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美國畫家Edward Hopper 1942年以「夜巡者」(Nighthawks)畫出了都市生活的異化與孤獨。也像日本攝影家杉本博司用鏡頭擷取各國地標如巴黎鐵塔、布魯克林大橋等建築映照下的當代生活樣貌。
 
從曠野演變成水泥叢林,人造是城市的本質,透過時代的打磨形成每個當下。然而並非所有的爬梳都只著眼宏偉,一如毓繡美術館2022年首展,邀來四位出生1980、90年代的台灣藝術家,藉由他們的攝影與繪畫,以「人造風景—城市就是裝置藝術」聯展,照見當代社會微小、日常、卻不經意會刺進記憶的種種靈光。
攝影與繪畫間的媒材轉換與再現
 
城市風景的描繪,是伴隨時代演進下不斷變革的人造物,大至建築小至燈泡的人文痕跡,都是當代風景裡的必要元素,也將持續蔓生成一方城鎮或一座都市。

由陳貺怡策展,即將於毓繡美術館登場的「人造風景—城市就是裝置藝術」展覽,將以廖震平、林彥瑋、高冠羣及蔡孟閶四位藝術家,在偌大城市裝置中所擷取不同題材的風光景物,展出城市裡再現的人造風景。
 
有趣的是,四位參展藝術家皆擅長透過鏡頭觀察世界,再以拍攝的照片當底稿、參考資料來完成繪畫,因此這次在毓繡美術館三樓展場也將這些照片作為獨立的攝影作品進行展示,並經由對照更突顯再現的意義。

(Photo Credit:毓繡美術館)

藝術家廖震平,突顯都市幾何造型裡的奇異疏離感

你留意過公園裡的遊樂設施、疏洪道、高架橋等,這些被安置於自然環境裡的巨大直線、曲線人工建物嗎?廖震平一向以特有的抽象性與構圖安排,刻意突顯風景中的幾何形狀、垂直水平,讓大家對熟悉的地點產生另一種奇異的疏離感。這次展覽不只展出他早期創作的台灣城市地貌,同時也展出他於旅居日本進駐黃金町時期的路邊風景及工作室靜物作品。

 

 
左為廖震平作品「雨傘與標線」, 91 x 72.5 cm/油彩、麻布/2021年;右為「雪地裡的紅線」, 91 x 65.2 cm/油彩、水性樹脂顏料、麻布,2016年。(Photo Credit:毓繡美術館)
 
藝術家林彥瑋,臺灣城市景觀「詭態美學」

嚴格來說,林彥瑋的作品乍看之下並非風景,但他的主題確實與城市風景息息相關。揹著相機走遍全台的他,遍訪公園、校園、遊樂場或風景區中,那些作為景觀或遊樂設施的動物雕塑,並透過這種「地誌式的公共美學探索」,一方面喚醒童年記憶的回訪,另一方面則是城市裡某種「邊際風景」的踏查。

即便這些「公共雕塑」日漸斑駁,還總是帶著一些粗俗、古怪、荒誕又令人失笑的特質,但林彥瑋總能透過攝影的機具語言,聚焦在動物們的表情,特別是眼神之上,以至於引發了某種專屬於台灣城市景觀的「詭態美學」(grotesque)。
 

林彥瑋作品「公園的鴿子」, 30 x 30 cm/油彩、畫布/2020 年。(Photo Credit:毓繡美術館)
林彥瑋作品「玩物參照」,24/ 24 x 35 cm/油彩、畫布/2021年。(Photo Credit:毓繡美術館)
 
藝術家高冠羣,微觀城市的植栽盆栽

一向專注特寫城市中盆栽的高冠羣,擅於利用比例調換的原則,將多肉植物比擬星球,加上迷你電線桿、工廠、煙囪等,讓觀眾以上帝視角俯瞰充滿異想的「新樂園」。
 

高冠羣作品「新樂園系列-草原上」, 72.5x 91 cm/油彩、畫布/2017年。(Photo Credit:毓繡美術館)

此外,高冠羣的另一個系列《Land撕cape》則關注城市中被鐵皮圍欄圈起來零碎綠地。這種作為台灣都會特殊景觀的「綠地」,當然也都隨時會因為被開發而消逝。他將這樣的景觀畫在纖維水泥板上,並敲破其邊緣以形成不規則的破裂痕跡,但同時也暴露了基底的物質性。如此一來,繪畫原本只是風景的再現,卻因為水泥板的原因,似乎具備了建築的性質,變成構築水泥城市的牆,使他的畫作猶疑於真實的風景和風景的再現之間。
 

高冠羣作品「新樂園系列-過程」, 80x 80 cm/油彩、畫布/2020 年。(Photo Credit:毓繡美術館)

藝術家蔡孟閶,聚焦嘉義鐵道風景告別不入夢的鄉愁
 
蔡孟閶定居於嘉義,他的《都會沒有鐵路》系列作品,自2019年醞釀至今,將於此次展覽中一次呈現嘉義車站、嘉義鐵道藝術村、曾風光於雲嘉南地區的全買大賣場等已消逝的鐵道風景。

乍看之下,他的畫作構圖相當嚴苛,永遠強調垂直線、水平線與四平八穩的正面性。永遠橫幅、永遠自訂畫作的尺寸,而且相當固定。不過,在如此嚴苛的風景背後,蔡孟閶想表達的其實是他的傷感。從高中即離開家鄉至嘉義求學的他,對火車的情感不可避免地與「家」的想像連結在一起,而鐵道的消失不但是「地方感」的消失,也是「幸福感」的消失。因此,彷彿透過這麼機械性的手法,才能告別那些過去不入夢的鄉愁。

蔡孟閶作品「都會沒有鐵路-12:嘉義」, 97x 194 cm/油彩、畫布/2021年。(Photo Credit:毓繡美術館)
蔡孟閶作品「都會沒有鐵路-10:嘉義鐵道藝術村」, 97x 162 cm/油彩、畫布/2021年。(Photo Credit:毓繡美術館)
 
觸摸植物的靈魂,化為紙蕨重生
 
此外,在文創商店亦同步展出由剪紙藝術家Wuba Yang 用紙材細膩重現臺灣特有的蕨類植物「紙蕨」展覽。

剪紙藝術家Wuba從六歲就開始摸索剪紙,每每接觸到不同的紙張,都會產生全新的靈感。始於貼近自然環境的渴望,自2017年便以臺灣蕨類為靈感,用紙材重現臺灣常見及獨有的蕨類,藉由剪紙技巧與立體塑形展現各類植物不同姿態的美感,「紙蕨」展出作品中包含了臺灣特有種、瀕臨絕種及常見種的蕨類植物,邀請大家近身觀察這片土地上的珍奇。

紙蕨藝術家WubaYang。(Photo Credit:毓繡美術館)
 
《人造風景—城市就是裝置藝術》展覽
展覽時間:2022年1月8日至2022年5月29日
展覽地點:毓繡美術館 展覽館1至3樓
 
《紙蕨》展覽
展覽時間:2022年1月8日至2022年8月28日

毓繡美術館採預約參觀制,國定假日及週一休館
開放時間:二~日 10 : 00~17 : 00、週四10 : 00~15 : 00
防疫措施:提早預約、配戴口罩、手部消毒、測量額溫、團體實聯制登記
毓繡美術館官方網站:https://yu-hsiu.org/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