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消費習性所致,久久一次將金錢花在治裝上的男 性們,身上的男裝、配件一向不會是伸展台上炒作的焦點。但在今年倫敦時裝週上不同了,「London Collection: Men」終於成為獨立活動!(這該說是男性時尚終於抬頭了嗎?)在亞洲吹起花美男旋風之際,或許悄悄改變全球設計師們對於男性時尚的重視。
6 月中,台灣正被高照艷陽荼毒之際,英國時尚協會(British Fashion Council)首度在倫敦舉辦的男裝週,正在陰雨綿綿中拉開序幕。

過去倫敦男裝活動總是掛名於每年 2 月與 9 月的倫敦時裝週下,挪出時裝週的最終日命名為「倫敦男裝日」(Menswear Day),並將大大小小的男裝品牌擠在一天辦活動。由於時間短促又夾在倫敦女裝品牌、以及緊接開跑的米蘭時裝週之間,許多媒體與採購早已前往米蘭觀秀。倫敦縱有再新穎、精美的男裝設計,也為時尚的急速洪流淹沒。

因此,英國時尚協會今年首度嘗試將 2013 年春夏男裝活動獨立至 6 月中舉辦,並將其命名為「London Collection: Men」,試圖與倫敦時裝週(London Fashion Week)區別。此舉除響應 2012 年英國國家慶典與奧運宣傳外,同時希望帶來更多外界的目光與市場商機。其中最顯著的例子,便是與中國 GQ 合作,在男裝週首日介紹中國當紅時尚設計師——周翔宇(Xander Zhou),吸引大批亞洲媒體與消費者矚目。


男裝成為新時尚戰場

2 月才結束女裝秀、6 月就得準備男裝,這對各大品牌與設計師們而言,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務。不少品牌如 Christopher Kane,到最後一刻才宣告只針對採購團舉行小型展演;又如,Tom Ford 甚至只有私人性質的晚宴。雖然如此,英國各大媒體、商家,甚至名人卻給予男裝週全力支持。不僅以高級訂製男裝老店群聚而聞名的 Silver Row 商家紛紛參與,連 Paul Smith、Burberry,以及 TOPSHOP 集團下的 TOPMEN 等國際品牌,也不落人後地加入男裝週行程。各界名人如 Alexa Chung、《國際先驅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時尚主編 Suzy Menkes、知名部落客 Diane Pernet,以及資深時尚評論家 Tim Blanks 等,皆為時裝秀前排的座上賓。

然而,這次男裝週最受矚目的,無非是由 TOPMEN 贊助、東倫敦時尚教母 Lulu Kennedy 主導的 Fashion East 計畫。

一般人或許知曉倫敦時裝週,殊不知它僅是英國時尚協會主導的系列活動總稱。如同 9 月的倫敦設計節(London Design Festival),在倫敦時裝週的大名之下,還有無數大大小小的時尚活動同步進行。例如:以前衛與新銳設計師為主的 Fashion Scot、TOPSHOP 集團贊助的 NEWGEN 服裝設計競賽、Monsoon 集團贊助的綠設計 Ethica 企劃等。其中,近年來最活躍於時尚媒體版面的,便是由 Lulu Kennedy 一手創建的 Fashion East 計畫旗下的設計師們。

關於 Lulu Kennedy 的神話無數,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在 1996 年時,東倫敦著名的興藝文集散地——老楚門酒廠(Old Truman Factory)所有者找上門,請她幫忙將這個廢棄的酒廠重新整頓為藝文特區。相較於台北華山藝文園區或北京 798 藝術村的劃地發展模式,老楚門酒廠藉由 Lulu Kennedy 的手腕,將廠內的閒置空間以低廉的價格出租給當時許多剛起步的設計師們,以酒廠所在的紅磚巷(Brick Lane)為中心,逐漸帶動整個東倫敦的藝文發展。當年的新人設計師如 Christopher Kane、Jonathan Saunders 等人,如今早已成為時尚圈的當紅新星。而 Lulu Kennedy 在 2000 年則進一步發起 Fashion East 計畫,更有效率的支持新銳設計師們。

用宏觀視野栽培新銳

Fashion East 除了主動與他們感興趣的設計師連繫外,每季另舉行公開徵選。選秀過程嚴格卻相當具前瞻性,申請的設計師不但須具備足夠的天份與美感,還得擁有自己的工作團隊和完整的生產線。此要求為確保 Fashion East 旗下的設計師們,理解縱使自身是初生之犢,也清楚個人市場價值與立足點。因為時尚工業現實且殘酷,只會埋頭繪製設計圖卻不懂生產與行銷的設計師,每一秒都可能被淘汰。Fashion East 的嚴格把關令他們誕生許多黑馬,如:Simeon Rocha 以及 Christopher Shannon 等新秀。

2013 年春夏(2013 Spring/Summer)倫敦男裝週,Fashion East 除了為 3 個新銳設計師品牌舉辦時裝秀外,還包下一棟位於 Piccadilly Circus 附近的獨棟別墅,舉辦靜態裝置展覽與沙龍秀。參與時裝秀的 3 個品牌 Agi & Sam、Astrid Andersen,以及 Shaun Samson 中,又以 Shaun Samson 玩弄布料視覺效果的手法最令人驚嘆。設計師以羊毛氈技法,將格紋毛料打入相同印花的絲質布料,其結合之完美,若非靠近實品觀看,將難以察覺其中奧妙。而他在男裝週的時裝秀上穿插女性模特兒的作法,也順勢強調其品牌的中性定位,與這一季男裝普遍略微陰柔的趨勢做出微妙區別、卻又不謀而合。

靜態裝置展覽裡,Tom Lipop 色彩繽紛的睡衣款式或許是最有趣的設計。不知是否受殭屍男孩(Zombie Boy)影響,Tom Lipop 晉用拉丁風情的男模特兒,為他們畫上骷髏濃妝,放入宛若棺木般的木櫃中,並獻上鮮花美酒。用這情境來襯托這一季靈感源自英國中產階級睡服,以及啟發自美裔墨西哥人的 Cholo Movement 的設計。這些以睡服款式為基底、大量採用墨西哥鮮豔色彩與傳統刺繡工藝的手法,是非常有趣的結合,它們融合「規範」與「革命」兩種衝突元素。

英國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的中產階級,是過去權貴階級之一,對於「時尚」擁有諸多不成文規定。一位中產階級女子,一天需更換數套服飾以面對不同場合來顯示自己的得體與端莊,甚至象徵父親或丈夫的社會地位與財富,而男子亦然。睡服文化便是如此誕生,英國的睡服不僅是睡覺時穿著的睡衣,還包含睡前與起床的服裝,如睡鞋、睡袍、晨袍等。Cholo Movement 則是一項 1940 年代起至 1970 年代間,墨西哥移民在美國發起的街頭社會文化運動。其範圍涵蓋移民人權、街頭青年流行文化、音樂、時尚、甚至幫派。在次文化叢生的 60 年代,曾大量流行於洛杉磯與德州一帶。

如此衝突的組合,卻神奇地被放置在同一物件上;歡騰的墨西哥色彩與睡服華麗的絲絨材質,彷彿在歡慶墨西哥的亡靈節,又同時隱隱約約透露 Fashion East 的叛逆精神:一如這些被 Lulu Kennedy 發掘的時尚新鬼才們。

編輯/陳秉松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