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全球年度設計風向球指標的Good Design Award(優良設計獎)是全球四大設計獎項之一,審査委員長安次富隆強調,今年設計獎的主軸是「同感、共感」(英文:sympathy,日文:交感), 是在設計中考慮他人、社會、環境等,並達到設計者想要傳達的想法。
 
今年台灣有32件作品獲獎,其中3件作品入選Good Design Award 2020 BEST 100 ,分別為LINE Pay、浪漫台三線以及「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想知道為什麼浪漫台三線以及「學美.美學」能擠身 BEST 100?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精彩設計非看不可?MOT TIMES嚴選Best 100當中的2件作品,以及7件得獎作品,一起來瞧瞧吧!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結合地方創生精神,並以全新設計翻轉客家風貌。Photo Credit:Good Design Award)

2件BEST 100同感共振作品,見證台灣美感教育與客家文化的嶄新影響力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用設計翻轉客家文化
 
去年底,為期兩個月的首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點此連結看更詳細的報導),由吳漢中擔任設計總監,從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延續至台中,橫跨五縣市、半個台灣、長達150公里的藝術季,將「公路」、「水路」、「細路」作為主要內容創作軸線,再以「有的是時間」的概念串聯,結合地方創生精神,用全新設計翻轉客家風貌,分享台三線最浪漫的生活方式。
 
正如Good Design評審所言,此藝術季邀請了來自六個國家、70名藝術家,在長達150公里的不同地點進行作品展演,並成功吸引了70萬遊客到場參與,成為全台最大藝術活動。讓此活動不只產生巨大的經濟效應,並重新扭轉我們對於桃竹苗的既定印象,重新詮釋客家及原民文化。。
 

范承宗以茶壽為概念發想,重新設計出人們蔽蔭、聚集的茶窩,延續傳統工藝的生命。 (Photo Credit: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藝術家伊祐噶照透過木片的堆疊,象徵穿龍古圳洞裡的鑿痕,讓更多人知道早期先 (Photo Credit: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原來學校可以這麼美!
 
一如Good Design評審所言,在學校設施日益破舊,出生率下降且預算不足的前提下,如何實踐出對教師和學生都有意義的人性化設計?

由教育部委託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點此連結看更詳細的報導),歷經10個月時間,以七個設計團隊為台灣九所學校進行美感變身,將過去大家熟悉的司令台、川堂、中廊、垃圾與資源回收站、學生餐廳、校園指標、電纜線及管線等,從減法設計、閒置再造、可複製性三大策略進行,不只讓美感進入校園,同時也進行更整體性的設計思考,幫助學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甚至是預防問題。
 
 

無有設計為改造後的雲林山峰華德福國小司令台。(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山川設計將台南新東小學的學生餐廳進行大改造。(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MOT TIMES精選7件Good Design Award 2020得獎作品

01 字體決定態度—華康金剛黑體

字體在平面設計上有差嗎?當然!不同的字型將決定風格以及訊息是否能表達清晰。這款由威鋒數位開發的「華康金剛黑」字幅寬廣、重心沉穩,字體簡約俐落,不只包覆感十足,在視覺表現上亦相對輕盈舒適。重點是,金剛黑體共發展多達15種語系、6種不同字重,這也是評審團認為值得嘉許的部份,因為智慧型手錶的小信息媒體正在與日俱增,而將不同語種的相同字體組合在一起又相對複雜,因此「華康金剛黑體」在數位時代也更別具意義。
 

不同的字型將決定風格以及訊息是否能表達清晰。(Photo Credit:Good Design Award)
金剛黑體線條簡約洗練,架構層次分明,在視覺上呈現透澈明朗的空間感。(Photo Credit:威鋒數位網站截圖

因應數位顯示與印刷需求,金剛黑在一致的字型架構中,發展出6種不同字重,且多達15種語系,從內文字至標題字,皆可彈性搭配使用。(Photo Credit:Good Design Award)
 
02《The Anne Times 安妮新聞》—孩子需要更有趣的知識來源
 
僅僅知道技巧是不夠的 —— 你必須要有感覺。科學的確很重要,但是對我們來說,想像力更有價值。— 法國藝術家愛德華.馬奈 (Édouard Manet)
 
夾在《The Affairs 週刊編集》裡的《The Anne Times 安妮新聞》是一份給15歲孩子的報紙,它的名稱源自「美感報紙參與教育計畫」ANIE(Aesthetic Newspaper in Education),但為了讓大眾更為熟知,便改為Anne。其內容不只專注美感,同時也能透過對知識的探索,讓孩子們能回到自身想像力的萌生。自2020年起,教育部開始支持美感教育計畫團隊發行「安妮新聞」,由各校登記免費訂閱,共發行一萬多份,這也是教育部首度發行教學用報紙。


