篠原一男曾說:「住宅就是一件藝術品。」
 
已故傳奇建築師篠原一男(Kazuo Shinohara,1925-2006)與丹下健三齊名,被認為是影響日本 20 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當建築人創立「代謝派」共同想像未來都市之時,他則透過實際的住宅實驗,不斷由現代建築邏輯反思與探索日本傳統住宅的空間意義,不僅一生創作超過 30 件住宅作品,各個堪稱住宅設計之經典,更影響了坂本一成、長谷川逸子、塚本由晴、長谷川豪,甚至是普立茲克獎得主伊東豊雄、妹島和世等多位當代重要的建築師。其一生獲獎無數,並於 2010 年第 12 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被追授金獅獎殊榮。
 
他將自己一生探尋建築的過程分為四種風格,各風格都在面對時代不同的問題及挑戰,其中「傘之屋(Umbrella House)」是早期「第一風格」僅存的建築,不過後來仍因東京政府預計於該基地開闢道路建設而必須拆除,因此家具品牌 Vitra 決定收購這座房子,保存於萊茵河畔魏爾(Weil am Rhein)的 Vitra Campus,經歷兩年時間,今夏正式重建完成開放!
你可以想像日本戰後,當建築界極力邁向現代化,社會也在資本主義下出現大規模、高效能生產住宅之時,篠原一男卻回頭咀嚼傳統建築、觀察現代居住行為,彼此調和、抽象轉化,將每一個住宅視為「藝術」看待,反著當時的主潮流走出新路。「傘之屋」則是他在 1960 年代的重要作品。
 

「篠原派」為何迷人?小住宅的意義為何?認識日本傳奇建築師篠原一男

 
篠原一男生於 1925 年,原本就讀數學系的他,畢業後也得到任職日本東北大學數學系副教授的邀約,卻因參觀了奈良著名的古寺廟後,對傳統建築充滿興趣而決定繼續攻讀建築,1953 年畢業後任教於母校東京工業大學建築系,也因此形成與丹下健三和磯崎新「代謝派」截然不同的「篠原派」,對於桂離宮、日本民居等傳統建築的研究、轉化,影響了當代無數建築師。
 
他在日本各地創作無數小型住宅,包含著名的白之家(House in White,1966)、上原之家(House in Uehara,1976)、橫濱之家(House in Yokohama,1985)等等,以及本次 Vitra 重建的傘之屋(Umbrella House,1961)。後期他也參與公共建築設計,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當時被孩子們暱稱為「鋼彈」的東京工業大學(大岡山校區)百年紀念館(1987),他曾說「把優美的佛像放到戰鬥機上吧」,這座建築便是其中充分展現他對機械美學熱愛的傑作。

Umbrella House, Tokyo, ca. 1963-1964 (Photo Credit:Akio Kawasumi)
 
細品篠原一男,其一生風格不斷演變,我們到底如何理解這位建築師?
 
在1950-60年代的「第一風格」主要從日本建築傳統中汲取靈感,並轉化融入現代功能;1970年開始「第二風格」則在前面的基礎下更深入的探索幾何,在空間中構築立方體(cube)、隙縫空間(fissure space)等概念,探討空間內虛與實的關係;接著到了1974年後,「第三風格」則開始剝去柱子、板牆等等結構的象徵意義,希望各元素如機械零件般組合成建築,此時期最出色的「上原之家」即以交叉架構粗獷地展現結構之美,人在其中特別能感覺到身體運動與建築之間的連結;「第四風格」則能將前一時期建築帶來狂放的身體感更擴張延伸,打造出如「東京工業大學百年紀念館」這樣的傑作,也體現他認為城市如同「混沌空間」的哲學。
 
篠原一男曾經在《住宅論》中寫道:「我們失去的是空間的聲音。(原文:失われたのは空間の響きだ。)
 
