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含苞、有綻放,甚至比人還高!目前這座180株大型竹編花陣,正降落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無論白天或夜晚、晴天或雨天,當我們仰望竹構間隙裡的堅韌與柔軟,都能感受這一幀有如藝術雕塑品般的絕美風景。
耗時五個月,由宜蘭藝術家林靖格與團隊手工編製,使用超過6萬片竹篾(薄而狹長的細竹片),並將竹編花卉與異材質物件組構而成,打造出 180 株搖曳於大安森林公園廣場上,名為「垂首的謝籃」地景裝置作品。
 
「垂首的謝籃」是林靖格受全聯基金會之邀,為「2021 謝謝感恩節」所打造的作品,主要為了向疫情期間堅守崗位的醫、護、警、消致敬而生。林靖格表示,「過去傳統謝籃大多為竹編製成,而為了承載人們的感謝之意,也會擺放具有祝福意義的花卉,是常民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因此這次他特別擷取竹材堅韌、耐久的特性,藉由精緻的編織工藝,將花卉謝籃的形象轉化為溫暖、柔美的竹編花苞和花朵。


林靖格擷取竹材堅韌、耐久的特性,藉由編織工藝,將花卉謝籃的形象轉化為花朵。(Photo Credit:格子設計)

每一株花朵都有各自的姿態,彷彿搖曳在風中,充滿詩意。(Photo Credit:格子設計)
 
竹工藝與不同媒材的碰撞火花
 
回溯過往,竹編器物一直都是東方社會中代表常民文化的重要一環,雖然伴隨時代演進,竹編曾有過一段消沉期,但在全球減塑風潮下,當大眾開始將目光轉回自然材料,竹材又有了新生的轉機。
 
2015年林靖格創立了自己的品牌「格子設計 Gridesign Studio」,他從瞭解竹子「似草似木」的特性,到透過解構、重組、拼接等不同工藝技法,並賦予竹材重新再定義的可能。

如今在傳統工法與設計思維的匯融下,不只能保留深厚的文化價值,同時亦能讓竹編擁有嶄新的當代詮釋。一如這次他在作品「垂首的謝籃」中,也加入了異材質金屬與水泥的表現力,使整體裝置作品更貼合當代美學。


展示作品外圍有伸縮圍籬,民眾不可入內,但可遠觀。(Photo Credit:格子設計)
 
透過竹編與異材質的結合,更能詮釋出極具當代設計美感的藝術性。(Photo Credit:格子設計)
 
裝置設計亮點:薄竹片、大量鏤空、防水漆
 
一靠近花團,不難發現此裝置作品花朵姿態多元、數量龐大,林靖格則表示,「這次竹編作品與以往傳統竹編製作相距甚遠,在製作物件流程時較難產生共識,再加上我們製作的數量非常龐大,工作時程也長,所以起初找不到有竹工藝技能的朋友前來協助,花卉的製作人員是我們花心力與時間慢慢培養出來,這一切真的不容易。」


透過大量簍空不只製造視覺美感,同時也能減少風阻及雨水積累。(Photo Credit:格子設計)

特別是,此次作品需放在戶外環境長達七個月,無論颳風、下雨或人為因素都是重重考驗,為此林靖格想出多項方案,其中包括在創作竹片編織時,以「大量鏤空」做為呈現,既能產生交疊、穿透的視覺效果,同時也可以防止雨水的積累、減少風阻,並間接減輕金屬桿的承重。另一方面,也因為使用「薄竹片」,相較厚竹板來說,更易透風、不易發霉,再搭配防水漆,便大功告成。

如此一來,無論白晝、夜晚,或晴或雨,都能體現竹編花團在綻放與收斂之間的美好意象。

在夜間觀賞「垂首的謝籃」,別有一番神秘且莊嚴的氛圍。(Photo Credit:格子設計

團隊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嘗試以竹編形塑花卉各種型體與結構組合。(Photo Credit:格子設計)
藝術家林靖格。(Photo Credit:格子設計)
 
大型戶外裝置作品〈垂首的謝籃〉

地點:大安森林公園(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 5 號出口出站後,經過廣場往左)
日期:即日起 - 2021 年 12 月 26 日
地點:宜蘭傳藝園區
日期:2022 年 1 月 22 日 - 6 月 22 日

(17:00-22:00供夜間照明)
 
gridesign studio格子設計 

臺灣專注在竹材創作的團隊。以實地考察臺灣竹工藝產業,同時瞭解其發展脈絡,並與工藝師學習工藝技術,藉以發揮竹材特質,透過合作與實驗探索,並以當代設計手法延續傳統工藝技譜,試著為臺灣竹業找出新的發展面向。
 
 格子設計 gridesign studio:https://www.gridesign-studio.com/

編輯/Christine Chen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