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踏入「Finn Juhl 百年誕辰紀念展」的展場,映入眼簾的即是大師迷人的身影。因為有了自己的家而開始大量設計家具的 Finn Juhl,入口處陳列著他最愛的《酋長椅》,Finn Juhl 在自家前院、將雙腳翹在扶手上、他的愛狗靜靜地在一旁做陪的景象,瞬即浮上眼前。
而步上右手邊的緩坡,讓設計迷從 Finn Juhl 出生的 1912 年開始看起,1 月 30 日出生於哥本哈根、1937 年結識了影響他設計最深的木匠 Niels Vodder、28 歲即設計出他的第一張椅子《鵜鶘椅》、36 歲開始從 MoMA 到聯合國都可見他的設計蹤影走紅國際……這 77 年不僅是大師精采的設計史,更是北歐設計邁向當代風格、並影響全球設計發展的最佳軌跡。

走過大師生平,整個展覽以生活空間為概念呈現,包括 Finn Juhl 的工作室和客廳,一方面體現了 Finn Juhl 對設計的堅持,因為只有經過生活試煉的設計,他才會量產出來,另一方面北歐設計以人為本的精髓,也透過這樣的展場佈置給展現出來。
處處是細節的經典設計
而這次展覽最令人興奮的,就是能近距離體驗 Finn Juhl 設計的三個向度:刀刃扶手、梯形結構以及漂浮形體(見右下圖)。一如《45號椅》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扶手椅」之稱,如果僅僅是用眼睛去欣賞 Finn Juhl 的設計損失可大了!
因為扶手不只是造型有機,在看不見的底部向內凹去的弧度,驚人的以完美的手感呼喚著乘坐者,無怪乎全球的木製家具以丹麥為首,將設計重點擺在其曲線如何在與人體接觸時產生令人愛不釋手的吻合,Finn Juhl 作為北歐設計之父當之無愧。



這樣的設計識別同時表現在《109號單椅》和《酋長椅》(見左上圖)上,扶手與手之間的契合,令人不由自主地就是想如撫摸愛人般輕撫著它。而所謂的梯形結構,就是 Finn Juhl 顛覆制式的平行椅腳支撐架構,以近乎 45 度角從椅腳向座椅延伸,不僅創造出視覺上的變化性,更讓單椅看似輕盈幾分。最後,漂浮形體則是建築手法運用在家具設計上的最佳展現,將榫接結構內藏,讓椅背和椅墊宛如漂浮在結構之上,一掃以往木家具予人沈重厚實的刻板印象。

於北歐櫥窗展出的「Finn Juhl 100 In Taiwan百年誕辰紀念展」,這次由北歐當代設計之父這個視角切入北歐 lifestyle,讓觀者看見北歐當代設計的原點同時,更為溫暖人心的北歐風格帶來充滿深度的設計對話。
編輯/陳書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