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期待已久的「代謝派未來都市展—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終於在日前登場,這個在二次大戰後興起的前衛建築運動,不僅是唯一發源於亞洲的建築思潮,更是對全球未來城市的大型願景革命實驗行動,對國際建築發展影響至深。由於這是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與森美術館聯袂在台北舉辦的首次海外展覽,因此包括森美術館館長南條史生、代謝派研究會代表兼策展人八束はじめ等人特別飛抵台北共襄盛舉。

從日本建築/都市計劃的原點《廣島計畫》出發,藉由半世紀前 300 多件建築模型原件、素描、手稿、照片以及紀錄片等資料,帶領大家深入了解代謝派的誕生、全盛時期、在世界各地萌芽發展的其他代謝派重要建築等等,最特別的是,這次的策展人、同時也是日本芝浦工業大學工學部建築工學科教授八束はじめ,率領著眾多研究室學生,以日本最新科技 CG 動畫,將代謝派建築師們未完成的都市計劃串連在一起,讓這些大師們夢想中的未來都市得以實現。

 
走進展場,首先可以看到代謝派的象徵圖騰,以及被視為日本戰後都市計劃起點的《廣島和平中心》(Hiroshima Peace Center)。丹下健三等人認為,不應把廣島和平中心當作獨立建築體,而應將其視為廣島的都市核心來設計。(Photographs by MOT/TIMES)

南條史生講述了森美術館當時舉辦「代謝展」的目的與緣由:「在代謝展之前,其實日本才剛發生了嚴重的『311 大地震』,也因此這個展覽被賦予了更重大的使命。最初,代謝派運動思潮之所以誕生,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希望帶領戰後的日本重新復興;同樣的,森美術館也是期盼藉由代謝展,帶給國人從大自然災害中再站起來的能量。」

除此之外,南條史生也提及了「代謝展」的重要意義:「包括台灣在內,亞洲各地都在進行急速的開發,而據說再過20 年後,世界上約莫6 成的人口都會生活在大都市裡,所以,『城市今後如何發展』就變成影響人民幸福與否最重要的關鍵之一。至於未來城市開發會呈現什麼模樣呢?該如何進行都市更新或造鎮計畫?大家或許可以從這次在台北舉行的『代謝派未來都市展』得到新的啟發或靈感。」


 

由黑川紀章設計的《山形夏威夷夢想樂園》在1967 年正式啟用,這是一個結合了溫泉、游泳池、水族館、動物園、摩天輪等多元設施的遊樂園。黑川認為,環狀空間就好像不斷繁殖增長的細胞一般,只要將空間彼此連結,便可以發展為都市尺度(如右圖模型)。雖然這座樂園已被拆除,但目前正在中國建造的《鄭州市鄭東新區如意型區域都市計畫》,就是以此設計理念實際興造的全球首座環狀都市。(Photo Credit:Kisho Kurokawa Architect & Associates、MOT/TIMES)

長期專研代謝派運動的歷史與論述的八束はじめ,則是東京和台北兩地「代謝展」的策展人,本身更是代謝派第一代成員菊竹清訓的學生,簡單卻語帶心長地闡述了代謝派的起始與架構:「1960 年,丹下健三率領日本建築師們在世界設計會議正式提出代謝派運動宣言,然而,剛好在2 年前,日本政府才正式宣布脫離戰敗,即將邁向經濟高度起飛的關鍵時刻。但事實上,代謝派的理論應該回溯到日本戰敗初期,而且參與者不單單只有建築家們,還包括非常有理想的都市計畫家,他們都將自己的熱情以及對城市規劃的想法,全力傾注在代謝派運動上。」

因此,八束はじめ表示,代謝派的建築家最值得尊敬的地方,在於他們對於日本的國土、乃至於整個世界的環境,抱持著十足的挑戰精神。「可惜的是,擁有這般挑戰性格的當代日本建築已經所剩無幾。」八束はじめ卻又不禁感嘆。不過,他相信,在台灣或是其他亟欲開發的亞洲國家中,總有一天可以看到代謝派精神的傳承,甚至是不同形式的開花結果。

  

1971 年,菊竹清訓接受夏威夷大學邀請,發表了《海上都市1971—夏威夷計畫》,此項提案由2 道被稱為「環」的構造組成,下方則是漂浮圓筒結構體,以3 道圓筒為一個單位,可視情況加以擴充(見上方左圖模型)。內環為住宅、飯店、辦公與商業設施等高樓層建築,外環低樓層則可作為海洋博覽會的會場空間。在1975 年時,此提案終於在沖繩海洋博覽會的日本政府展館「海上都市1975—Aqupolis」中實現,展館主體為 4 道巨型浮體結構(如最下圖和上方右圖模型),長、寬各100 公尺,高約 32 公尺,為半潛水型的漂浮式構造。在浮體內部注入海水,能調整結構體的吃水面(draft);當海面波濤四起時,則可將展館停泊在港口,以半潛水狀態保護建築(Photo Credit:K.Kikutake Architects、MOT/TIMES)

MOT/TIMES 也將針對這次的「代謝派未來都市展」推出一系列的報導、大師專訪與線上影像直擊導覽,敬請期待!

編輯/黃伊筠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