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國治曾寫道,「通常人是先想先去一個地方,然後再去找那個地方的指南。而不是先看過指南才生出想去該地之念。」我們可能會因為一本書、一場電影、甚至是一個人而遠走他鄉,旅遊指南細密羅列資訊反而成了末流工具,他說這是指南體例的先天悲情。
 
不過,今年由「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編輯的台南社區營造指南《起行khí- kiânn台南:社區生活進行式》反向企劃,沒有條列該去哪裡,反倒告訴你「可以去找誰」,專訪台南 6 組長期經營社區的代表性人物,敘寫他們的故事及個人私心推薦景點,同時還搭配上遍佈台南的 40 組社區營造地圖,視覺設計更是找來田修銓團隊「一步工作室」操刀。
 
本篇將分享《起行台南》的設計巧思,以及三個台南地方據點,目前刊物與地圖已提供免費索取,讀完後想必也會讓你有親身起行走一遭的悸動!
三個刊物設計小巧思,帶你起行臺南
 
01 以「台南感」設計刊物,帶你走進巷內的台南故事
 
《起行台南》社區營造指南手冊及地圖由「平凡製作」統籌編輯,邀來在地資深撰稿人黃怜穎主筆、設計師田修銓領軍的「一步工作室」操刀視覺;同時,還找來在地攝影師 Rafael Wu 深入社區風土進行攝影創作,包覆刊物的台南散景,散發著人們或許鮮少留心,卻具地方氣息的質地。翻閱之初,就能從設計風格及富含溫度的地景影像,感受到臺南獨有的風景與人情溫度,彷彿帶著放鬆的心情步入各個社區,傾聽受訪者娓娓道來的地方故事。


台南社區營造指南《起行khí- kiânn台南:社區生活進行式》(Photo Credit:平凡製作、Photograph by Rafael Wu)
全冊由「一步工作室」設計視覺、在地攝影師 Rafael Wu 進行攝影創作。(Photo Credit:平凡製作、Photograph by Rafael Wu)

此外,翻開外封,還可看見臺南金曲歌王謝銘祐最佳作詞人獎獲獎歌曲《路》歌詞:「有路 / 咱沿路唱歌 / 無路 / 咱蹽溪過嶺」,呼應刊名,別具巧思且觸動人心。


(Photo Credit:平凡製作、Photograph by Rafael Wu)
 
02 平凡製作團隊親自走訪六組社區,讓你找到關鍵「人物」認識地方
 
回憶旅行,浮上心頭餘波盪漾的,是否往往並非預期的必訪景點?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 創意總監黃銘彰分享,「最初在編輯企畫設定上,我們選擇刻意跳脫旅行手冊常見的景點介紹,從最了解地方的社區人物故事出發,希望讓讀者先是有機會聽見他們長期耕耘地方的深刻故事,再循著這些最佳領路人的角度出發,探索鄰近的社區風土。」


(Photo Credit:平凡製作、Photograph by Rafael Wu)
(Photo Credit:平凡製作、Photograph by Rafael Wu)
 
旅途裡總是那些真正在地方生活的「人」,讓異鄉人在他們的日常中發現與反思,《起行台南》因此特別收錄 6 組社區人物的故事,包含:官田「村是遊戲小島」、中西區「錦源興」、大內「石子瀨社區發展協會」、左鎮「公舘社區發展協會」、將軍則有「地利小食」、學甲「巧婦織布工藝工作室」等。
 
從這些故事裡頭,可以看見這些地方創生幕後推手長期奮鬥的歷歷斑痕,是他們熱血燃燒,讓自府城向外輻散的各個區域亮起熠熠光火;是他們的翻土播種,讓大台南的大小社區枝葉繁茂、結果開花。
 
大內區石子瀨社區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曾博揚,透過妙用甜根子草及酪梨,創造生於土地的循環經濟(Photo Credit:平凡製作、Photograph by Rafael Wu)
左鎮區公舘社區總幹事陳柳足選擇在公舘落地駐留,從化石寶庫到農作寶物,探索當地超越四百年的文化豐富度(Photo Credit:平凡製作、Photograph by Rafael Wu)
將軍區「地利小食」創辦人徐麗敏,召募當地青年與媽媽大廚一起工作,把農漁業風土收納在餐食及在地小旅行中(Photo Credit:平凡製作、Photograph by Rafael Wu)
臺南中西區的「錦源興」主理人楊子興傳承百年布莊精神,將三坪小店化作以設計及聲音為街區留下紀錄的基地(Photo Credit:平凡製作、Photograph by Rafael Wu)

學甲區「巧婦織布工藝工作室」由返鄉青年陳怡君匯聚志同道合的婦女夥伴,巧手編織農村未來。
(Photo Credit:平凡製作、Photograph by Rafael Wu)
 
03 按圖索驥 40 個社區營造據點!「一步工作室」繪製特色插畫地圖
 
手冊之外,指南亦收錄蒐羅 40 處社區營造據點的地圖,插畫由「一步工作室」設計師胡祐銘精心繪製,將各據點細節融入巧妙到親切感十足的畫面之中,吸引讀者按圖索驥,走訪這些各具特色、點亮社區的文化場域。攤開後的海報適合收藏與張貼,摺疊後與手冊一同置放又尺寸合宜,便於攜帶,在行走臺南的旅途中,能夠輕鬆閱讀。


「一步工作室」設計師胡祐銘繪製 40 個社區營造據點地圖。(Photo Credit:平凡製作、Photograph by Rafael Wu)

(Photo Credit:平凡製作、Photograph by Rafael Wu)
(Photo Credit:平凡製作、Photograph by Rafael Wu)
 
官田、新化、左鎮,三個社區營造點搶先看!
 
