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在少子化的台灣,地方創生已然成為熱門議題。然而,地方創生的思考面向絕非僅是發展地方經濟而已。

曾參與街區經營的團隊們,常常面對的挑戰是,如何以一個外部團隊的身分走入在地居民的生活圈中?在努力一段時間之後,又如何讓後續加入的新血們能持續加入攪動社區,並進而持續地產生轉變?
 
長期參與社區設計的山崎亮、持續透過D&Department多面向的經營挖掘在地文化的長岡賢明,與曾參與虹夕諾雅輕井澤等多項重要計畫的日本知名景觀設計大師長谷川浩己,三位大師如何思考這個核心議題呢?他們又是採取何種方式來回應呢?我們特別節錄《地方創生來解答:11場讓日本社區變有趣的設計對談》的三人重量級對談,一起探索他們的想法。

與其說這本書提供的是解答,或許更像是思考的起點,在11場對談中,透過軟體上如何創造「偶然的相遇」、公共空間的設計該如何讓地方的人們能夠相聚,並進而產生人際間的「弱連結」?一連串提問,帶著我們一起更深入思索屬於各地方自己的回應與答案。

畢竟,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文化,只有不斷地嘗試與探索,才能真正找到屬於地方的文化風景。

前言文字│彭永翔
當我接觸越多,便開始思考到底何謂「設計」

山崎 我對剛才提到的十個條件很感興趣。長岡先生覺得除了「良好的設計性」之外還有更多必須思考的項目,或許景觀設計也該參考這種思維。如果十條中有一條是「良好的設計」,其他九條就可以思考「應該建立什麼樣的組織」、「如何提升賣場的服務品質」等等,全部的條件成立後就能誕生出良好的空間和狀況。 拜讀長岡先生的著作《長岡賢明的思考》、《長岡賢明的工作術》,看到很多他對溝通、組織和經營的見解,會感覺這個人是認真想要營造「好的狀況」。
 
長岡 原研哉先生曾經跟我說過「要培養自己的頭銜」。如果你想要掛上「設計師」的頭銜,得再次檢視設計的本質。你因為憧憬前人拓展好的狀態才想掛上的頭銜,去質疑它一下,思考這份工作的社會角色是什麼。雖然我也是嚮往設計師這個職業才成為其中的一份子的,但是當接觸越多,越會反思到底什麼是「談設計」或「設計是什麼」。然後就會冒出「我現在不應該繼續做設計」、「應該要賣合理的設計」、「應該要開店」等等的想法。最近則是覺得,如果不從事農業就沒辦法設計,所以開始經營農園……。已經搞不懂自己了(笑)。 但是為了推廣自己認為合理的設計,我自己必須遵守十條規定,也要培養認同這個理念的市場,這是我得出的結論。

山崎 我同意您說的,要培養頭銜、市場和行動,就必須好好把自己在做的事傳達給他人知道。開放空間完成後不是到此為止,為了讓當地人可以在這裡放風箏、探險里山1等自由地活動,就得制定管理機制、建立自己的溝通手段。如果範圍再擴大到管理公園周遭的城鎮,要思考的事情又更多了。必須用簡單明瞭的語言,去說明要做什麼才會產生什麼樣的狀況,這也是景觀設計的能力之一,是培養自己頭銜的必要過程。
[1] 日文有故鄉之意,泛指介於村落或山間的地方。


思考設計得到的結論是農業。在千葉縣經營農場 D&FARM,栽種自家食堂使用的無農藥食材。(Photo Credit:行人文化實驗室)

時時提醒自己保持「全國不分區」的心態

山崎 有一件事情算是我的煩惱吧。在某個地區組織活動團體,一開始居民們都運作得很順利,但是常常過了幾年之後組織都會出現排他性,開始出現分別「我們」和「他們」的封閉感。為了社群的團結,增加成員對組織的向心力,做出區別某種程度上也是沒辦法的事。但是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生新人很難加入的狀況,慢慢地組織的活動會變得疲乏。如果沒有新面孔的參與,也很難產生新點子,所以組織該怎麼維持開放的狀態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我會特別把團體在進行的活動有系統地記錄,每個案子都會製作一本手冊指南,讓中途參加的人也能有自信地加入。這方面長岡先生有特別為了培養人和市場做什麼努力嗎?
 
  
目前 D&DEPARTMENT 除了東京店,也在四個都道府縣開設分店。右為大阪店,左為札幌店。(Photo Credit:行人文化實驗室)

長岡 我會時時提醒自己保持「全國不分區」的心態,還為此在公司設置公關部門。比方說我們有一個企劃想要刊登在《Casa BRUTUS》,但是對方因為某個理由拒絕刊登,「那我們該怎麼做才好呢」、「帶社會性的訊息要再多一點」去做這些討論。現在手上正進行一個協助某地方設計縣立美術館的案子,大家都希望蓋出第二座「金澤二十一世紀美術館」。但是我認為那個地方是靠公關宣傳的力量成功的。因為公關用全國各地都通用的話術宣傳,還找了藝術家代言。全國放送的宣傳必須讓任何人都清楚好懂。如果你想傳達自己的設計理念,你的發言就要有刊登在媒體上的價值。

  之前上了NHK的節目「Top Runner」後,我的心得是說話的時候不要用專業術語和行話。一定要講阿公阿嬤都聽得懂的話。因為NHK播放的區域遍及都市和鄉下,必須用全國性的語言,得用這種觀點來談設計,讓所有人都可以理解。我花了五、六年的時間才意識到這件事。

山崎 所以說為了不要讓社群封閉起來,我們必須創造機會讓外部觀點被看到。換個說法就是讓社群注意到外部眼光。考慮的面向會不同於在《新建築》、《LANDSCAPE DESIGN》、《idea》、《BRAIN》等業界雜誌,那種提高專案知名度的思維,最重要的是不要以只有專家和業界才懂的方式去說話。

長谷川 這個議題滿有意思的。山崎先生提到的算是某種社區設計的封閉性吧。這也是我一直很在意的部分。但要形成一個社群就必須先封閉起來。或許解決辦法就是剛才提到的全國性,在一個良性的基礎上引進外人的觀點,重新打開封閉的社群。

編輯/彭永翔Josh Peng、張譯云

《地方創生來解答:11場讓日本社區變有趣的設計對談》

作者:太田浩史、廣瀨俊介、長岡賢明、鈴木毅、馬場正尊、西村佳哲、芹澤高志、廣井良典、鷲田清一
編者:長谷川浩己、山崎亮
譯者:曾鈺珮
出版社:行人文化實驗室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6138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