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建築團隊「Foster+Partners」,大家首先想起的可能是香港國際機場、倫敦千禧橋,或是被暱稱為「小黃瓜」的瑞士再保險公司總部大樓等等。1967 年由建築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Robert Foster)創辦以來,他們的作品逐漸擴散至世界各地,在發源地英國更有許多令人讚嘆的建築設計!
 
今年三月,Foster+Partners 為他們在英國設計的 22 座建築,打造了 360 度的線上全景遊覽,從動態的室內空間到建築外觀,搭配著建築相關資訊,不用遠赴英國也能身臨其境大師的建築設計!
線上 22 座建築依照建造時間排列,從 Norman Foster 的第一件作品—位於英國 Cornwall 的住宅 Creek Vean House(1966),到近年的摩登酒店 ME London(2013)、癌症中心 Maggie’s Manchester(2016)、彭博社總部(2017)都有!從中也能感受到展現出 1970 年代在建築技術進步之下,所形成的建築流派「高科技派」(High-tech architecture),重視工業材料應用,強調精確結構、外型的特色!一起先來看看其中三個經典建築設計→
 
1. Norman Foster 第一件作品!潛入自然依山傍水的別墅 Creek Vean House 
 
1966 年落成於英國康瓦爾郡(Cornwall)的私人別墅 Creek Vean House,由 Norman Foster、Richard Rogers 與他們當時的妻子 Wendy Cheeseman、Su Brumwellv 所組成的團隊 Team4 設計,並獲得RIBA金獎。


Creek Vean House沿著山坡地形建造。(Photo Credit:擷取自Foster + Partners 360˚ views
 
Team4 設計時便指出:「我們希望所有內部空間都能與周遭地景連結」
 
沿著陡峭的山坡,戶外的梯階向上延伸通往別墅,內部的長廊則順著基地輪廓規劃成畫廊,連結著所有起居空間。從全景圖可以發現,建築使用蜂蜜色的混凝土磚、藍色威爾士板岩等傳統建材;同時從他們選用的現代工業構件,也可以看見 Norman Foster、Richard Rogers 兩位「高科技派」大師當年對於建築工業技術的琢磨。
 
比如,在面向河流處如結晶多面體般的玻璃外型,仿如一座輪船駕駛艙,充滿現代感。但同時他們也強調景觀的和諧,透過屋頂與台階處設計植栽花園,隨著植物的生長與覆蓋,建築就像退回自然環境之中,充滿生活的力度與詩意。


建築周遭也設計可讓植物攀附生長的空間。(Photo Credit:擷取自Foster + Partners 360˚ views

室內以藝術廊道連結起居空間。(Photo Credit:擷取自Foster + Partners 360˚ views

大片的玻璃窗映入建築前的河景。(Photo Credit:擷取自Foster + Partners 360˚ views
 
2. 用溫柔輕巧的玻璃與鋼構,為大英博物館設計人流疏導空間 Great Court
 
位在大英博物館的伊莉莎白二世大中庭(Queen Elizabeth II Great Court),原本像博物館中消失的空間,雖然建築師 Robert Smirke 最初將這裡規劃為開放的花園庭院,但後來這裡逐漸堆起書架,新建圓形閱覽室,變成博物館不對未開放的圖書部門。
 
然而 Foster+Partners 指出「沒有這個空間,博物館就像一座沒有公園的城市。」大英博物館每年高達六百萬參觀人次,中庭卻缺少人流疏導功能,加上古蹟無法增加樓層、擴建空間等限制,日增的人流一直是大英博物館一大課題。


透明的穹頂設計擁有良好的採光,但遇上屋頂積雪的日子,弧形低處的天光也會被遮擋,因此圓形量體周圍也圍著一排照明燈具。(Photo Credit:擷取自Foster + Partners 360˚ views

(Photo Credit:擷取自Foster + Partners 360˚ views
 
2000年,隨著圖書空間被移轉到大英圖書館後,團隊便將此地覆上一層玻璃穹頂,形成新的室內空間「Great Court」,除了連結周遭展間,設置詢問處、咖啡廳,將圓形閱覽室改為開放展覽空間,對外免費開放的空間,也成為連結城市周遭的重要路徑。
 
向頂端望去,被《The New Yorker》讚譽,既尊重古典建築風格,同時又溫柔銜接的玻璃與鋼構穹頂,讓陽光緩緩流溢下來。Foster+Partners 運用幾何金屬框架與3,312片獨立的玻璃面板,接合空間四周與中央的圓型量體,天窗優美的拱弧與在建築壁面設計的滑動軸承(sliding bearings)承重,都是相當高技術的建築工法!


(Photo Credit:擷取自Foster + Partners 360˚ views

(Photo Credit:擷取自Foster + Partners 360˚ views
 
3. 順著旋轉樓梯走進倫敦「彭博社」!還能欣賞 Olafur Eliasson 融入建築的藝術作品
 
位在倫敦市中心的「彭博社總部(Bloomberg London)」,建造花了7年之久,在2017年才正式開幕。建築不特意顯現建築宏偉之感,反而在城區周遭石造老建築旁,運用砂岩作為主要材料,搭配古銅色大型翅片與大面積強化玻璃,創造光影的韻律,散發和諧的英倫氣息,又充滿現代感。
 
走進建築的全景視角,在一樓大廳漩渦狀的挑高空間,便會看見丹麥藝術家 Olafur Eliasson 融入建築的創作「No Future is Possible Without a Past」;而順著 Bloomberg London 最具特色的旋轉樓梯,梯間不僅可望見各層、打破樓層界線,寬 1.8 公尺的空間讓同事們交流相處時,不用擔心阻擋到其他行人。
 
「No Future is Possible Without a past」共有兩件,一件位於螺旋樓梯的底部,一件則為圖中漩渦大廳處,運用金屬映射著彭博社裡的不斷發生、積累的行為,作品名稱也呼應著基地挖掘到羅馬時期Temple of Mithras遺跡的歷史。(Photo Credit:擷取自Foster + Partners 360˚ views

順著全透明玻璃電梯可直達六樓,在全景畫面中也能看見電梯上升、經過各層樓的過程。
(Photo Credit:擷取自Foster + Partners 360˚ views

除了全建築使用省電的LED燈,許多樓層天花板上如「花瓣」般的鋁板,具有透過反射均勻散播光線、聲音緩衝,鋁板後裝設水管,投過水流則具冷卻環境等效果,是 Foster+Partners 突破傳統辦公室天花板設計的節能巧思。
(Photo Credit:擷取自Foster + Partners 360˚ views

(Photo Credit:擷取自Foster + Partners 360˚ views
 
此外,就像大英博物館Great Court以城市的角度來思考建築的角色,佔地3.2英畝(近4,000坪)的 Bloomberg London 橫跨市中心街區,Foster+Partners 便將建築設計為兩座量體,中間由玻璃天橋連接,路面處則規劃了一條讓人們自由穿越的人行道,目前已是人們步行交通附近廣場的主要道路之一,一路上的餐廳、咖啡廳也是大家用餐休閒的好選擇。種種設計細節,也讓 Bloomberg London 在 2018 年獲得 RIBA Stirling Prize 殊榮!

想看更多 Foster+Partners 作品,趕緊到網站親自一探究竟吧!

■ Foster + Partners 360˚ views UK tour:https://360vr.fosterandpartners.com/uktour/

編輯/林沛伶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