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神祭祖是中國人極重要的一項傳統與寄託,捻上一柱香,將心中所求所想,一樣一樣說給眾神明聽,這些祈願訴說完畢上傳天聽後便化為無形,而手上緊握的香柱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成為灰燼,因此,香灰可說是黎民蒼生向神佛祈求希望的見證。百藝畫廊近期舉辦的「錦灰堆」張洹個展,故事從2005年張洹回到故鄉東村後說起,以行為藝術走紅於國際藝壇的張洹,結束七年的旅美生活,不再將生牛肉披掛在身,也不再將蜂蜜魚油塗抹上身招來蒼蠅,反而欲在創作上尋找出一種新的語言,且在主題上選擇回歸中國文化,而「香灰」成了他多方探索與思考後的答案,富含民間傳統精神性的香灰,對張洹而言:「它不是一種灰,而是一種群體的記憶,一個國家的靈魂在裡面。」因此無論平面畫作或雕塑人物,張洹皆以香灰完成,但在一般人的既定印象中,香灰是一碰即消散的材質,如何入畫,如何塑之成型?

張洹在多方試驗後,發展出噴、撒、堆、黏的香灰創作技巧,並在香灰的黑灰粒子中找出十多種色階,鋪陳出畫面的明暗對比,且透過香灰、紙片、香柱的細膩推疊,營造古樸典雅,蘊涵中國文人氣韻之作,在張洹的香灰創作中,無論是脫胎自宋徽宗《臘梅山禽圖》的《西風十三號》,或是《問孔子三號》、齊白石、蔣介石肖像等作品,皆可看出他對於中華文化的孺慕之情;張洹手灑香灰於創作,透過獨特的素材,尋找到一條新的創作路徑,且如此的創作過程,不啻亦為一種儀式,彷彿為中華文化祈願。

編輯/劉宏怡

「錦灰堆」張洹個展
展覽時間:2012.4.14~5.27
展覽地點:百藝畫廊 敦南空間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