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是雨的故鄉,因為三面環山,形如畚箕,特別容易下地形雨,宜蘭一年裡下雨的日子超過200天,因此這塊土地永遠不缺水,俗話說:「雨水連綿是豐年。」以農業發展為主的宜蘭,水源是其重要基礎,有乾淨的水質,才有機會種植出健康的農產品,因此,過去的蘭陽平原生機蓬勃,是個處處充滿食物的年代,除此之外,宜蘭也是個養鴨王國,這當然也必須歸功於水質的純淨。後來宜蘭因為政策緣故,拒絕工業的進駐,雖然因此較難跟上工商業發展的腳步,但也因而保留下該地純淨的水源,而能不被工業排放的廢水所汙染,這也是近幾年來宜蘭相較於其他城市,更有信心種出健康、安全食物的原因吧。

現代人越來越有意識地選擇有機食材,走進超市或小市集裡,看見來自台灣或國外大小不一的農場所生產的食材,雖然都貼有經過政府審核的安全標章,但是這樣就能讓消費者吃得安心了嗎?這趟農田散步,可說是一段帶領大家踩進宜蘭泥土地,認識吃下肚食物的生命之旅;首先金馬團隊帶著大家前往宜蘭水的故鄉——員山鄉,坐上鐵牛車,晃過田間小路,將大家送進山林裡,親眼認證此地水質清澈見底的模樣,接著造訪源禾綠程大哥的農場,讓大家透過親身觀看、觸碰、品嚐的過程,建立對於食材栽種過程的信心,最後,來到賴大哥一手打造,極度溫馨,書香、茶香滿溢的大型木屋,分享著他這9年來投身農業的點點滴滴。

在那個週六下著綿雨的下午,步行經過賴大哥的兩畝田,轉進位在農田中、由樹群所包圍的賴大哥住家,住家門前架著瓜棚,瓜棚底下滿是各類蔬菜,還未踏進這戶人家,就能知道這戶人家餐桌上的料理,絕對都出自這片簡易菜園;進了屋子,大家各自散坐在最自在的位置,手上端著由賴青松夫婦炒了一個半小時的紫米所砌的茶,暖暖地沁人心脾,接著聽著大家各自分享著對於土地的體會,並從這些談話中慢慢找回對於生命與自然的連結,窗外的雨聲成了背景音樂,偶而向窗外望去,就能看見一片讓人平靜的綠意,這是一個簡單的午後,卻因為大家對於土地的關懷,讓人倍感幸福。


水的故鄉——宜蘭員山鄉內城村鐵牛車巡禮
——> 散步地點:三元宮、湧泉公園、大樹公
員山鄉內城村又稱為水的故鄉,擁有大量由地底自然冒出的湧泉,是宜蘭埤塘最多的地區,因此此地非常適宜農作與造酒廠釀酒,內城村地處山腳邊,景色秀麗湖光山色,是非常典型而恬靜的農村景觀,但因時代變遷,現在觀察內城村,除了柑仔店與舊式理髮廳還隱約可以回味內城村早期時光外,現在村裡空屋極多,大多數人都離開了,崩壞的屋瓦也隨處可見。

而為求農作便利而使用的鐵牛車與力阿卡(台語發音),也因為村裡人口外移,農業不興、農田閒置,再無用武之力,停擺在農田之外,幸而在農村再生計畫中,將鐵牛車轉為農村觀光的最佳交通工具,坐在時速不到20的鐵牛車上,發出嘣嘣嘣的晃動與聲響,彷彿回到早年時光,駕駛著鐵牛車「作田」去;鐵牛車載著遊客,行進緩慢,不時看見白鷺鷥或是飛過田埂,或是站立在休耕的水田上,就是不見一人一車,這是一趟不同於都市、沒有車流量的鄉村之旅。


接著來到「湧泉公園」,每到4月,在油桐花綻放的季節,湧泉公園總是香氣撲鼻,舉目望去白花花的一片,好不美麗,而位在公園裡的自然湖,湖水清澈甘甜,有鬥魚、香魚、小蝦優游其中,形成完整的生態池,因此由此處山泉水所灌溉的農作物,總特別好吃。


