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於新加坡首度揭開序幕,並一路巡迴至北京、上海、香港的「走進海澤維克工作室 Inside Heatherwick Studio」展覽,終於在今年春天也登陸台灣了!


這次展出集結 Thomas Heatherwick 自學生時期,到成立工作室以來,收藏的實際模型、測試品、照片、手稿等物件,讓參觀者跟著一步步走進他的創意大腦。(Photo credit:MOT TIMES)
 
展覽將於 3 月 5 日至 5 月 15 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國內的設計迷們用不著再羨慕得牙癢難耐,而是能親炙 Thomas Heatherwick 這位身兼建築師、設計師、工程師等全方位的當代鬼才,與其 180 位團隊成員的創意能量。


無法被定義與歸類的 Thomas Heatherwick,20 年來始終提出在各種領域的前衛創意,將在展覽中一次剖析;而睽違 5 年再度應邀來台的 Heatherwick,也將與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建築系主任暨該展策展人 Kate Goodwin(圖右)於首週舉辦開幕座談。(Photo credit:MOT TIMES)

說起 Thomas Heatherwick ,在 1994 年當時年僅 24 歲的他,便成立了自己的同名工作室,而後自 2002 年開始,更一連推出顛覆結構想像的 Rolling Bridge、玩心大發的《Spun Chair》、聲名大噪的上海世博英國館「種子聖殿」、2012 年倫敦新雙層巴士的強勢回歸,以及 2018 年即將面世的倫敦花園步道大橋(Garden Bridge)等知名代表作,都能看出 20 年來,Heatherwick 始終拒絕千篇一律、突破尺度及領域,不斷實踐奇想的設計哲學。



無論是以結合鋼、木兩種看似衝突的媒材所完成的 Rolling Bridge(2002-2004),翻轉了城市慣性;抑或是十餘年後,將座落於紐約哈得遜河上的「55 號碼頭(Pier 55)」人工浮島公園,大膽地開啟了城市想像,Heatherwick 的作品不僅反映了對材料與機能的好奇心,也充滿著強烈的雕塑感。所以與其說他在設計建築,不如說是透過建築過程,探索材料和結構的極限。(Photo credit:Steve Speller、Pier55, Inc.+ Heatherwick Studio)

Heatherwick 曾在受訪中說道,他在工作室的角色並非權威、單一的方向制定者,每一次的作品發想,都是由所有夥伴共同推敲創造出來的結果。在講求「Maker」精神的 Heatherwick Studio,最令人詫異的是琳琅滿目的斧頭、鑽子、鋸子等各類工具,工作室各處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混合材料試驗品,因為所有設計師既是工匠也是創造者,而這也正是 Heatherwick Studio 的工作精神——打破定型、與眾不同。



受到立體設計與家具設計的影響,他仍同時繼續著自己在產品及工業設計上的「小型創作」。不論是可隨平衡旋轉的陀螺椅《Spun Chair》,或是為法國品牌 Longchamp 設計研發的拉鏈包《Zip Bag》,都讓傳統工藝手感透過了現代工業特性重新詮釋。(Photo credit:Magis、Heatherwick Studio)


而近來備受矚目的倫敦新雙層巴士,則如同一座觀賞城市演出的迷你流動劇院!Heatherwick 運用玻璃材料特性,不僅保留更升級了前排的 VIP 觀景雅座與開放性車尾設計,新車體的流線感也與古典的大紅色相襯,一點也不違和。(Photo credit:MOT TIMES)

這一場可評比為「朝聖級」的展覽,將以打開作品背後的故事為主軸,藉由工作室裡收藏的實際模型、測試品、原型、材料、照片、手稿、影片等上百種物件,展示設計過程為本,拆解這位「當代達文西」的設計祕密,並勾勒出 Heatherwick 廿年來的創意曲線與反骨指數。
 
現在不用拿出任意門,今年春天大家就能在台北走進這位英倫大師完全公開的設計後場。而 MOT TIMES 也將陸續帶來更完整的第一手展場焦點直擊,並與 Thomas Heatherwick 本人面對面暢談設計趣事,設計迷們可千萬別錯過囉!

編輯/黃心筠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