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毒肆虐的這兩年,人們慢慢的學會與病毒共生的方法,東京奧運延了一年,依舊以 TOKYO OLYMPICS 2020 之名在持續與病毒抗戰的 2021 年展開了,伴隨著奧運的舉辦,東京都也希望以各種不同的文化活動,展現除了高發展的都市風景以外,具富文化藝術的另一面,也因此產生了「Tokyo Tokyo FESTIVAL」之企劃,在國內外募集了多達 2,436 件的藝術計劃中,選出了 13 件,即為「Tokyo Tokyo FESTIVAL Special 13」,而「Pavilion Tokyo 2021」就是這 13 個精選計畫裡的其中一個!
Pavilion Tokyo 2021找來了包含藤森照信、草間彌生、妹島和世、平田晃久、藤本壯介等 9 組建築師與藝術家,共同參與這次的藝術企劃,以東京奧運的活動場館為中心向外擴張,在城市的不同角落放上他們的作品,希望在這個依舊被疫情困擾的 2021 年盛夏,多多少少帶來一點新的刺激與新鮮感。在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始到帕拉林匹克運會結束的前後共 67 日,好好的感受「生氣勃勃的東京」!

Pavilion Tokyo 2021 共有 9 件作品加上一個展覽,但這次主要希望用建築角度,介紹日本「建築家」在這個計畫中,想傳遞什麼樣的精神與理念給大家。

藤森照信《五庵》——登上茶室,感受溫暖而寧靜的東京風景
 
藤森照信的「五庵」位於奧運主場館國立競技場的斜對面,是藤森照信茶室系列作品的最新力作。鋪滿草皮的四角錐上蓋著一個被炭化的木板所包覆的黑色量體,量體上有著大窗,還有幾個可愛的洞口,上面蓋著藤森照信常用的銅板屋頂,一如過往充滿童趣與手感的作品,在這個超級現代化的東京都心裡,帶來了一些可愛與溫暖。

藤森照信在東京國立競技場斜對面的《五庵》,鋪滿草皮的錐體上,蓋著一個炭化黑色量體,像極了同童話裡的夢幻茶室。(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從底下的洞口鑽到茶室,一樓播放著藤森老師的訪談紀錄,訴說著關於五庵的故事;爬上二樓後,實木的桌子上擺著茶道用具,還挖了凹槽作為煮水用的小火爐,天花板上黑色的木炭塞在白色灰土裡凹凹凸凸的樣子,也是藤森照信的常見手法。



木質感的空間搭配茶室用具,天花板白色灰土裡佈滿黑色木炭,讓人一下就感覺到建築師藤森照信的個性。(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五庵也是這次的展覽裡,唯一一個算是建造出有著牆壁與屋頂的「實體空間」作品,木質感空間一角開了大窗,拉開貼著和紙的紙窗後,望過去即是由隈研吾設計的國立競技場,茶室像是一個小小的展望台一般,在一個日式空間看著另一個被重新轉譯的日式競技場。雖然因為疫情街道上沒有想像中的熱鬧,但也是難得一見的奧運風景。
 
藤森照信說:「從狹窄陰暗的地方登上高的地方,就可以看見不同的景色,這就是茶室才能感受到的特有風景吧!」

(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妹島和世《水明》——流水潺潺蜿蜒過水盤,連結著過去、現在、未來
 
妹島和世的水明設置在靠近奧運選手村附近的「濱離宮恩賜園」,是建於江戶時期的大名庭園,庭園裡最著名的除了各種百年松、各式茶室之外,還有各種不同的「水風景」。

妹島和世的「水明」將為「濱離宮恩賜園」融入具有現代感,同時充滿詩意的水景。(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妹島和世取其特徵,在庭園裡放上了不鏽鋼的曲線水盤,她說:「遠看著這蜿蜒的水明似乎是靜止的水,但走近觀察後,就能發現它慢慢流動著,這些緩慢流動的水,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就像是身處在這個被現代化的大樓所包圍著的濱離宮一般,同時感受著歷史與現代。




代表著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潺潺流水,位處濱離宮與周遭都市景觀之間,別具意義。(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潺潺流水上放著仿生花與小植栽,優雅曲線繚繞在庭院裡的百年松之間,銀色水盤反射著烈焰陽光閃爍著,猶如鏡面一般的水面,映照著歷史庭園,也映照著當代大廈,在這個燥熱煩雜的夏天,帶給人一種緩慢平靜的感受。


(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藤本壯介《Cloud Pavilion》——包容萬物的雲朵下,不被定義的空間感受

「雲」對於藤本壯介來說,是個他一直憧憬的建築型態,是一個可以包覆著各種事物的究極建築,也是個漂浮在各個國家之上的,包容一切是事物的「世界的大屋頂」。他說:「雲就像是一個有沒有牆區隔的實體形狀,雖然沒有牆,卻依舊存在著內部空間,是一個非常複雜並極具動態感的三次元空間,是絕對無法用建築去定義它的,但建築可以做的,或許是讓人們去注意到,並感受這樣的存在吧。」


