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校園空間從不是件簡單的事,除了經費與審美之外,還必須考慮新舊元素的整合及對話,更重要的是,設計不是隔空抓藥,必須深入溝通了解使用者的痛點,攜手共創,才能在有限的預算與時間下發揮場域最大值。
 
做為2022年「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改造項目之一,由共序工事操刀設計,位於新竹市竹光國中四樓走廊及公共空間平台的「浮.撫-層間美術館」,是個兼具「展演、半成品展示、半工作空間」的場域, 究竟該如何克服強風問題、改善色彩雜亂調性、增加儲物空間,並重新定義場域個性?這次就由共序工事建築設計事務所主理人洪浩鈞帶路,讓我們現場直擊校園改造後的差異。
 
 
 
此改造走廊位於美術教室、設計教室、科技多功能教室,以及木工教室軸線之上,原先校方希望將此走廊定調為學生作品展示空間,然而展品通常不敵強風襲來,擺上沒多久旋即東倒西歪,為此校方將大部分走廊女兒牆安裝不透光活動木隔板,藉此抵禦風勢,卻也遮擋住自然採光與通風,讓整體空間更趨壅塞。


藝廊入口廊道,師生普遍認為此區利用率高,可展示各類型作品。(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藝廊入口廊道設有兩顆月亮造型燈具,點燈即有展覽。(Photo Credit:共序工事臉書
共序工事建築設計事務所主理人洪浩鈞。(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改造前走廊(左)與改造前藝文中心入口(右)。(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但要如何克服風力問題、重塑展覽空間、強化儲物空間,統整色彩讓場域更具一致性?洪浩鈞表示,「在觀察現況後,我們選用密度 80% 及 60% 的防風溫室網布,中間覆蓋透明防水膜與溫室骨架,同時也結合軌道燈具,將此結構固定於建物立面,並與天花脫開,預留合適的順風口,不只能舒緩強風、過濾光線,也能創造柔和且不遮擋視野的作品背景。」

 

創作廊道女兒牆上架設桌面平台。(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有別日常所見的建築防風方式,洪浩鈞透過溫室防風網的分界,改變光線傳遞的變化性、控制風向,同時也模糊建物內外的風景,使空間既符合展演藝廊規格,同時在防風網的輔助下,不只強風趨緩,經廊道重新分配後的空間,亦可分為光室、暗室及層間藝廊三種詮釋。

半透明的「溫室網」既可改變建築內風向、維持氣流通透,不只讓強風趨緩之外,還帶有一種空間上的曖眛美感。(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走廊外側架設溫室防風網,能解決強風問題。(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01 光室場域
 
利用原始場地特質,保留大片採光天井,並以少許的人造光源做輔助,不只以留白方式讓大片主展牆面能呈現全天候的光線變化,同時讓創作者的作品也能與自然光源進行呼應與對照。同時此留白牆面亦可供師生在此進行塗鴉創作,也能藉由簡單的粉刷煥然一新,是一個可以教學、展示、共創的全新藝術空間。
 

「光室」場域,兩側牆體背後皆暗藏儲藏空間。(Photo Credit:Chris Chen)

共序工事保留大量留白牆面,體現藝廊白盒子氛圍外,也擅用天井引自然光入室,讓「光室」空間具有豐富表情。(Photo Credit:共序工事臉書)

「光室」改造前採光相對不足。(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光室」原先不只採光不佳還有漏水問題,如今共序工事也以投射燈強化照明,並增添新的截水盤改善漏水問題。(Photo Credit:Chris Chen)
 
02 暗室空間

為凸顯與光室明顯不同的展覽類別空間,暗室裡需藉由人造光源與作品作互動,呼應與光室截然不同的創作脈絡。學生可在此體驗光影藝術、暗房沖洗、VR頭戴式沉浸體驗等。此區也讓牆體化身超強收納區,讓各式雜物用具皆有安身立命之所。

「暗室」重新定義空間色彩,創造一致性。(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暗室」可供學生進行多媒體創作、展覽以及VR體驗。(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暗室」牆體後隱藏了大量的收納空間。(Photo Credit:Chris Chen)
 
03 層間藝廊
 
除了光、暗兩室的主要展演空間外,洪浩鈞也將創作範圍延伸至原有廊道,將舊有的女兒牆包覆新的展示台面及創作平台,搭配防風溫室網結構上的投射燈,模糊教室與走廊之間的界線, 並在廊道天花樑結構的兩側加入線性人造光源,使學生在此創作時能不受光線及陰影的影響。另外,此區也擺放了洪浩鈞設計的多功能展示座椅,既可移動、儲物也能堆疊,收納也相當方便。
 

創作廊道。(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示廊道。(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多功能展示座椅,不只可做為美術器具的收納容器,亦可化身展台。(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多功能展示座椅。(Photo Credit:共序工事臉書)

此外,共序工事也特別為改造後的校園走廊—層間美術館「拾藝光廊」打造整體CI視覺設計。(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 學美.美學 3.0 
 
「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自2019年起由教育部發起、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至今已改造全台共55所學校,今年計畫來到第三年(110年度),一共選出 25 所位在北、中、南、東部及離島金門等地區的校園,配合 21 組設計團隊,進入教育現場共同執行改造任務。
 
更多詳細內容:http://campusfield.design.org.tw

編輯/Christine Chen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