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竹市透過推動都市建築美學,點亮居民對周遭城市改變的感知,當我們漫步在街區,不僅能看見新建築的生命力,同時也能感受到舊街廓的魅力,日常之中同時承載了過往的歷史軌跡與當代工藝之美。一起跟著【新竹建築散策】全新系列文章,由吳宜晏、游智維、吳東龍、顧庭歡、蘇仰志五位達人領路,分別從建築評論、地方創生、城市觀察、生活風格、與教育交流等各種面向切入觀察,重新邂逅這座不斷轉變的迷人城市。

【延伸閱讀】以建築展現當代城市對於生命的哲思與包容!生活風格編輯顧庭歡漫遊「新竹市立動物園」、「永恆之丘」
從事旅遊業快 20 年的游智維,是由自助旅行跨入這個行業。認為旅行與文化有直接關係的他,總是特別在意地方創生與空間活化的議題。「一個地方如何創造生計、充滿更多生命力是我好奇且充滿熱情想探討的事。新竹市過往的歷史與人文的內涵是很足夠的,而現代化的竹科,更讓這裡有了新的想像。新竹這些年無論做燈節或是藝文活動,思維都從公共設施延伸至建築,讓舊的建築物擁有了新的可能,新的建設也都從過往的內涵找出連結,這是很迷人的事。」游智維在探討新竹市區的建築旅行時這麼說。
 
他也認為認識一座城市最好的的方式是「步行」,因為是一個無法省略細節的觀察過程。當花很多時間慢慢走在新竹,就能體會這座城市中建築演進的過程,像是透過學校改建提升了教育場域,就連最後人們在離世後,新竹市現在也有很合宜的空間能與其告別。對游智維而言,每一個空間都蘊含教育意涵,令他重新思考對生命、生活與對每一天該做的事情的想法。他也直接地說:「旅行真的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很希望透過建築旅行讓更多朋友喜歡這座城市!」


風尚旅行總經理游智維。(Photo Credit:蚯蚓文化)
 
在這趟新竹建築之旅的過程,游智維印象最深的是「那魯灣文化聚落」與「長和公園」。當談起那魯灣文化聚落時,游智維表示:「這是一座位於城市邊緣的原住民部落,早期部落人士向工作機會較多的都市遷移,而那魯灣是從臺東縣成功鎮搬遷到新竹海濱捕魚的西海岸唯一部落。一開始就在河川旁、本來只有一戶人家的那魯灣部落,後來慢慢形成聚落。過往房舍緊鄰馬路,孩子們就在一邊玩、部落也沒有地方辦豐年祭,但『那魯灣文化聚落』完成後,部落祭祀與孩子學習的空間就出現了。我認為這是一個很體貼、很符合現代需求的空間。」

在一座多元的城市中,能夠有包容性與相容性,甚至透過實體的建築砌出這樣切合原住民文化的空間,是城市中的難得之處。林柏陽建築師在基地上注入更多可能性的同時,也賦予這個地方觀察與眺望的功能。孩子們最愛的滑梯也成為焦點,甚至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讓這座建築不僅滿足部落需求,同時身兼呼應訪客好奇心的景點。


那魯灣文化聚落多功能的地景空間,讓人能夠自由穿梭在弧線與綠地中。(Photo Credit:蚯蚓文化)

那魯灣文化聚落蘊藏著豐富好玩的遊戲元素,有階梯平台、可愛綠色山丘、孩子們爭相攀爬的攀岩坡道。(Photo Credit:蚯蚓文化)


當訪客到來時,會驚喜發現部落文化與城市的連結,這將會是一個讓文化交流、匯入新思維的城市焦點。「我曾經去奈良附近的天理站,將奈良古墳視覺的文化轉譯成為公園設計的核心,不僅提供當地居民日常遊憩,也成為旅客喜愛的熱門景點。我想這種從過往旅行經驗得到的感受,那魯灣文化聚落的存在,便是應證台灣也有這樣的思維與進步。」游智維說。

 
那魯灣文化聚落作為未來集會、祭祀、孩子遊戲場等多元運用場域。(Photo Credit:蚯蚓文化)

(Photo Credit:蚯蚓文化)
 
長和公園則是讓游智維感受到檢視過往生活、加以修正環境,便能在現代生活產生正面影響的案例。第一次造訪長和公園的人,一定無法想像這座明亮美好且綠意盎然的都會公園,也曾有過疏於維護的髒亂樣貌,成為周遭居民堆放家用廢棄桌椅雜物的地方。有了桌椅,就招攬來不少聚賭、博弈的人,也降低了居民全家大小使用並停留的意願。

然而在清空廢棄物、打開公園後,人們看見的是生機盎然;與其規範使用機制並嚴加管理,不如打造有利休憩、可以讓大家沐浴於日光下的空間。將植栽重新梳理、安置,規劃舒適開放的步道與休憩區,讓民眾對於長和公園充滿「體感」上的新感受,進而改變人們在此的行為。這對游智維而言是一個驚喜的過程,不但改變人們互動的關係,更反轉了人與都市間的認知與互動方式。


長和公園以百年老榕樹為核心做地景設計,並打開鄰里空間,形塑明亮及舒適的環境。(Photo Credit:蚯蚓文化)
 
長和公園改造保留原有的大樹並改善排水系統,以及設置可慢跑的散步路徑。(Photo Credit:蚯蚓文化)


原老舊遊具改換成磨石子溜滑梯、平衡木、吊橋,以及興建新竹第一座高架眺望的可愛樹屋,為孩子們打造出「森林系」的秘密基地。(Photo Credit:蚯蚓文化)

對老物件特別著迷的游智維,總會在旅途中特別留意文化資產在不同國家被運用的方式,他認為文化是最好的老師,一直在教我們理解不同的事情。在新竹建築之旅的過程中「台灣的老屋如何能與文化產生連結?」與「我們如何檢視過往的生活空間並賦予它與現代生活的連結?」是兩個不斷促使他思考的關鍵問題。他認為新竹過去到現在的姿態其實沒有改變,同時擁有歷史文化氛圍以及現代化的優勢。透過這次的建築旅行企劃,他有機會能夠認真找尋過往空間與現代機能連結的痕跡,進而了解過往城市規劃的邏輯。
 
最後,游智維提到,影響一座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不外乎是公部門的目標與私人的努力。當核心被放在哪一個主題之上,這座城市便會成為什麼樣貌,因此,游智維渴望在未來看見公部門能釋出更多資源、讓年輕人看見可能性而匯流入新竹市。同時,將眼光看長遠,便能帶動擁有空間資源的房東與單位迎接更多「返鄉」或「移入」新竹的年輕能量,逐漸地活絡這座充滿可能性的城市。當城市的豐富度、包容性與活力越來越強,就會成為正面的吸引力,帶來更多參訪的客人與旅人。

責任編輯:蚯蚓文化、顧庭歡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