藤本壯介「Cloud Pavilion」以雲朵為概念設計的涼亭,表達「雲」所帶來具有包容性、無牆卻能感受得到的建築空間。(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在這次的計畫裡,他以帆布膜創造了一個雲形狀的涼亭,試著想要創造出如雲一般,有著多樣性與寬容性的場所,傳達他的感受給大家。這個「雲涼亭」一個放在有著自然環境的代代木公園,另一個則是在去年新建的高輪 Gateway 車站裡,在兩個不一樣的環境裡裝置著相同作品,也因為周邊環境的改變,帶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


代代木公園綠草如茵風景中「Cloud Pavilion」。(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高輪 Gateway 車站中的「Cloud Pavilion」(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車站裡的雲朵,可愛的型態和緩了車站通勤時快速緊張的氣氛,而代代木公園裡的雲涼亭下擺著桌椅,則成了烈日下旅人小憩的綠洲,小小的體現了一點點「多樣性」的意象。雖然「雲涼亭還依舊是個相當具象的型態,但相信有一天,藤本壯介真的可以打造出他所想像中的那朵「雲建築」吧!
 

(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平田晃久《Global Bowl》——城市裡包容各種文化、產生交流與結合的空間
 
一直以來喜歡以科學、數學的手法思考,強調疊合、錯置與繚繞空間的平田晃久,在這次的計畫裡,因為尺度的關係雖然沒有創造出大空間,但他利用新的建築技術與常見的木建材為材料,以日本食器「椀」為概念出發,創作了一個由木構件組成的三次元多曲面藝術品。


建築師平田晃久以日本食器「椀」為概念,創作的木構曲面藝術品《Global Bowl》。(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這個容器,可以包容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與文化,並產生出各種不同的文化交流與融合,看似簡單的裝置其實是經過各種結構的計算與技術的嘗試才能完成。而這個鏤空的碗狀作品,擺在澀谷國連大學前的廣場上,連結內外空間境界,連結來往的參觀者,也連結這都市中各種脈絡與紋理。



鏤空的碗狀作品位於澀谷國連大學前的廣場,人們可穿梭其中,感知內外關係。(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石上純也《木陰雲》——炭香裡,融入歷史風景與自然光影的細膩庭園
 
石上純也的木陰雲,設置在靠近皇居周邊的「九段下站」附近,昭和時期的實業家「山口萬吉」舊宅邸內後方的庭園中,石上純也希望能夠創造出一座,像是融入在歷史風景中,原來就存在的「新的建築」。


石上純也《木陰雲》以傳統「燒杉」技術將杉木表面炭化,自然的質感融入周遭歷史風景之中。(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他利用日本的傳統技法之「燒杉」技術,將杉木的表面炭化,成為黑色的素材。避開庭院裡原有的植物,在庭院裡放上許多木造的柱子並搭上黑色的木頭屋頂,黑色屋頂遮擋著那些並不存在於昭和時期的周邊大樓,光從屋頂上的數個洞口落到地面上,柔和了夏日烈焰,不規則的光影與陽光透過樹葉所產生的光影相輔相成,如畫一般。


(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空氣中漫著炭的香氣,以及植栽的特有氣息,遠離塵囂,遊走在這個小庭,感受著舊庭園的細膩,也同時能感受石上純也所創造的新風景。


(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藤原徹平《Street Garden Theater》——「植木樑」下的城市小森林
 
「植栽,可以說是東京這個都市裡最小尺度的秩序,希望藉由這個計畫,將東京的植物與街道的故事呈現出來。」藤原徹平說著。


藤原徹平《Street Garden Theater》錯落的木構造圍繞著岡本太郎的雕塑,並置入多種植栽,如同城市裡的小森林。(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他利用木構造的堆疊與交錯,圍繞著廣場上岡本太郎的雕塑品,創造出這一次的作品,木構件上開著數個小洞,崁入植栽,「植木樑」是藤原徹平替他取的名字,植木樑不僅是這座涼亭的結構,同時也是植物的居所,更同時是提供給來訪人們暫時休息的街道傢俱。人們穿梭在涼亭內,嬉戲談笑,感受著都市裡這個特殊尺度的小小森林。



(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此次「Pavilion Tokyo 2021」也於東京澀谷「華達琉美術館(The Watari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展出創作者的手稿、模型,與實際運用之材料。圖為藤森照信作品「五庵」。(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妹島和世「水明」(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藤本壯介「Cloud Pavilion」(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平田晃久「Global Bowl」(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石上純也「木陰雲」(Photo Credit:李昀蓁 Chenvia Lee)
 
這次的計畫,其實早在 2018 就開始策劃,因為疫情受到了各種影響,但建築師們也因此順應疫情重新思考了建築或空間的型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距離,又或是更加新穎的想法與技術,來展現屬於這個時代,有著各種風貌,更多的建築可能性。
 
所有的作品裡,若真要選出一個我最喜歡的作品,或許就是妹島和世的「水明」了吧,她細心的閱讀環境,用最小限的材料與型態,沒有太多繁雜的構法,看起來不太用力卻藏著許多細節,創造出一個最順應自然,最優雅的美麗作品。

編輯/林沛伶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