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芬蘭人如何從曾經破碎的過去中發掘自己的根,從獨特的文化歷史與自然地景中不斷創造新設計,再看一個器物如何從誕生到廢棄老去,都被收藏珍惜,設計品的 背後,蘊藏的盡是人文價值的生命力量。看這個歷史不長,資源不多的民族,也可以從文化之根與惜物之心出發,創造出自己的動人時,就帶給我們更多的啟發了。

每個民族的設計與創造,都離不開它的生活質素,芬蘭也不例外。僅管這個位於北歐邊陲的極地小國,獨立建國的時間只有九十年,也曾長期淪為鄰國的戰 場,然而,資源的短缺與歷史的苦難,反而讓芬蘭人更勤於認清自己,尋找歷史之根,並且珍惜一切,讓自然與生活,都成為創作的靈感與泉源。

說到芬蘭的根,就一定要提到經典文學史詩《卡雷瓦拉》(Kalevala)。芬蘭曾經先後被瑞典與俄國統治,這部史詩的最大貢獻,就是為當年掙扎著尋找自己的芬蘭人,說了文化之根的故事,建立了民族認同,也讓各領域的創作者不斷從中找到靈感,運用它讓芬蘭文化發光。

1900年的芬蘭藝術家們,在巴黎的世界博覽會中用史詩主題創作,讓芬蘭文化的獨特為世人所看見;大音樂家西貝流士萃取史詩精神,創作成舉世聞名的 交響曲;設計珠寶品牌以史詩為名,為每一件珠寶都賦予故事;Marimekko年輕一代設計師則將史詩精神重新詮釋,化為今年受歡迎的織布圖樣。同樣一部 史詩,可以彰顯民族精神,也可以裝飾日常用品,讓我們看見,經典可以為不同的時代,帶來不同的詮釋與創作靈感,而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那條線,也可以在時間洪 流中緊緊相繫。

歷史與自然資源,在不同的年代裡也可以蘊釀出不同的設計風格。50年代的設計師們,將物質的貧乏轉化為設計中冰雪自然 的極淨詩意,並從人們的生活需要出發,強調實用並簡化設計;21世紀的芬蘭設計師,則重新發掘芬蘭民族歷史中曾受斯拉夫文化影響的部分,以充滿裝飾性並注 重細節的民俗與故事元素,創造新風格。芬蘭設計不僅始終從自身的文化特色出發創造,也一直與國家命運與民族認同相連。

將自然融入設計的大師們,在50年代屢屢獲得國際大獎,讓設計成為芬蘭的驕傲;有著135年歷史的Arabia陶瓷工廠,則為戰時的芬蘭賺取不少外 匯,移居國外的芬蘭後裔,戰後還不斷從芬蘭購買陶瓷,後代子孫發現,有些陶瓷買了以後並沒有開箱使用,因為當年他們只是想盡一己之力,為戰後重建中的故鄉 輸入一些金援。設計與這個民族的心,似乎從來就分不開,難怪芬蘭設計如此深入民心,有些成為人們收藏的經典,有些則成為平凡百姓都可以負擔的用品。

老祖母收藏在櫥櫃裡的杯盤與燭台,原來都是大師的作品;看似普通的Arabia舊瓷杯,則成為二手店裡的搶手收藏。許 多人瘋狂搜集老祖母使用的餐具,只為了透過那一件件的舊器皿,尋回童年的回憶;就連日本旅客也被感染,來到芬蘭總不忘搜集芬蘭陶瓷做為紀念品。經典的記憶 播種在人們心裡,甚至由此誕生出新的懷舊文化與觀光資源,經典也因此有了生活的溫度。

而那些破碎了的、被遺棄了的、不再被需要的陶瓷碎片,還可以成為設計家創作的泉源:他們走向廢棄地,拾起沒有人要的破瓷片,釀在陶瓷工廠舊址附近的住宅牆上,不僅成為環保再生的社區藝術,文化之根也從歷史的時間中,延展到住宅的空間裡,繼續在生活中延綿。

我想,只要能站在自己的時代上,從歷史文化與自然的交錯中吸收養分重新創造,任何民族的設計,都有機會獨樹一格,並不斷延續與再生。看芬蘭人如何從曾經破 碎的過去中發掘自己的根,從獨特的文化歷史與自然地景中不斷創造新設計,再看一個器物如何從誕生到廢棄老去,都被收藏珍惜,設計品的背後,蘊藏的盡是人文 價值的生命力量。看這個歷史不長,資源不多的民族,也可以從文化之根與惜物之心出發,創造出自己的動人時,就帶給我們更多的啟發了。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