農業界的天才——程超傑的源禾綠農場
——> 散步地點:源禾綠農場

已從事農作30多年的程大哥,原本也是屬於慣行農法的農夫(慣行農法指的是一般傳統式的耕作方式,使用肥料提供作物養分,以農藥解決蟲害問題),但因為小孩就讀於「華德福小學」,在學校老師教導人類應該善待土地,應該與土地共生共存,那麼因為耕種而使用農藥肥料的做法,顯然跟孩子在學校學習的內容相牴觸。因此程太太便和程大哥商量,是不是應該以身作則,也許放棄殺蟲劑、除草劑等農藥,也可以種出品質好的作物來。

程大哥還說:「剛開始轉型從事友善栽種,外面的人看了總會冷眼冷語,當只有一個人在做這樣的事,很容易會被認為是瘋子,2個人做就是2個瘋子,但是當大部分的人都有這樣的觀念,這整個社會就會開始重視友善耕作。而消費者若能透過參觀農場、了解耕種過程,跟農夫們建立信任的關係,由此購買到的食材,絕對比政府的安全標章貼紙更值得相信,且更能吃得安心。」
飯後,程大哥帶著大家走進他花了1年多建造完成的溫室,裡面種植著各類蔬果,一一向大家說明這些植物的特性,與栽種過程。透過以下的圖片,大家認得出是哪些作物嗎?





上排圖左:無花果,既然取名為「無花果」,就知道這既不是花也不是果,那麼眼前所見的是哪個部位呢?答案是花托,將花托撥開,將發現原來花瓣全藏在裡頭,看來無花果是最害羞的植物了。
上排圖中:還未成熟的番茄。
上排圖右:土人蔘,又名假人蔘,非常容易種植,台灣鄉間很容易看到它的身影,因為根部像人蔘,也有類似人蔘的味道,因此稱為假人蔘,根部與葉皆可食用。
下排圖左:菊苣,又稱明目萵苣,雖然吃起來苦苦的,但是對於乾眼症頗有治療功效。
下排圖右:當歸,平日我們用來燉中藥的當歸,是屬於根的部位,但其實整株當歸都可食用喔。
新歸農時代——賴青松對土地的思考

因為看到台灣農業的現況,從農產社會到今日糧食自給率32%(這還是樂觀的說法),而農民為了增加收穫量,大量使用農藥、化學肥料。學習環境法的賴大哥,回歸農田後開始思考著,「人是否能在不傷害土地的情況下,取得生養所需的食糧」?因此他開始了完全不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的自然栽培法。
而這樣的想法,幸運地也獲得了許多人的支持,因此他除了自己下鄉種田外,更與有著同樣理念的朋友們組成「穀東俱樂部」,目前有2、3百個家庭加入,賴大哥則是擔任「田間管理員」一職,當成員們遠在都市工作生活時,他就幫大家做好田間管理工作,而假日成員們可帶著小孩,到鄉下體驗農活,因此我們可以發現,這些「新」農夫,個個戴著眼鏡、手拿相機,雖然農作種得不大好,但是脫掉鞋子、挽起褲管、小心翼翼走進田裡的姿態,是多麼可愛。
賴大哥認為,「人不一定要活在鄉下,但是一定要有個心能歸去的鄉下,那是一塊讓人安心與自由的地方」,因此,十分歡迎大家來體驗農作生活,尤其農忙時節,最需要人手的幫忙了。不過,說著說著,賴大哥突然話鋒一轉,「但也千萬不要全部的人都一窩蜂放棄都市生活,前往農村當農夫」,深怕所有都市人都跑到鄉村跟他搶飯碗,所以賴大哥趕快大聲說:「都市才是王道!若都市人的想法開始轉變,那麼農村農田才有機會跟著一同往好的方向改變,所以希望在都市裡生活的人,能夠試著也多關心我們生活的土地,然後在假日的時候,『歡迎來鄉下作客』!」

編輯/劉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