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安藤忠雄展》世界巡迴抵達最終站台灣!這次忠泰美術館特別邀請安藤忠雄為台灣的觀眾們進行一場演講(預錄影片),同時還有在美術館總監黃姍姍主持下,建築學者李清志、謝宗哲,現場分享旅行親身走入安藤忠雄在日本高瀨川 TIME'S I + II 、金澤西田幾多郎紀念館、表參道之丘等地所感受到的場所精神。

內容精彩豐富,就讓 MOT TIMES 來幫大家記下講座裡安藤忠雄分享的趣事,以及兩位建築人如何解讀安藤之作!
「我一直都在思考,透過建築這份工作能為社會做些什麼?希望藉由建築,讓人們感到活著真好,一直以來,我都是這麼做的。」
 
人生來到 80 歲的安藤忠雄認為,最好的狀態不只在青春時光,一次又一次突破框架,就是一場永不停歇的自我挑戰!這次他分享了建築的原點——旅行,並且一路細說住吉的長屋、光之教堂、直島計畫、班尼頓媒體研究發展中心、威尼斯海關大樓、證券交易所、兒童圖書館等建築的故事,過程中時不時的幽默感,總是讓大家忍不住笑意,如同他的建築所為並非使用效率,而是為體驗過建築空間的人們「帶來感動、留在心中」,安藤先生本人也是這樣一位讓人打從心底喜歡的建築大師!


《挑戰—安藤忠雄展》世界巡迴最終站抵台灣,因應邀請建築師安藤忠雄,以及建築學者李清志、謝宗哲舉辦講座。(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流浪世界的體悟:建築必須有希望
 
「旅行,造就了人,也造就了建築家。」——安藤忠雄
 
在後現代主義最猛烈的 90 年代,建築充斥著符號、矯飾的潮流之下,安藤忠雄反而透過安靜的清水模,將空間留給光線隨著日出日落間戲劇性的變化,從現代的幾何形狀、點線面的分割烘托建築的純粹性。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Photo Credit:Kazumi Kurigami、Courtesy of 忠泰美術館
 
深入研究安藤忠雄的建築學者李清志、謝宗哲都提到,其中最大的影響來自他年輕歲月從日本出發、搭乘西伯利亞鐵路去莫斯科,接著往歐洲、非洲各國壯遊的旅程,沿途拜訪古希臘羅馬建築、以及柯比意、密斯等等 20 世紀建築大師的設計,無論是如光線洪流湧入的廊香教堂,或是線條嚴謹的萬國博覽會德國館,親身感受到建築過濾、篩選後「光影」所帶來的震撼。
 
這次回想起那段旅行自學的旅程,安藤忠雄說「羅馬的萬神殿最讓我感動,還有希臘的帕德農神殿。特別是從羅馬萬神殿直徑 43 公尺的拱頂照射進來的光,令我感到最棒的地方是在這道光之外,有著希望。建築是由許多人合力建造而成的,在它的另一端,必須要有希望,對我來說這個希望,首先就是光。


柯比意之作「廊香教堂」(Photo Credit:李清志)

柯比意之作「拉圖雷特修道院」(Photo Credit:謝宗哲)
柯比意之作「馬賽公寓」(Photo Credit:李清志)
 
從旅行萬神殿到打造「光之教堂」,遲早我會把玻璃拿掉給你們看!
 
為了實踐能留存在人心底的建築,安藤忠雄的設計時而是如「住吉的長屋」,即使和人們習慣的便利生活背道而馳,也堅守著引入自然的信念,時而像「光之教堂」運用黑盒子般的空間,在清水模上留下十字鏤空,希望光、水、風穿透建築,營造與自然契合的神性場域,安藤忠雄每次說到這裡就有點好氣又好笑,他說由於信眾覺得實在太冷,教會最終還是選擇裝上了玻璃,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住吉的長屋建築與手稿(Photo Credit:Tadao Ando Architect、Courtesy of 忠泰美術館
 
「每次我只要去那裡,牧師都會跑來對我說:『安藤先生,玻璃不可以拿下來喔!』 我總是想,遲早我會把玻璃拿掉給你們看!(此話一出全場忍不住大笑!)所以這次的展覽就讓我打造了一個在光之十字架上沒有玻璃的空間,這就是建築的原點吧!就像光照進來那般,風也吹拂而入,建築的原點就像羅馬的萬神殿,接納了從天而降的光線和雨水,這些都如實的在展覽中展現出來。」

在台北展中 1:1 的「光之教堂」,6X7 公尺的盒子裡,鏤空十字上毫無遮蔽,內部木製座椅也呈現粗獷的表面,從視覺到觸覺都是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


光之教堂(Photo Credit:Mitsuo Matsuoka、Courtesy of 忠泰美術館
 
在曾經荒蕪的直島,蓋一座世界上最好的美術館
 
或許就是安藤忠雄一直堅持到底的精神,會找上他的業主也總是帶著非常特別的想法!
 