他為自己歸類出的四種風格看似彼此迥異,不過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對於戰後過於追求效率,而忽視了過去日本長期累積豐富傳統文化、使建築可能趨向單一化的一種對抗。更有趣的是,與當時建築主流期待創造一個理想前衛的未來都市不同,篠原一男認為都市的混沌、有機正是一種必然,他曾說:「是否有對城市規劃漠不關心的建築師呢?看著東京這個大村莊的景色,我認為沒有任何建築師對此毫無意見。然而,建築師創造城市中的一所房子,是否必須具有城市形象?我不這麼認為。...... 我認為獨立屋的本質是自由。無論未來的城市建成多麼美麗,私人住宅都將擺脫城市的束縛,將屹立在城市的深處。遠離城市的自由並非逃避,而是衝突的自​​由。我相信即使在這個時間點,住宅也必須涵蓋文明批評,因為住宅必須越來越能表達人類的強烈意志,可以自由地與城市合作或對抗。如果住宅要考慮城市規劃,那麼完全獨立於城市的想法,對我來說是最根本的現實。」

Umbrella House, Tokyo, ca. 1963-1964 (Photo Credit:Akio Kawasumi)
Umbrella House, Tokyo, ca. 1963-1964 (Photo Credit:Akio Kawasumi)

獨立的住宅如同一種自由,在當代看來毫不過時。
 

Vitra 重建篠原一男第一風格時期重要之作 「傘之屋」

 
而 1961 年建於東京住宅區練馬「傘屋」對篠原一男更別具深刻意義,他說:「我堅信『住宅就是藝術品』的信念源於與這座小房子的抗爭。我希望通過日本油紙傘(karakasa)的幾何結構設計,來表達日本舊農舍「土間」(doma)中的空間力量。」當時為了這件作品,即使在冬天施工,位置離市區也有段距離,他仍然每週都去現場視察多次。
 
「傘屋」雖是篠原一男住宅作品中規模最小的一個,卻是如今僅存之作,整個過程 Vitra皆與東京工業大學密切合作,在 2020 年夏天仔細拆卸原建築結構,將由柏木、松木、俄勒岡松木製成的木結構,以及其他組件送往 Vitra Campus,2021 年 9 月開始重建工作,依照原建築規格組建。

今年 Vitra 與東京工業大學合作重建「傘之屋」。Umbrella House, Vitra Campus, June 2022(Photo Credit:Vitra、Photography by Dejan Jovanovic)
Umbrella House, Vitra Campus, June 2022(Photo Credit:Vitra、Photography by Dejan Jovanovic)
Umbrella House, Vitra Campus, June 2022(Photo Credit:Vitra、Photography by Dejan Jovanovic)
 
在方形的木屋中,篠原一男融入日本傳統建築、寺廟元素,將過去僅在廟宇中可見的金字塔型屋頂應用於住宅,結構則以紙傘為靈感,優美的架構從中央散開連接牆面,加上 4 米挑高設計,使得室內面積雖僅有 55 平方公尺卻顯得寬闊不侷促,內部包含餐桌、客廳、浴室,以及地面鋪上 15 個半張傳統大小的榻榻米空間,提供日常活動與就寢空間。建造時,篠原一男也刻意運用簡單、便宜的材料,如外立面所使用的水泥纖維板。
 
建築設計了五扇傳統的橫拉門(fusuma)區隔榻榻米區與客廳,木梯則可通往上方儲藏空間,內部家具包含篠原一男以及設計師白石勝彦之作。Umbrella House,Vitra Campus, June 2022(Photo Credit:Vitra、Photography by Dejan Jovanovic)
 
繼 Buckminster Fuller、George Howard(1975 年)的穹頂建築,以及 Jean Prouvé 為美孚石油公司所設計的的加油站(1953 年)後,「傘之屋」是第三座紮根 Vitra Campus 的歷史建築,未來這座建築將成為 Vitra Campus 小型聚會的場所,讓遊客有機會藉此深入了解這件闡述 1960 年代日本現代建築的傑出之作。
 
■ 傘之屋(Umbrella House)1961/ 2022
原建築師:篠原一男(Kazuo Shinohara)
重建地點:Vitra Campus(Charles-Eames-Straße 2, 79576 Weil am Rhein, Germany)
網站:Vitra
 

編輯/林沛伶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