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繼今年引起轟動、並入選《藝術家》主辦之票選年度十大公辦好展「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大受好評的新生代藝術家羅智信個展「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以及聚焦冷戰時期起現代主義在臺灣的流變與影響的「未竟之役:太空、家屋、現代主義」後,2022年北美館也將再推出一系列的精采展覽!
 
由倫敦維多莉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A)策劃的大型展覽英國時尚設計師瑪莉官(Mary Quant)是首度於亞洲展出,德國觀念攝影藝術家托馬斯.德曼(Thomas Demand)個展則將呈現近90件精彩作品;館長王俊傑上任後期許以研究為核心推動策劃的展覽也將陸續登場,其中包括由王俊傑與關渡美術館館長黃建宏共同策展的「臺灣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回望介於管制與開放的80年代,視覺藝術、文學思潮、電影、劇場各個領域所帶來的實驗與創新,相當值得期待!

必看展覽1:她翻轉了全球時尚地景!60代年英國時尚設計大師瑪莉官回顧大展
時間|2022.05.28-2022.08.28

英國時尚設計師瑪莉官(Mary Quant),可說是60年代英國最具代表性的設計師!迷你裙、緊身褲、背心等革命性的單品,都是在她的設計與推動之下,解放了女性的身體,成為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時裝風格。她所推出的平價時尚單品,讓一般職業女性也能購買,時尚不再僅是權貴的專屬品。V&A共同策展人Jenny Lister過去就曾談到:「Mary Quant為時尚界帶來革新,翻轉了原本由巴黎高級時裝宰制的時尚圈。」Mary Quant與後起的Vivienne Westwood在時尚史中,可說是確立英國街頭反叛時尚風格的指標人物,並讓英國時尚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

本展由倫敦維多莉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A)策劃,將呈現超過120 件服飾、時尚玩偶、化妝品、照片及雜誌等,抽絲剝繭,完整呈現瑪莉官是如何創造並持續影響至今。如果你是時尚迷,明年5月底一定要來看看!


「瑪莉官回顧展」©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瑪莉官回顧展」©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必看展覽2:建構式攝影大師托瑪斯.德曼個展,集結80件大型精彩之作

時間|2022.07.30-2022.10.30

德國觀念攝影藝術家托瑪斯.德曼(Thomas Demand),可說是「建構式攝影」的代表人物,作品以大型的攝影及影像作品著稱。其創作多取材自知名歷史或社會事件的報導圖片與影片,他先以紙材模型鉅細靡遺地重建現場,最後以鏡頭拍攝模型場景,試圖以忠於事實原貌的手法,探索究竟何謂「真實」。本展覽由獨立策展人道格拉斯.佛格(Douglas Fogle)策劃,集結藝術家約80件大件平面作品、壁畫輸出以及9部動態影像,可見德曼如何處理攝影影像與真實世界之間互為表裡的對位關係,以及他對當代社會中影像文化慣性與認知悖論的提問。
 

托馬斯.德曼,《太平洋太陽號》(截圖),2012,錄像,202秒。Photo Credit:Thomas Demand提供)

 

必看展覽3:臺灣美術史上勞動寫實美學的代表──「礦工畫家」洪瑞麟個展
時間|2022.03.19-2022.07.31


自北美館館長王俊傑上任後,就期許北美館能向下扎根,以「研究」作為策展基礎,希望能進而策劃出觀點清晰、躑地有聲的深刻展覽。因此,2022年北美館將推出三檔由館內與客座策展人共同策劃的精彩展覽,包含兩檔典藏專題策劃:「洪瑞麟個展」、「小中現大:蕭麗虹的臺灣當代藝術收藏」,以及本年度重點策劃展「臺灣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
 
素有「礦工畫家」美譽的洪瑞麟,其作品一直是臺灣美術史上勞動寫實美學的代表象徵。洪瑞麟自從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帝國美術學校前身)畢業後,長期投入礦場工作30多年,早期更隨著礦工們潛入危險的地底工作,速寫畫下那些因長久勞動而變形的身體,呈現當時台灣礦業史的珍貴記憶。若說電影導演侯孝賢以【無言的山丘】用鏡頭訴說日治時期台灣礦工們的悲哀,那麼洪瑞麟則以極具生命力的筆觸,畫下從日治至民國時期的礦工勞動姿態與風景。


洪瑞麟,《準備上工》,1957,墨、淡彩、紙,38.5 × 54公分。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Photo Credit北美館提供

