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招牌紅短髮,穩坐日本當代藝術界女王寶座,昨天才剛過完生日(March 22, 1929),今年已屆92歲高齡的草間彌生,一向以她顯著的普普藝術魅力,辨識度極高的「波點」印象,以及與當代自拍風潮無縫接軌的沉浸式作品特性,擄獲人心。
 
即將於4月23日在德國柏林Gropius Bau美術館登場,由美術館總監Stephanie Rosenthal策劃的草間彌生首個大型回顧展《Yayoi Kusama:A Retrospective》「A Bouquet of Love I Saw in the Universe」,以近千坪空間,展出她過去80年來,近300幅精彩作品;從早期在日本繪製的油畫,到2021年最新裝置作品。這是她迄今最為完整的沉浸式展覽,也是草間彌生首次在德國美術館進行的大型回顧展。
位於德國柏林的Gropius Bau美術館即將以佔地近千坪的空間,展出草間彌生過去80年,近300幅創作。作品類型橫跨平面、雕塑、檔案文件、時尚作品等,從她1965年首次在紐約展出的「無盡鏡室」前身,到1952年至1983年八次展覽的檔案文件資料重建,以及近期的繪畫、雕塑、裝置藝術等,完整爬梳她的創作歷程與脈絡。

其中最大亮點是草間彌生於2021年全新創作的裝置作品《我在宇宙中看到的愛的花束》(A Bouquet of Love I Saw in the Universe),亦將現身Gropius Bau美術館歷史悠久的中庭之中,帶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驚喜體驗。

 
草間彌生於1968年在布魯克林大橋上參與的「反戰」活動(左)。1961年草間彌生在紐約的工作室(右)。(Photo Credit:YAYOI KUSAMA)
 
一窺草間彌生二十多歲在日本的時光

此展覽以年代時序為線索,帶大家重返波點王女的創作起源!從年少時期壓抑下所產生的幻覺,到對性的恐懼與厭惡,以及赴美國發展後,在六零年代反戰、嬉皮氛圍的感染下,一系列的裸體創作脈絡。同時也能一窺草間彌生二十多歲時在故鄉長野縣松本市的時光,並見證她如何藉由創作重新定義女性藝術家的角色身份。

最特別的是,展覽中還有展示一張,由草間彌生穿著自己設計的上衣,坐在她平面作品旁的照片。從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到她集結藝術、表演、時尚、設計等跨學科的實踐起源,亦揭示出草間彌生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她個人藝術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此展亦透過紀錄片、電影與照片,清楚講述了草間彌生的時裝、藝術和表演相互結合的革命性,以及她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所參與的社會運動,與草間彌生自六零年代起便以作品預示當代社群媒體所突顯的自我表現慾。

1968年草間彌生在紐約工作室展現她所設計的時尚服飾。(Photo Credit:YAYOI KUSAMA)
 
從故鄉到世界  揭開草間彌生早期3大關鍵創作元素
 
於是當我們走進展間時,可以見到1952年,當時只有23歲的草間彌生,在日本首次個展中,便以各種水彩、油畫,展現出她後期作品中重複彎曲的筆觸,以及她無限重複的概念。而草間彌生在紐約的第一個作品「One Thousand Boats Show (1963)」,亦以一件全長10公尺木製船,覆蓋著形狀像陽具的白色織物,揭開她最初創作的軟雕塑,以及她內心對於「性」的抗懼。

同時也能透過多個沉浸式作品,更完整感受到她早期作品與現代作品的變革,包括「以織品為材、有陽具形狀的軟雕塑」( fabric phalluses)、色彩鮮豔的「波點」(polka dots),與無限延伸的「鏡面」(mirrors),三個關鍵創作元素的體現。

草間彌生作品「Accumulation of Corpses, 1950」。(Photo Credit:YAYOI KUSAMA)

草間彌生的作品「The End of Summer, 1980」。(Photo Credit:YAYOI KUSAMA)
草間彌生作品「Aggregation: One Thousand Boats Show, 1963」。(Photo Credit:YAYOI KUSAMA)
 
重返1965年草間彌生首個無盡鏡室「Phalli’s Field」

你知道1965年,草間彌生在紐約Castellane Gallery畫廊便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無盡鏡室作品「Phalli's Field」嗎?這可能是她極為重要的突破時期,亦為她在空間領域發展的跳板。

此作品為無盡鏡室的前身,牆面以四座大片鏡面反射而成,而地板上則以織品製成、有著紅白相間圓點、如同陽具般的條狀物圍繞而成。身處其中穿著紅色緊身衣褲的草間彌生,彷彿不是藝術家,更像是作品裡的模特;而這也充份展現出她獨特的藝術個性,已經是每場展覽及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草間彌生作品「Infinity Mirror Room – Phalli’s Field, 1965」。(Photo Credit:YAYOI KUSAMA)
 
不只如此,當你走進1966年她在紐約所創作的第二個「無盡鏡室—無盡的愛」作品,則能瞬間感受她在作品表現上的躍進。只因這是一個六角形的房間,觀者只能透過兩個窺視孔進入該空間,而裡面取而代之的是,純粹以不同星座閃爍的光,來喚起草間彌生重覆、鏡面、無限延伸的廣衾概念。
 

草間彌生作品「Infinity Mirrored Room — Love Forever, 1966/94」。(Photo Credit:YAYOI KUSAMA)
 
重建1952年至1983年八次展覽的檔案文件
 
有趣的是,此展特別針對草間彌生在1952年至1983年間所展的八個展覽進行廣泛分析。不只藉此強調藝術家與其作品間的個人關係,展覽現場亦精心複製了原始的展覽平面圖,讓觀者可以準確地瞭解到草間彌生的作品,以及她是如何在現場佈展。因為她總是將來自不同媒體和色彩組合的多種作品,放置於同一個空間中,展現她獨特的佈展美學。

因此透過這檔在Gropius Bau美術館的大型回顧展,不僅可以感受到草間彌生強烈的自我表現,也能體會到她在作品中不只模糊了她的身體與周圍環境,也模糊了主體與對象、內部及外部的界限。同時也突顯著她與自己的作品融為一體、向無限延伸擴展的創作概念,至今依舊清晰可辨,且令人眷戀。

草間彌生作品「Collage on paper, 60.5 x 63.5 cm」。(Photo Credit:YAYOI KUSAMA)
草間彌生作品「Pollen, 1986」。(Photo Credit:YAYOI KUSAMA)

日本藝術大師草間彌生。(Photo Credit:YAYOI KUSAMA)

展覽:《Yayoi Kusama: A Retrospective》A Bouquet of Love I Saw in the Universe
日期:2021年4月23日 – 8月1日
地點:德國柏林Gropius Bau美術館

編輯/Christine Chen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