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中央山脈南端的重要山脊——北大武山,海拔高達三千公尺,如同南國的天然屏障,長久以來被排灣族和魯凱族視為「聖山」,山腳下亦孕育豐饒的人文,傳統農業更在二、三代返鄉鑽研耕種技術與生活理念下,有了轉變。
 
進駐屏東潮州的台灣好基金會,2016 年開始透過「大潮・南扎根計畫」進行潮州庄與鄰近鄉鎮的深入田調並集結這段日子所遇見的人,以「大武山下的在地生活」為題舉辦《潮旅行》,從「聚落」、「產物」、「飲食」三個面向出發,規劃出 12 條旅行路線,從 12 月起至明年3月,帶著旅人走進不易看見的生產及生活的內涵,也成為在地人跨界合作的新契機!
 
以農業為重的屏東有哪些值得體驗的?本次我們將分享《潮旅行》其中 4 個團隊與他們的旅遊路線!
「大武山下的在地生活」範圍由潮州開始,一路擴及潮庄外(泗林里、蓬萊里、崙東里、九塊里),到來義鄉、二峰圳、萬巒鄉、民治溪、南州鄉、春日鄉,12 條旅行路線邀請農園主人、咖啡店主、戲班團長......等在地方耕耘多年的人,將自己當作策展人,藉由規劃一系列體驗活動分享外人眼中不尋常的日常。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好基金會並非為了舉辦小旅行而促成活動,這幾年觀察下來,許多二代接手經營後,傳承與改良了原本的產業技術,第三代返鄉則開始面臨近一步轉型、創造與社會溝通的方式,在地方創生往往需要居民凝聚在地認同、彼此合作的概念下,本次《潮旅行》更是讓位在產業上游的青農或返鄉店主,如何有機會認識彼此交換資源。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1. 來義鄉古樓部落 嘉後休閒農園
 
「嘉後休閒農園」的主人宋麗娟,在十幾年前丈夫逝去後不忍土地荒廢,便決定回到部落與婆婆一起耕作,種植了大片具有中藥清熱解毒功效的金銀花(忍冬)。她提到,現在要吃到部落原鄉食物越來越困難,除了人力缺乏,許多土地休耕,農人也大多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鳳梨。除了活絡農地,後來她更漸漸發現這裡還可以作為販售手工藝、分享傳統美食的基地,讓部落婦女們不必遠赴都市,也能透過分享自身文化,創造生活。


(Photo Credit:台灣好基金會)

(Photo Credit:台灣好基金會)
(Photo Credit:台灣好基金會)
 
在這裡,旅人不只可以於瓦魯斯溪旁的農園體驗手摘金銀花,還能在排灣族人優美的歌聲中品嚐 vuvu(對長輩的尊稱)運用部落野菜製作的「搖搖飯」,以及親眼見證傳統祭司運用豬骨、桑葉與長遠流傳的祭祀物件進行的祈福儀式。宋麗娟希望透過再現部落傳統,讓人們親身體驗之際,也使族人們看見自己的價值。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2. 賈茲格斯咖啡園
 
中年自軍中退伍返鄉的張金山選擇回到春日鄉,他們的部落從日治時期開始經過兩次遷徙,卻依然在此從事農耕,然而小時候記憶中父母輩耕作的良田,當時多已草木叢生,仍在耕種的農人多以芋頭、地瓜、小米等作物為主,咖啡農生產數量不多、品質也不穩定,沒有任何農學經歷的他,與妻子陳夏鳳淋從頭開始跑咖啡農園、咖啡館自主學習,漸漸才找到一套經營方法,打造出今日的「賈茲格斯咖啡園」。

(Photo Credit:台灣好基金會)
 
「賈茲格斯(Jazekes)」在排灣語中即是「箭竹林」,在海拔 500 公尺一片箭竹美景中,他們以有機耕種、採收完熟咖啡果實的方式生產。張金山希望與地方共好,日常除了有空就會到附近鄰居老農的咖啡田中晃晃、互相交流,目前也輔導在地農人進行友善耕作,「部落現在有很多咖啡農年齡都很高,但無論如何,如果我們付出技術,讓他們成長,未來銷路若好,他們的孩子看到咖啡可以賺錢,或許就不需要出去找工作了。」此外,他們在潮州市區開設咖啡館,不時便會邀請部落小農們帶著自己的豆子到店中做「杯測」,想辦法找出每家可再進步的影響因素,讓老農體認到 bean to cup 的概念,也使得同樣在家鄉耕作的農人彼此連結更加深刻。
 
這次小旅行,張金山將帶領大家從認識力里部落的入山儀式開始,了解周邊優美的地景、親自到古老的水圳取泉水,並嘗試採摘、烘培、包裝、沖煮咖啡。


(Photo Credit:台灣好基金會)
(Photo Credit:台灣好基金會)

(Photo Credit:台灣好基金會)

(Photo Credit:台灣好基金會)

(Photo Credit:台灣好基金會)

(Photo Credit:台灣好基金會)
 
3. 明興閣掌中劇團
 
若談及南台灣的布袋戲,由蘇明順(蘇阿明)在民國 45 年創立的「明興閣」是不可不提的指標,「明興閣」獨到之處在於從目前的操偶、口白、現場伴奏,甚至是幕後偶頭雕刻、服飾與道具製作全由家族成員一手包辦,因此又被稱為「蘇家班」,過去全盛時期更有眾多看戲人會隨著他們跑遍各地觀看巡演。近年,由二代蘇俊榮接手的「明興閣」,除了專注於訓練戲班基本功的文化傳承,也走出廟埕,開始有多元主題表演,包含融入排灣族文化的《內社媽》、描寫台灣歷史事件的《南臺風雲朱一貴》等全新編劇,劇團被視為「潮州國寶」。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台灣好基金會)
 
巡迴各地演出的「明興閣」,這回在自家老厝搭起野台,邀請人們來看戲外,也教大家進行操偶訓練,體驗布袋戲偶生、旦、淨、末、丑,五種角色的肢體特色。

(Photo Credit:台灣好基金會)
 
4. 彩虹玉生態農場
 
傍晚走進「彩虹玉生態農場」,過去一整片的檳榔田如今成為夜間仍然明亮的火龍果園,陳坤信回鄉接手後,堅持不噴灑農藥,透過草生栽培保持土壤內微生物環境,田間行走的鴨子們則扮演天然的除蟲角色,並善用屏東冬季病蟲害較少的生態特性,以照明科技改變火龍果產季。


(Photo Credit:台灣好基金會)
 
然而,這一切相當不易,為了以友善生態的方式耕作,陳坤信夫妻倆前三年都在養地、手工拔除雜草,生態尚不平衡的土地卻也讓收成吃盡苦頭,一度要放棄的他在妻子的信念下堅持下來,希望讓新一代青農也能看見,不使用化肥、農藥依然能走出不一樣的路。自家目前以紅肉、粉紅肉為主,更耗時三年實驗不同品種間授粉培育、長期觀察,創造出味覺層次鮮明的「920 雙色果」品種。


(Photo Credit:台灣好基金會)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台灣好基金會)
 
這次他們運用草生栽培少有蚊蟲、無肥料氣息,且夜間點起燈火的浪漫場景,與潮州首家私廚餐廳「The Kinfolk 餐桌」合作,邀請主廚黃鼎博設計一系列火龍果入菜料理,邀請人們在田中央火龍果樹旁,享受佳餚。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 2022 潮旅行
日期:12/3(六)~3/18(六) ,舉辦共計 12 場次

編輯/林沛伶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