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不僅僅只是傳遞世界的美好、或是品牌行銷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傳遞、擴散世界各種不同的聲音與理想,那背後強大的文宣力,有時甚至能推動這個世界的改變!
 
《Hope to Nope: Graphics and Politics 2008-18》策展人Lucienne Roberts在接受英國Go London網站採訪時就曾經談到:「平面設計扮演著訊息的載體、產生影響力的工具。」從20世紀初期至今,平面設計透過海報、酷卡、塗鴉等各種不同形式,成為政治宣傳(Propangada)的利器,例如著名的徵兵海報「I Want You」,美國插畫家James Montgomery繪製了山姆大叔手指前方,搭配加粗的紅字體,對著海報前的人大聲疾呼:「我要你加入美國軍隊。(I WANT YOU FOR U.S. ARMY)」,然而當時的海報,是由上對下的傳遞著政府意志,多少帶著些思想馴化的功能。


美國插畫家James Montgomery繪製設計的徵兵海報,山姆大叔手指前方,搭配加粗的紅字體,對著海報前的人大聲疾呼:「我要你加入美國軍隊。(I WANT YOU FOR U.S. ARMY)」。(Photo Credit:美國國會圖書館)
 
但另一方面,平面設計也成為由下而上,民眾自發性的為理想與信念發聲的重要媒介!
 
不論是從60年代的反戰運動、女性平權運動,或至當代,在科技的推波助瀾下,網路民主化催生出各式各樣的「政治設計」,網路社群拓展新的擴散路徑,突破過往的印刷媒材在傳播路徑的侷限,讓訊息突破地理疆界限制,透過網路向國際發聲!


柏林圍牆的東邊畫廊最著名的塗鴉作品「兄弟之吻」,畫家依照1979年10月7日拍攝的真實政治新聞照片作畫,當時民主德國建國30周年,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拜訪東德,與東德元首昂奈克接吻,畫家用塗鴉還原當時畫面並在下方用德文寫上一段文字諷刺,大意是「上帝啊!拯救我,在這死亡之愛中生存。」
 
香港反送中運動從6月9日百萬人遊行至今,發展已逾兩個月,港人也自發性地透過平面設計,藉由社群傳播他們的想法與現場消息。我們這次,從網路社群上的hashtag、論壇等管道,集結了近日最受國際關注的「香港反送中」運動相關圖像及藝術創作,看香港人民如何由下而上,自發性地藉由設計,向世界持續傳播訊息。
 
#香港設計師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看見香港設計力的大爆發!

只要用這組hashtag,就能在各個網路社群平台上,看見許多香港在地設計師陸續透過創作,回應香港《逃犯條例》修訂的議題,用圖像說話,傳播現場的最新消息與狀況,也讓世界看見香港設計力的大爆發。


就反送中參與者的受傷事件,香港插畫家Mimi Szeto特別設計繪製了這件作品並分享在其粉絲團,透過感性的畫面卻也讓人看見背後的無畏無懼。(Photo Credit:Mimi Szeto)


香港設計師蔡芷筠藉由眼睛的意象創作的平面設計,並在個人社群平台上分享其創作理念:「在黑暗時代,可以傷心、可以流淚、可以憤怒、可以難過,但不能絕望,砍頭也不絕望。」用黑底象徵黑暗,黃色與藍色代表了光明與希望。(Photo Credit:蔡芷筠)

  

活躍於連登討論區的網民「我要攬抄」為了向全球揭露目前香港的真實情況,近日發起眾籌活動要向全球登報,短短一小時就籌到一百萬美金,同時也發佈三組號召集會的設計海報。(Photo Credit:我要攬抄)

從塗鴉插畫到Memo紙,反送中運動最色彩斑斕的連儂牆

在香港反佔中遊行一片黑衣中,卻看見不少連儂牆遍地開花,民眾各自將自己的理念與訴求寫在Memo紙上並貼在牆上,成為遊行運動中色彩斑斕的地標。

連儂牆是以傳奇樂團披頭四的團員約翰藍儂命名,從1980年代開始,約翰藍儂就是反戰、追求和平的文化象徵符號;而最早的連儂牆是在捷克布拉格,當時群眾不滿共產主義政權,在布拉格修道院大廣場上的牆上寫上反抗標語,也包括了約翰藍儂的肖像塗鴉及歌詞。如今連儂牆隨著時代變革,從塗鴉插畫演變到Memo紙,但也因為立可貼的快速便利,鼓勵大眾一起隨手創造設計,不一定要是設計師、藝術家,只要你願意,都能寫下你的想法,持續表達追求自由的訴求。


近日香港反送中示威者聚集在香港機場,當中也可以看見色彩斑斕的連儂牆。(Photo Credit:香港網友提供)


連儂牆旁也擺放了各式各樣的海報 、文宣等平面設計,傳達抗爭運動的訴求。(Photo Credit:香港網友提供)

港民用雷射筆創作視覺設計,艾未未派員記錄取材

知名當代藝術大師艾未未,雖然旅居德國,但從 「反送中」運動開始,就陸續在個人的INSTAGRAM上,分享香港前線的抗爭訊息。近日他接受BBC專訪時透露,其實從六月中運動開始,就派團隊前往香港記錄抗爭及訪問,而這些素材也將做為他未來的藝術品創作及紀錄片等,要與捍衛人權 、言論自由的人一起並肩作戰。而在這些素材中,可以看見活動現場用雷射筆作為視覺圖像設計,藉此諷刺先前有民眾因為用雷射筆發出藍光綠光朝鎮暴警察發射,卻遭警察以「藏有攻擊性武器」為理由而壓制逮補。


艾未未將在香港前線記錄到的部分素材,發佈在個人的IG上,這些材料也將作為他未來的藝術創作的來源。(Photo Credit:翻攝自艾未未IG)


想要了解更多政治設計嗎?荷蘭設計師魯本派特在2017年就曾在台灣出版《設計政治學》一書,揭開許多設計背後的政治性,這本書也受到方序中、聶永真等設計師特別推薦,解構每個符號設計背後的真實世界。

編輯/李玲玲、彭永翔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