《The Anne Times 安妮新聞》是一份給15歲孩子的報紙,也是教育部首度發行教學用報紙。(Photo Credit:Good Design Award)
 
03 不只是一間很美的茶行—兆兆茶苑

2019 年9 月,位於台中審計新村旁巷弄裡的兆兆茶苑開幕了,這是一間台灣茶專賣店, 老闆家在南投已有30年的製茶歷史,也會在店內自行烘茶。而此空間由「SOAR Design 合風蒼飛設計+ 張育睿建築師事務所」所操刀設計,一如評審所說的,你可以想像茶的氣味通過螺旋樓梯的中庭散佈在整個建築中,就像一個光線井一樣,可以捕捉到中央的光線。而牆壁上各種漆面表現、木材紋理、鋒利的鐵質表現、柔軟的織物,都是完美的平衡,是一個非常美麗的空間。

兆兆茶苑透過設計的鋪陳,營造出濃濃的人文氣息。(Photo Credit:Good Design Award)
兆兆茶苑將品茶時的優雅與質樸體現在空間設計上。(Photo Credit:Good Design Award)

04:工家美術館—有共享精神的新型態工務所美術館
 
於台中的工家美術館(點此連結可見更詳細的報導)是世界首見納入美術館與共享精神的新型態工務所,評審團亦稱許,這個現場博物館將建築工地與社區連接起來,並在施工期間改變人們的意識,可以擴展到其他地方,是相當開創性的思想和倡議。
 
工家美術館由十禾設計吳聲明操刀,以大面積的戶外露臺創造開放性,串起與周邊環境,家具內裝則由設計師吳孝儒(Pili Wu)創辦的「無氏製作」,以鷹架、浪板、棧板等工地中常見的臨時性材料所打造而成,營造出工地、共享概念與美術館創意並存的空間,也將台灣工地文化傳遞給大眾。
 
工家美術館以大面積的戶外露臺創造開放性。(Photo Credit:CMP PJ Foundation)
為蓋起勤美術館而努力的工人們,休息時間會使用工家美術館的空間,一樓為食堂。(Photo Credit:CMP PJ Foundation)
 
05:「點亮十三層遺址」重現採金史光輝歲月
 
台電去年中秋夜以全新的公共藝術概念,邀請國際照明設計師周鍊及新銳藝術家何采柔,以低色溫的「光」,為新北市水湳洞俗稱「十三層遺構」的歷史場域點燈,不只重新詮釋人文底蘊豐厚的歷史場域,也成為污染管制環境再利用的典範。

「點亮十三層遺址」透過光的處理手法,讓大眾再度爬梳礦場輝煌歷史。(Photo Credit:Good Design Award)
 
06:新竹市立動物園,以類棲地還原自然生態環境
 
新竹市立動物園為台灣第一家動物園,改造重建計劃由大涵建築師事務所邱文傑設計師操刀,他以「類棲地」的方式,拆除籠舍,改以渠道、壕溝,還原自然的生態,讓空間更接近原始環境,也創造自然的循環。評審認為,在保留歷史悠久的動物園獨特性的同時,亦積極融合了現代動物園所需空間的組成。不只逆轉了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動物的棲息地,也讓人類的公園空間與之相互交織。


新竹市立動物園為全台現存最老的動物園,是大新竹地區大小朋友們重要的共同記憶所在。(Photo Credit:新竹市立動物園)
新竹市立動物園透過設計改造後,以類棲地方式讓人與動物及環境之間能產生近距離的接觸。(Photo Credit:Good Design Award)
 
07:臺鐵環島之星以移動的風景創造新車廂美學

由柏成設計所執行的臺鐵環島之星觀光列車改造計畫 (點此連結有更多詳細報導),以四大重點「整體色調」、「線條簡化」、「燈光設計」與「指標設計」進行列車革新設計,不只翻轉臺鐵美學,同時也結合實用與功能性,並體現臺灣在地人文及共同記憶下,移動的美感風景。

車廂外部採取橘黑配色,既保留了莒光號原先的橘色,亦加上較為尊榮的黑色,因日治時期只有天皇能乘坐的「天皇花車」,就是外漆黑色,因此設計師希望能將尊榮感,傳遞給每一個踏上旅程的旅人。(Photography by Josh Peng)
由設計團隊重新訂製座椅布面,體現相對優雅的風格。(Photography by Josh Peng)
簡約的設計概念讓視覺備感舒適。(Photography by Josh Peng)
 
(部份資料來源:新竹市立動物園、台電月刊)

編輯/ Christine Chen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