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只要扯上藝術,無論什麼事都會變得難懂!?不過,這個說法現在有了例外——「食物」。正於米蘭三年展中心(Triennale di Milano)舉辦的「藝術與食物」(Arts & Foods ——Rituals since 1851)展覽,可說色香味俱全,運用了人類最基本的口腹之慾,引誘著民眾走進一場自 1851 年開始,關於飲食習慣的文化與藝術之旅。

「藝術與食物」展覽是今年米蘭世博唯一的城中展,從藝術角度切入飲食文化的歷史與轉變,15 個展示間、超過 2000 件的作品,多樣化的敘述方式,讓觀眾在觀賞過程中五感俱全。

    
     
「藝術與食物」一展是由義大利藝術史學家 Germano Celant 擔任策展人,而義大利建築暨設計師 Italo Rota 則負責空間規劃,整個展覽內容相當豐富詳盡,也獲得不少好評。(Photo credits:designboom、Getty Images)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選擇的起始年份,正是第一屆世博會舉辦的 1851 年,策展理念也與本屆米蘭世博會的主題「滋養地球,生命的能源」(Feeding the planet, energy for life.)切合,提供豐富的歷史觀點,探問著美學如何影響了人類飲食習慣,而飲食又是如何成為創意的語言。

     
    
約 7000 平方米的展覽空間,以年代和主題劃分,展示了包含繪畫、雕塑、影像、裝置藝術、音樂、文學、建築……等作品,另外也有各年代的餐具、烹飪器材與廚房擺設等。(Photo credits:designboom)
    
     
展覽中還可以看到建築師柯比意設計過的廚房空間(左圖),還有法國建築師 Jean Prouvé 於 1956 年設計的 Jours Meilleurs 空間(右圖)。(Photo credits:Attilio Maranzano)

展覽焦點包含了飲食的重大改變,像是路邊攤的誕生,移動中的飲食(飛機上如何供餐、機組人員如何用餐),以及不同的建築對飲食的影響。另外,民眾還可以從眾多展示的餐具中,發現同一個時期裡,貴族與平民等不同階級的用餐習慣,或是重回二戰時期的英國,研究一般家庭的廚房面貌。
 
除此之外,「藝術與食物」一展也探問著,在這一百年間,工業化、速食文化到底如何顛覆了人類原有的簡單家庭飲食,藝術家、設計師們紛紛以作品提出各自的觀點,有諷刺,有反思,思考著最貼近你我生活的「飲食」問題。

    
工業化後影響人類飲食最巨大的改變,就是速食文化的到來。(Photo credit:designboom)

    
以外帶食物(Eating on the go)為主題的展間。(Photo credit:designboom)

    
哪位建築師的作品常可以看見「魚」的意象呢?相信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答案就是 Frank Gehry 吧。(Photo credit:Attilio Maranzano)

    
對了展場中還有一件相當經典的作品,那就是 Andy Warhol 的康寶濃湯設計,這件作品可說已經是那個年代的 icon 了。
(Photo credit:designboom)

此展覽也將隨著 2015 年世博落幕而畫下句點,不過,MOT TIMES 也趁此機會派出米蘭特派員,為讀著們一探展覽精彩亮點,敬請期待下週好酒沉甕底的「藝術與食物」線上影像報導吧。

編輯/劉宏怡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