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日常中所出現的鐵銹,多帶有負面意象,然而由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學生陳愉安、鄭伊辰、蘇海晴所設計的「養銹曆」,不只是反轉銹蝕的負面印象,更用日常「養銹」的過程創造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活紀錄。一舉入圍今年 2021 金點新秀設計獎「工藝設計類」、「傳達設計類」及「視覺傳達設計類金點新秀贊助特別獎」三類獎項!

「養銹曆」全產品圖(Photo Credit:陳愉安、鄭伊辰、蘇海晴)
 
翻轉思考,運用 15 種溶液養銹,將時間與回憶保存
 
生活在潮濕氣候的台灣,不免在路邊的鐵門、鐵欄杆或鐵窗看到許多的鐵銹,但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鐵銹代表著老舊破敗、潮濕骯髒,人們通常不會留心銹蝕的物件,甚至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陳愉安、鄭伊辰、蘇海晴三位應屆畢業生,卻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鐵銹,她們認為「銹」不僅只代表破損,同時也富含豐富的色彩與紋路,更乘載著時間和歲月留下的痕跡刻畫。
 
在一年的時間中,陳愉安、鄭伊辰、蘇海晴運用了 15 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溶液,以澆灌和浸泡方式,進行一連串的養銹實驗,並細膩記錄下來鐵銹千變萬化的時間美學。
 
鄭伊辰說「時間不斷在流逝,但鐵銹卻幫我們把時間保存了起來」,她們試著轉換不同的角度去看鐵銹的老舊形象,重新將鐵銹視為「保存時間與回憶的方式」,「我們三個都很喜歡各種古物,因為可以透過古物感受過去,但畢竟那些過去我們不曾經歷過,導致我們和古物之間還是有著一定的距離,沒有辦法有更深的情感,所以如果能夠把屬於我們現在的時刻保留下來,到了未來再來欣賞回憶,那不是更好嗎?」

使用不同溶液所養出的銹(Photo Credit:陳愉安、鄭伊辰、蘇海晴)
 
像澆灌植物般療癒,養銹過程也紀錄著自己的生活
 
「養銹曆」所選用的溶液皆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喜愛品茗者可以養出「紅茶銹」、「綠茶銹」,喜愛咖啡者則可以養「咖啡銹」,而可樂、醋、醬油等也都是養銹的溶液。
 
而養銹過程也帶入如同日本茶道般的儀式感,運用特別燒製的陶器作為器皿,待銹色攀附,再運用畫框將逐月銹好的鐵塊掛於牆面,彷彿一幀幀年曆,希望讓人在欣賞畫作般觀看鐵銹的同時,也可以回味過往的時刻並感受時間的流動。



將溶液注入陶皿中養銹。(Photo Credit:陳愉安、鄭伊辰、蘇海晴)
 
「其實就像養植物一樣,幫植物澆水的儀式感讓人感到療癒,會對於它開花結果時的樣子感到期待,我們將這樣的概念放到鐵銹上,希望在養銹時除了能夠療癒身心,也希望鐵銹無法預期的樣貌能夠為生活帶來驚喜。」蘇海晴說。
 
「銹」的侘寂之美
 
「養銹曆」指導教授黃儀婷老師表示,她們三位試圖藉由養銹的儀式感,將自我情感與故事透過幻化多變的鐵銹保存起來,如同日式侘寂概念,讓養銹者和觀銹者皆能從中感受時間的變化,進而體會並傳達鐵銹不完美的美。
 

以畫框及年曆為概念,將銹好的鐵塊掛於牆面(Photo Credit:陳愉安、鄭伊辰、蘇海晴)
 
「養銹曆」在快速紛擾的年代,為人們提案了一項靜下心來沈澱心靈、紀錄生活的體驗,每一塊不同色澤與紋理,如藝術品也如日記,引著養銹者回溯到當下狀態。作品原預計於「新一代設計展」亮相,今年因疫情停辦,不過還是可以於新一代設計展網站,密切關注即將推出的線上展覽!

■ 新一代設計展:https://www.yodex.com.tw/

編輯/林沛伶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