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 年,丹下健三、菊竹清訓、黑川紀章、槙文彥、大高正人等建築師,在「世界設計會議」向世界各國宣示原創都市理論的「代謝派(Metabolism)」,提出「未來城市」應該像生命體一般,隨著時間有機的成長或縮小,最終雖成為未能完整實現的烏托邦,這些建築師在日本戰後的實踐,卻啟發了無數後輩,也奠定日本當代建築的基礎。
 
今年適逢代謝派大師菊竹清訓逝世十週年,「島根縣立美術館」為此舉辦《菊竹清訓 山陰と建築》,除了介紹菊竹清訓在日本「山陰地方」多件作品,也透過他的重要創作以及畢生對「未來城市」概念的研究,梳理菊竹清訓的建築哲學!
菊竹清訓(1928-2011)是日本戰後代謝派建築先河,曾提出「塔狀城市」、「海上都市」等未來都市願景想像,著名作品包括自宅 Sky House(1958)、出雲大舍廳舍(1963)、東光園(1964),此次舉辦建築大展的島根縣立美術館,也是他在 1998 年完成的作品!
 
1. 代謝派早期代表性實踐——菊竹清訓自宅「Sky House」
 
出生於福岡縣久留米市的菊竹清訓,25 歲時便創立了建築事務所,當時立足久留米市的輪胎製造商普利司通(Bridgestone)創辦人石橋正二郎,在菊竹建立事務所不久,便委託他做了許多木構建築的修建,改造過程中不斷「分解」與「組裝」建築,使他開始探討建築代謝、更新的重要性,對於往後設計影響深遠。
 
菊竹清訓早期設計的自宅「Sky House」(1958 年),雖是小規模作品,卻在此時就顯見他一生探討「造型」、「成長」的建築課題。建築師將房屋的廚房、廁所、浴室、兒童房等空間單元化,並稱之為「Movenet(可動裝置)」,當單元老舊、使用者需求改變,即可隨時替換。自菊竹與家人入住以來,隨著孩子成長與需求轉換,建築也經歷過多次更動,實踐代謝派認為城市與建築應可因應變動、替換的理念。

1958年竣工的 Sky House 是個由四個扁平壁柱支撐的四方形混凝土建築,下方一整片無梁柱空間讓量體彷若漂浮在半空中。Sky House 在當年周遭皆是木屋平房的年代相當前衛與衝擊,但從中也可發現菊竹清訓也將日本傳統的迴廊、斜屋頂等元素融入設計之中,頗有嘗試透過現代化手法轉化傳統建築的意味。(Photography by 川澄明男)
 
 
2. 不只島根縣立美術館,菊竹清訓在「山陰地方」還有多件建築作品
 
日本本州臨日本海一帶涵蓋鳥取、島根、山口的「山陰地方」,有非常多菊竹清訓的建築!
 
由菊竹清訓設計的「石橋美術館(現在的久留米市美術館)」(1956)建築竣工不久,島根縣正發起建立在地博物館的運動,博物館建設促進委員會會長田部長右衛門(第23代)參觀美術館後,深深喜愛菊竹的設計,便決定邀請他設計島根縣立博物館(1958)。「受邀設計島根縣立博物館的菊竹先生在 1957 年來到縣內,並參觀了『出雲大社』主建築,投身現代建築的他深受神社宏偉的設計感動,與出雲大社的相遇是他日後不斷回顧日本傳統建築的原因之一,對菊竹的建築影響重大。」策展人河野克彦說。
 
後來田部長右衛門任職島根縣知事後,也持續與菊竹合作,陸續建造島根縣立圖書館(1968)、武道館(1970)等公共建築。菊竹的聲名在「山陰地方」拓展開來,更有「出雲大社廳舍」(1963)、溫泉飯店「東光園」(1964)、市民活動中心「萩市民館」(1968)等令人印象深刻建築。


1958 年竣工的「島根縣立博物館」,現為島根縣廳第三分廳舎,已被登錄為日本有形文化財產。(Photo Credit:島根縣立美術館提供、Photography by 高橋菜生)

1998年竣工的「島根縣立美術館」。(Photo Credit:島根縣立美術館提供)
 
3. 代謝派對未來城市的想像:塔狀城市、海上都市
 
1960年,由日本主辦的「世界設計會議」聚集來自各國優秀的建築師,代謝派成員也藉此機會發表囊括都市理論、建築作品的《METABOLISM/1960——對都市的提案》,在戰後城市逐漸恢復活力、人口急速增長、面臨土地不足的年代,探討城市如何在發展過程中有機生長、更迭。其中,便包含菊竹清訓的「塔狀城市」、「海上都市」。
 
此次美術館展出多件菊竹為未來都市設計的圖面、草圖、模型。「塔狀城市」提案向天空發展,設計一座座圓筒結構體,周圍裝置著多個住宅單元,結構體中間則是可量產組建的工廠,不僅製造與建設可同時進行,也能以此自主更新;而以海上為基地,運用此系統的提案則為「海上都市」。這些「巨型結構體(Megastructures)」皆涵蓋自主更新、生長的功能,期盼解決都更過程不斷建造與拆除的問題。
 
4. 認識菊竹清訓實踐建築的「三段階設計方法論」
 
菊竹清訓曾在過去的訪問中提到,當他在設計「出雲大社廳舍」時,與業主溝通的過程中,面臨數次設計更動,發現空間功能隨著使用發展會不斷的變動。西方建築所提倡的「形隨機能」並無法完全回應人們不斷流動的生活,因此他主張空間設計不能只以機能為標準,而提出綜合考量空間、機能、人間生活的「三段階設計方法論」:か(Ka,認知、理解)、かた(Kata,方法、技術)、かたち(Katachi,造型)。

「か」是建築本質的階段—構想;「かた」是實體論的階段—技術;「かたち」是現象的階段—形態。
 


(Photo Credit:島根縣立美術館提供)
 
1963 年菊竹清訓以此論述為基礎,參加「國立京都國際會館」設計競圖而獲得優秀賞,更使他認為以這三個階段進程構思,便能因應建築或城市不同的需求。以重建火災後被燒毀的「出雲大社廳舍」來說,菊竹得知這座建築在古代是以最高水準技術建造,便嘗試運用當時最先進的鋼筋混凝土營造技術,重新演繹日本傳統木建築架構可拆卸、重組的特質,呼應代謝派認為「建築是會代謝的環境裝置」理念。


《菊竹清訓 山陰と建築》展出宮崎縣都城市「都城市民會館」模型。此作也是菊竹清訓充分展現代謝派思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將建築不會變動(底部鋼筋混凝土底座)與將來可更新的部分(支撐屋頂的鋼骨架)明確區分。(Photo Credit:島根縣立美術館提供、Photography by 川澄明男)

建築師菊竹清訓,約攝於 2010年。(Photo Credit:島根縣立美術館提供、Photography by 石黒唯嗣)
 
此次《菊竹清訓 山陰と建築》也將舉辦多場相關主題講座、工作坊,部分內容也將公開發佈於Youtube,詳情請參考島根縣立美術館網站
 
■ 菊竹清訓 山陰と建築
展期:2021年1月22日~3月22日
地點:島根県立美術館

編輯/林沛伶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