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灑、詼諧和如同獵人般的遊牧性格,再多贅述,恐怕都不足以形容這位即將在 4 月 21 日於忠泰美術館開展的《零城─馬可.卡薩格蘭:邁向第三代城市 ZERO CITY—Marco Casagrande: Who Cares, Wins the Third Generation City》的芬蘭性格建築師馬可.卡薩格蘭(Marco Casagrande)。作為忠泰美術館 2016 年開館以來首檔建築師個展,不只引用「零城」和「第三代城市」的意象,展出建築師歷年來具代表性的 17 件建築模型與攝影作品,展場更是出乎意料地由眾多循環回材質如紅磚牆、鏽鐵板等建構而成,將美術館空間徹底解放,讓民眾暴露在建築師近乎瘋狂的想像中。

荒野中的求生遊戲!忠泰美術館第四檔展覽找來最愛打破建築規則的建築師 Marco Casagrande 大玩「第三代城市」空間實驗。(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一手拿酒、一手做設計,Marco 作為策展人口中最不受控的建築師之一,這位 2013 年歐洲建築獎與 2015 年全球可持續性建築大獎得主,不管是曾在威尼斯雙年展時在載著屎的廢船上辦展、在充滿魚腥味的舊水塔中搞藝術等,不愛按牌理出牌的個性恐怕要從他的多重背景說起。Marco 不只當過記者、生物都市主義學、建築師、藝術家、甚至是表演藝術者等,童年成長於大自然中的獨特生命經驗,更替他的人生注入了更多率真和況味。也因此,從 2003 年 Marco 初來到台灣,即對介於官方與非官方之間,自力更生的都會田園寶藏巖一見傾心,也誘發他對能讓人、自然和城市和平共生的「第三代城市」靈感。
 

Who Cares Wins!芬蘭建築師 Marco Casagrande(左)和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彥良(右)由於理念相投,曾攜手合作多年,包含先前的「廢墟建築學院」及位於忠泰美術館旁的「大力助手」皆是出自 Marco Casagrande 之手。(Photo Credit:MOT TIMES)

許多台灣人認識 Marco,不是從一般熟知的華美建築,反而是從一座座「廢墟」開始。 其中 2010 年以「第三代城市」知識建構的實驗平台「廢墟建築學院」尤為著名,在與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對城市和自然理念的相知相惜下促生,當時由 Marco 當工頭,領軍一群「安那其建築園丁」,將西門町的遺棄空屋改造,讓其逃離廢墟化的命運,翻轉成一座神秘偏廢的實驗基地;2013 年,將觸手伸到金門離島,用極具金門養蚵文化特色的《牡蠣人》裝置藝術,大力歌頌在地故事;2016 年竟還入境隨俗,替忠泰集團針對風水需求,打造了一座具備「擋煞」功效的雪人巨型雕塑。不管是哪件作品,Marco 經手後似乎都帶了點叛逆違章的色彩,就是不想輕易被界定。

對從小在自然中長大的 Marco 來說,城市是一個像是外星球般的地方。在他的作品「相反城市」中,貫穿兩層樓的木作讓我們看到人與自然如寄生蟲般的未來城市可能,上面一隻隻的手模型可是套用自農夫、工人等的真人比例。(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然而,絕地中反而能開出更美的花!因此不同以往美術館井然有序、充滿距離感的拘束型態,Marco 特別將美術館變身為一座略為殘缺、充滿荊棘探險的「有機建築實驗室」,甚至連冷氣都不開,讓你完全暴露在自然荒野之中。最特別的是,展場由眾多循環回收而來的異材質建構而成,讓觀者踩踏著鋪滿地面的晶瑩剔透玻璃砂、白色鵝卵石和破碎水泥塊,和紅磚、水泥和鏽鐵板交錯的路徑中穿梭,不只能隨機冒險在建築師腦內的衝突異想中,也讓人在人、城市與自然的共生的「零城」野地裡不期而遇,驚醒對建築的原始初心。




