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浩斯(Bauhaus)這座僅在 1919-1933 年間曇花一現的藝術學校,從同時注重工藝與藝術性的教學方式,到發展出「少即是多」、「形隨機能」的理念,隨著學生們擴散至世界各地,雖然包浩斯的風格始終備受關注與爭議,但不可置喙的是,他們不單單影響了設計與建築界,就連藝術、攝影、電影等產業都能感受到其蹤跡!
 
2019 年包浩斯屆滿百年之際,德國對外文化關係學院(Institut für Auslandsbeziehungen,簡稱ifa)策劃「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The Whole World a Bauhaus)世界巡迴展,繼阿根廷、墨西哥、美國、烏拉圭、德國、波蘭之後,台灣為亞洲首站,以八大主題帶來將近 500 件展品,將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展出!期間更有一系列專題演講及專家導覽活動(詳見文末連結)!
「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八大主題、近 500 件展品,呈現立體的包浩斯
 
本次展名出自包浩斯的學生(後來也成為包浩斯教師) Fritz Kuhr 之語「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如同創辦人華特‧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同時並重「藝術教育」與「工坊制度」,校內學風自由、不時舉辦各種創意活動,加上工坊的師徒制度傳授關係,讓學生同時具有藝術創造力,也充分掌握工藝技術、精準應用材質,培養出眾多優秀設計與建築人才,消融了藝術、手工藝與技術之間的界限,創造出 Marcel Breuer 的《瓦西里椅》(Wassily Chair)、Anni Albers 的紡織品、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的《巴塞隆納椅》(Barcelona Chair)等等不勝枚舉的經典。

時至今日,「包浩斯」已不僅僅是一所藝術學校的名稱,更是存在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一段精彩又短暫的傳奇(1919~1933),在當代亦代表著一種風格美學與生活態度。


「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於德國卡斯魯爾ZKM藝術與媒體中心展覽一。(Photo Credit:ZKM│Center for Ary and Media Karlsruhe)
「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於德國卡斯魯爾ZKM藝術與媒體中心展覽一(Photo Credit:ZKM│Center for Ary and Media Karlsruhe)
 
此次展覽由德國藝術史學家暨作家波瑞斯·符利德瓦(Boris Friedewald)策劃,將焦點放在 1919 年至 1933 年包浩斯在威瑪、德劭與柏林三地的內部觀點上,並分成八個篇章來敘述。


本次於工藝中心展出「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展覽一隅。(Photo Credit: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提供)

本次於工藝中心展出「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展覽一隅。(Photo Credit: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提供)

「清輕飄搖」章節展現了包浩斯對於研究無重力狀態的起心動念與投入。以保羅·克利(Paul Klee)1923 年的石版藝術作品《走鋼索的人》為例,走鋼索的人代表一個未來的現代人,想要擺脫重力的渴望將他帶到一個飄飄然的高度上—然而他的腳下仍舊需要一條鋼索,以及一根用來保持平衡的竿子。「實驗」則訴說他們對於媒材與空間探討的成果。在德劭,馬塞爾·布魯耶以彎曲的鋼管打造家具《B5 椅》,反映出實驗、測試極限、打破常規,以探索新領域之首要精神。
 
「整體藝術品」則是觀察了所有藝術的總和,不過也對藝術與科學以及藝術與日常用品做了一番檢視;「社群團體」以重要的歷史物件呈現了包浩斯學校的節慶活動與日常生活;「新人類」清楚顯示出包浩斯的世界性指標;「藝術、工藝與技術」則介紹了包浩斯的工坊與產品,而「根本的教育」說明了包浩斯教學制度的建立,跨文化的聯繫則在「邂逅交流」章節中有詳細的闡述。  
 
此外,亦有以德國、美國、阿根廷、智利、墨西哥、摩洛哥與俄國的個案研究,呈現包浩斯在全球脈絡下的發展情形。


本次於工藝中心展出「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展覽之整體藝術品篇章。(Photo Credit: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提供)

本次於工藝中心展出「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展覽之社群團體篇章。(Photo Credit: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提供)

本次於工藝中心展出「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展覽之新人類篇章。(Photo Credit: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提供)
 
三件珍貴展品搶先看!
 
1. 義大利紡織場原汁原味復刻「威瑪包浩斯校長室的壁毯」
第一件作品是編織藝術家艾瑟‧莫格林(Else Mögelin)的作品「威瑪包浩斯校長室的壁毯」這件壁毯當初懸掛在格羅佩斯校長的辦公室,辦公室除了掛毯,桌子、椅子、地毯還有桌燈,全部都是包浩斯工坊自己製作,展現格羅佩斯強調「整體藝術品」概念,也是最早呈現現代古典主義風格的空間。


艾瑟‧莫格林「威瑪包浩斯校長室的壁毯」與密斯「扶手椅」作品。(Photo Credit: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提供)
 
2. 建築大師密斯經典「扶手椅」設計
此扶手椅為第三任校長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懸背椅系列經典作品之一,反應當時包浩斯時期的老師和學生都在追求無重力、飛上天空的狀態,採用鋼管、懸背就是包浩斯最為人知的設計與概念。


密斯·凡德羅經典「扶手椅」作品。(Photo Credit: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提供)
 
3. 百年前離經叛道的設計!「玻璃摩天大樓」建築模型
密斯的建築設計模型「玻璃摩天大樓」同樣表現當時對輕盈感的追求。此作在 100 年前,就設計使用玻璃和鋼筋水泥當建材,可謂當年離經叛道、前衛大膽的設計,當時此設計雖未被採用實踐,仍相當具啟發及代表性,展現包浩斯的實驗精神。


密斯的建築設計模型「玻璃摩天大樓」。(Photo Credit: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提供)
 
■ 整個世界就是包浩斯
展期:111年4月30日至7月17日
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設計館1樓及B1
專題演講、專家導覽:https://bit.ly/3jWOdCb

編輯/林沛伶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