01 官田「大崎村落創藝基地」:把整個村子變成遊戲場
 
《起行台南》刊物受訪者之一林建叡是「大崎村落創藝基地」的創辦人,他在就讀南藝大時,跟著老師一起來到官田大崎村進行改造後便受到此地的人文景觀吸引,一待至今就是 11 年,將自己當作耕耘村落生活與藝術的「藝農」,與伴侶羅婉慈一起企劃「村是遊戲小島」概念,透過活化地方老屋、結合農業與街角邊有趣的彈弓、套圈圈等遊玩體驗,打造出特色獨具的實境體驗遊程。


官田「大崎村落創藝基地」林建叡、羅婉慈。(Photo Credit:平凡製作、Photograph by Rafael Wu)
 
目前他們已修繕了當地十間以上的舊屋,包含改造老碾米廠來販售小農特產與選物的「藝農號」,崩毀的三合院重新整建為提供手作的「紅瓦教室」,曾是舊時日本人建烏山頭水庫時使用的宿舍則轉為「大崎兒童藝術圖書館」等等。這些開放空間為當地歷史悠久的老屋賦予新生,也成為舉辦營隊活動、工作坊,讓更多人認識在地的好空間。


藝農號(Photo Credit:Peiling Lin)
紅瓦教室(Photo Credit:Peiling Lin)
 
02 新化老街「長泰西藥局」、「安全針車店」、「楊晉發米店」:從保存建築開始,挖掘與分享老屋裡的故事
 
台南新化老街仍然保留下日治時期所建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建築,不同於台灣多地老街走向同質化的窘境,近十年來,可見到街上店家梳理出空間的故事,也開始有尊重地方歷史、貼合 SDGs 理念的店家進駐,而這背後有位重要推手——許明揚。


新化老街(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他在 2011 年培訓農村再生顧問師的課程中認識了新化社區營造協會,並決定來到這裡,然而當時首要問題是「老屋都是私有財產,我們很難為了做文化保存就要求屋主配合而失去租金利益,才開始意識到,傳統社區營造需要有一套新的方法論,延展出另一種地方創生事業的型態」。

長泰西藥局目前由臺菜料理「佇遮立賀」、無包裝商店「謝謝,不廢」進駐經營。(Photo Credit:Peiling Lin)

空間保留長泰西藥局過去的歷史記憶。(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許明揚希望街區的老空間都能是座乘載故事的「博物館」,因此以保存老屋為第一步,接著爬梳空間歷史、田調居民故事來訂定修繕房屋的方向,避免抹去重要的記憶,並和屋主協調透過免費修繕或爭取補助,換取空間一定年限的使用權,為「長泰西藥局」、「安全針車店」等閒置空間引入青創團隊,仍在營運的老店舖如「楊晉發米店」則規劃保存原本買賣方式、強化空間敘事力的營運策略。前期作業雖然相比一般店家需花上更多時間和精神,卻也因此營造出各店鮮明的個性,長久而言對於地方記憶、店舖經營都有更好的影響。

楊晉發米店(Photo Credit:Peiling Lin)
 
03 左鎮老街:活化左鎮「第一街」的起手式
 
左鎮竟然有老街?其實在玉井芒果聞名前,左鎮即是台南重要的芒果產地,一度更有萬人空巷的交易場景,然而後來隨著台20線外環道路開通、加上當地被劃定為水源保護區,以農業為主的左鎮人口開始外流而逐漸沉寂。

左鎮老街一景(Photo Credit:Peiling Lin)

許明揚所成立的「山海屯社會企業」除了持續蹲點新化地區,2019 年也開始受國發會委託活化左鎮老街,田調過程中發現,日治時期擔任保正的羅來受曾在中正里(左鎮老街)興起造街建設,當時附近理髮院、酒家、戲院聚集,熱鬧非凡,雖然時光流轉下房屋沒落破敗,但百年來街廓與建築幾乎未曾改變。更往後走,還有國民政府來台後曾在附近修築糖鐵站(已拆除),亦鄰近左鎮化石文化園區,有著豐富的文化。


沐重光進駐修繕後的老屋空間(Photo Credit:Peiling Lin)

內部展出其老的口述歷史轉為插畫(Photo Credit:Peiling Lin)
老屋改造前照片(左圖)與現況(右圖)(Photo Credit:Peiling Lin)
 
延續新化老街的空間精神,許明揚透過自籌貸款與政府補助的方式,已與多位屋主協調合作,修繕了 5 戶老屋,也迎來了結合咖啡及輕食的店家「沐重光」進駐,並以整個街區面狀思考,打通串連原本受阻隔的路徑。此外,自己更租下了附近兩間老宅作為駐點工作室,持續與地方磨合溝通,也期待有更多創意團隊加入。


左鎮老街附近曾有一糖鐵車站,此為車站對面的老建築,亦由山海屯社會企業進行修復。(Photo Credit:Peiling Lin)

內部空間融入竹編元素(Photo Credit:Peiling Lin)
/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台灣各鄉鎮從空間美化開始的社區營造,走到團隊進駐強調永續經營、陪伴當地的地方創生思維,一路以來並不簡單,這次《起行khí- kiânn台南:社區生活進行式》蒐集了許多人珍貴的歷程與他們眼中的社區,無論是看見他們的方法論,或是希望隨性的來場深度旅行,都是起行的開始。
 
此外,為了鼓勵大家拜訪在地,指南手冊還有集章兌換限量產品活動,2023/12/31 前至特定店家出示手冊亦有優惠的「精選據點回饋方案」,指南數量有限,相關訊息及免費索取地點可至「臺南市・社區事」臉書專頁查詢。

編輯/林沛伶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