讓你從五感體驗,這次展覽完全暴露在自然野地中,沒有平坦的路徑和冷氣,讓你感受到最粗獷原始的自然感。(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建築作為體感現實的藝術,Marco 認為沒有比大自然,更為真的現實。因此他堅持務必要進入現場感受基地的風向和太陽的移動,不只親自揮汗搭建展場內的建築師工作室,工作室中還展出他的手繪設計圖,以及啟發他向昆蟲學習如何蓋出巢穴的「泥壺蜂」模型,甚至連展覽的介紹報紙出版都堅持親自操刀,讓人看見 Marco 努力在城市和廢墟夾縫中,探索人類寄生在未來城市時,有機自生的自由樣態。
 
但「身體力行」不只是自我的要求,建築師也邀請全民一同來參與。位於美術館一樓大廳的「反相城市(Paracity)」,以開放形態原理發展的生物城市有機體,方格構成的大尺度模型向上蔓生至二樓天井,形成一座巨型立方體群落,讓我們一窺「第三代城市」的可能形狀。


設計師打破建築與藝術疆界,建築師認為許多創意來源都是出自自然,甚至可以從昆蟲的世界中找靈感,替有機的未來城市尋找新可能。(Photo Credit:MOT TIMES)

此外,去年國際熱門話題的「停車棒屋(Tikku)」(包含工作室、花園和臥房,卻僅需一晚即能完成的停車格尺度房屋),專為被汽車所佔領的都市所設計,或許能成為人類未來居住的新選擇;位於比利時沙灘的「沙蟲(Sandworm)」,為 Marco 和年輕建築師們,以柳樹編織而成的有機空間,創造出他所稱的「弱建築」;而 Marco 在台灣設計的許多作品「牡蠣人」、「三芝陳宅」、「終極廢墟」、「台東廢墟學院」也都以多元形式重現在展覽中,讓人們來一趟忘卻框架的建築之旅。

如置身雪地的「大地的逃脫」區,此次由春池玻璃提供眾多宛如冰晶般的玻璃石,踩在上面有種冰涼又微妙的觸感。(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除了有趣的空間體驗,忠泰美術館更將於今年夏季正式上市出版《馬可.卡薩格蘭:邁向第三代城市》專書,內容包含多篇獨立的開放式訪談,當你閱讀完整本書,像是參與了一場聚集所有馬可生命鏈中的合作夥伴、研究者、建築師等人相互對話的紙上沙龍,從各種角度來認識這位來自芬蘭的建築師,亦為建築界建立重要的研究文本。

現在,就立刻拋開你的高跟鞋,來忠泰美術館來場真正「腳踏實地」、深入自然的都會叢林探險吧!

編輯撰文/ 黃品嘉

▌展覽資訊
展名:零城─馬可.卡薩格蘭:邁向第三代城市
展期:2018年 4 月21 日至 8 月 5 日 週二-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地點:忠泰美術館(台北市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官網:忠泰美術館
FB: 忠泰美術館

▌馬可.卡薩格蘭 Marco Casagrande
馬可.卡薩格蘭1971年出生於芬蘭,2001年畢業於阿爾託大學獲碩士學位,主修建築及都市規劃。2000 年始擔任教職,教授建築設計、生態都市規劃及環境藝術,擅長以跨學科的教學手法啟發學生,2004 至 2008 年間授聘為台灣淡江大學建築系客座教授。2000年至2006年連續三屆(2000、2004、2006年)受邀參展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丹麥館和台灣館。2009年和謝英俊、阮慶岳組成「弱!建築」(WEAK! At work)團隊。榮獲2013年歐洲建築獎與2015年全球可持續性建築大獎。目前於挪威卑爾根建築學院擔任教授。

▌忠泰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自 2016 年開館,以當代藝術、城市建築和未來議題為三大規劃方向,首檔展覽「HOME 2025:想家計畫」,邀請台灣建築師和企業合作,針對十年後的家進行提案。而本次首度推出建築師個展「零城─馬可.卡薩格蘭:邁向第三代城市」,忠泰美術館帶領觀眾從「家」的獨立單元,延伸至「城市」這座人類集體聚集的巨大有機體,希望藉由芬蘭建築師的雙眼,邀請所有城市的生活者/使用者共同以全新角度來思考城市的未來,認識馬可所提倡的「第三代城市」、「開放形態」等理念。本展匯集馬可.卡薩格蘭自1999年至今的重要作品,於2018年4月21日至8月5日展出。
 
▌延伸閱讀
-芬蘭建築師 Marco Casagrande 製作《牡蠣人》,道出金門在地養蚵生活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