此次「洪瑞麟個展」由藝術史學者暨策展人白雪蘭及館內策展人方美晶、高子衿共同策劃,以藝術家長子洪鈞雄2020年捐贈北美館之151件精彩作品為核心,結合文獻、影音紀錄及專書,全面性的呈現洪瑞麟對這塊土地的深厚情感及那段採礦歲月。
 
必看展覽4:王俊傑、黃建宏共同策展「臺灣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探索80年代的創新實驗力量
時間|2022.11.26-2023.02.19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也親身參與研究策展,本身就是跨域新媒體藝術家的他,與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暨所長、關渡美術館館長黃建宏共同策劃的「臺灣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歷時兩年研究計劃,關注的重點就是「跨領域」在臺灣藝文發展歷史中的相關線索。
 
展覽聚焦於跨領域開端的1980年代。80年代初期,臺灣在戒嚴時期下經濟起飛,1987年蔣經國宣布解嚴,台灣政治逐步邁向民主,在這段介於管制與開放的年代中,視覺藝術、文學思潮、電影、劇場至各領域所產生的連結和騷動,促生了各種新社會場域,繼而育成創造與實驗能量。此展企圖同時回應歷史時間、生態環境、個體實驗與思想空間,以再現臺灣1980年代的嶄新面貌,並以「跨領域」作為臺灣科技、藝術與知識共構的原動力回應當代藝術思考。


「臺灣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特別感謝圖片授權與提供:王俊傑、李銘盛、吳忠維、林啟南、林鉅、高重黎、陳界仁、陳福鑫、劉振祥、劉婉柔、黎煥雄(依筆畫順序)(Photo Credit:北美館提供)

 

必看展覽5:王連晟個展「混沌邊界」,人機介面日趨模糊的未來會是什麼樣貌?
時間|2022.01.15-2022.04.17


「混沌邊界」為2018臺北美術獎首獎得主王連晟於本館的首次個展,本次將展出5件作品,藝術家試圖捕捉在機器中介社會的當下,人與機器的意志與權力關係,探問人機介面日趨模糊的混沌系統將形塑何種未來?
 
必看展覽6:楊登棋(登曼波)個展──看見台灣的酷兒及性少數族群的風景
時間|2022.12.03-2023.02.26


2019臺北美術獎首獎楊登棋(登曼波),於2019與2021年完成了以個人生命經歷為軸心的作品《父親的錄影帶》及《碧兒不談》,透過由攝影作品及裝置編輯而成的影像詩歌,記錄了他實際參與的台北地下生活,從變裝皇后、跨性別與非二元的酷兒族群,紀錄了一群不被主流所見,甚至被迴避直視的群體。此次個展將持續關注酷兒族群、性少數、公眾與隱私的議題,直面慾望或慾望窺視間的談與不談,揉雜不同時空、不同世代的觀點與對話。
 
新世代創作實踐至前輩藝術家個展,探照臺灣藝術光譜

2022年也將陸續展出六檔新生代藝術家個展,以及「李義弘:回顧展」,展呈從新世代至前輩藝術家不同向度的創作!藝術家江凱群、何孟娟,以及張徐展、蕭筑方、陳庭榕、曾慶強,將先後於三樓展間展出,以各自殊異之創作語彙,開展對歷史、文化、生命情狀、記憶與身分等核心關懷的思考。

「李義弘:回顧展」由藝評學者王嘉驥客座策劃,是李義弘55年藝術生涯以來規模最大的展出。李義弘早年追隨書畫名家江兆申,其作品更被故宮納入典藏。他從傳統山水繪畫入手,繼而導入自然與風土實景發想創作,更於近年發展出具空間構造性的山海繪畫,不斷嘗試突破,確立其獨創一格的現代水墨藝術風貌。展覽將循「造景」與「寫景」兩大脈絡,梳理「想像」與「再現」兩種創作思維如何於其藝術實踐中既平行發展又相互滲透,融匯出卓然成家的獨特景觀。


李義弘,《遊園圖》,1995,水墨設色/宣紙,193 × 490公分。(Photo Credit:李義弘提供)

 

左圖:「李義弘:回顧展」。李義弘,《立霧溪洸》,2004,水墨設色/日本京都赤麻紙,270 × 210公分。(Photo Credit:李義弘提供)右圖:托馬斯.德曼,《日常 #22》,2014,轉染法 | 框裱。(Photo Credit:Thomas Demand提供)

 

編輯/彭永翔 joshpeng@motstyle.com.tw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