按鈕,放上黑膠,播起有些悶悶的、沙沙的旋律,心想好設計真是神奇,這些半世紀老的家電看起來還是那樣的美。雖然音質不摩登了,或者有些也不能用了,卻也沒有被時間淘汰,人們還是珍惜著,它們會再繼續摩登半個世紀。
 
 
本文原篇名為「復古百靈牌」,摘自潮浪文化戀物絮語不只怦然心動更要歷久彌新生活裡的風格選集



《戀物絮語》
作者:許育華
出版發行:潮浪文化(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為什麼我們推薦這本書呢?】

「戀物不等於奢侈,更深層的意義是物件承載的記憶與時光。」─《戀物絮語》
 
因為編輯的這份工作,與許多人有著淡淡的緣分。幾年前,還在《Shopping Design》工作時,因著惠貞(時任《Shopping Design》總編輯、現為「獨角獸計畫」發起人)的推薦,在企劃的封面故事中,向育華邀稿。收到育華來稿時,閱讀著她筆下描繪的柏林「哈克雪庭院」,當下就想著,哪天到柏林旅行時,一定要去走走,育華的文字就有那樣的魔力。
 
她的文字真摯不造作,寫設計時,總有深刻觀察,那些物在其筆下,有了精神層面的對話,彷若也走入了我們的生活。當她寫道由芬蘭設計大師Alvar Aalto經典的Savoy花瓶時,正當我心中想著那花瓶雖美,實際上卻很難被駕馭,要想將花在這詩意的湖泊花瓶中插的好看,需要一些技巧,翻到下頁,育華就輕巧點出。正因實際使用過且真誠分享,而非單純頌揚設計之華美,才能讓我們如此共鳴。
 
然而,也毋需嚴肅地將這本書視為解答。物只是媒介,「在物以外」的「找尋自己」,更是核心。先找到自己,那些物才能真正對你自己有意義。畢竟你不是Tyler Brûlé、不是松浦彌太郎、不是許舜英、不是曹雪芹、不是村上春樹的卡夫卡,你僅僅是你自己。(文/MOT TIMES總編輯彭永翔 Josh)


【作者簡介】
旅居歐洲的資深媒體工作者許育華,曾任職多本時尚雜誌包括《 Vogue》、《 Marie Claire》、《 GQ》等; 2012年移居柏林,亦曾與英國《 Wallpaper City Guide》合作;文章散見各媒體如《 The Big Issue》、《Shopping Design》、《天下雜誌》、《 500輯》 等 。在設計產業及時尚雜誌浸淫多年。許多人認為好設計常高不可攀,她卻覺得經典時刻盡在生活細節裡。戀物不等於奢侈,更深層的意義是物件承載的記憶與時光。(資料提供/遠足文化)



編輯/彭永翔 joshpeng@motstyle.com.tw

【哪裡買?】
誠品書店:https://reurl.cc/5q32my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reurl.cc/0OmxM6
momo購物網:https://reurl.cc/pypWna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reurl.cc/Q3260q
讀書共和國網路書店:https://reurl.cc/pypx28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