現在瀨戶內海廣為人知的「直島」,最初不但因環海交通不便,基地甚至是被濫砍、光禿禿的山丘。安藤忠雄認為,日本的建築之美在於與自然環境共存,但倍樂生(Benesse)集團的福武總一郎卻想要在這受盡破壞的土地,蓋一棟世界上最好的美術館。怎麼可能呢?
 
可福武先生的一席話感動了安藤忠雄:「如果願意悉心澆灌,絕對會讓那裡成為全世界都想來的島」。
 
於焉而生的「地中美術館」順著地形隱入山丘,最令人驚訝的是,館內竟無人工照明,光線只從屋頂灑落,而這其實是來自福武先生的提議,讓這座收藏了五幅莫內《睡蓮》的美術館,呈現出畫家創作時的自然狀態。設計也呼應著日本建築在內外之間的長廊(緣側),經此空間反射、過濾而入的光線,反而使得壁龕裡的花、牆上的畫看起來更優美,安藤忠雄指出「空間會隨著自然光線由明轉暗,這方面可說是日本建築獨有的特質,我們將這些以現代的手法詮釋出來。」
 
1988 年至今,直島不只成為一座美麗的藝術島,還有新的建築正在建設中,對這位打算把餘生都奉獻給直島的瘋狂業主,安藤忠雄又敬佩又打趣的說「福武先生說他要再蓋兩棟左右,我想他應該認為自己可以長生不老吧!」


直島地中美術館(Photo Credit:Tadao Ando Architect、Courtesy of 忠泰美術館
 
不斷迎向挑戰!說說與皮諾合作時你不知道的事
 
安藤忠雄遇見的瘋狂業主不只一個,他與經營佳士得藝術品拍賣行、時尚龍頭開雲集團的皮諾(François Pinault)也在歐洲合作了多個老建築再利用項目,從一開始皮諾邀請他在巴黎賽甘島將老雷諾汽車工廠改建成美術館的案子(因都市基礎建設問題而中止),到後來的威尼斯海關大樓、巴黎證券交易所,每件都有非常強烈的挑戰。
 
其中最困難的就是「海關大樓」。由於威尼斯是座以木樁為地基的海上之城,加上基地位置正好位在島嶼的尖端,本身施工難度就相當高,「從歷史來看,提到威尼斯就想到許多帕拉底歐式的建築、著名的卡羅・史卡帕建築,就像是一個建築寶庫,不過我們卻不知道它們的建造過程」,於是安藤忠雄一開始就找了當初合作「班尼頓媒體研究發展中心」的歷史學家、結構技師、設備工程師組成團隊,令安藤忠雄驚訝的是,他們各屬不同領域,卻都無比熱愛建築!成果充分尊重建築歷史,透過在室內加入一座嶄新的清水模立方體空間,注入新生命。


海關大樓(皮諾私人美術館) (Photo Credit:Shigeo Ogawa、Courtesy of 忠泰美術館)
 
去年剛誕生的「巴黎證券交易所」一開始也是困難重重,為了在中央注入一個圓形展示空間,團隊與法國政府、巴黎市民、歷史學家以及結構技師檢討多次,還是難以取得許可,但越是不可能的挑戰,越讓他們決心突破,安藤忠雄甚至回憶道:「過程中皮諾先生比我還要挑剔,一下說混凝土可以灌得更平整吧?一下又問這裡不是可以收得更漂亮嗎?玻璃天窗應該可以更美吧?為了要求細節他不斷不斷要求重作,我已經很拚了,但業主比我還要拚,因為他把自己的人生都賭進去了,所以比我有更強烈的感情。唯有當業主對建築帶抱有如此深刻的情感,​​才有辦法打造一個新的世界。


巴黎證券交易所(皮諾私人美術館)(Photo Credit:Yuji ONO、Courtesy of 忠泰美術館
 
希望在世界各地打造兒童圖書館,培養年輕獨立的精神
 
一路以來的體悟,也開啟了安藤忠雄在各地建造「兒童圖書館」的想望,繼大阪中之島、岩手遠野、神戶之後,他也希望有機會到京都、熊本等地建造圖書館,培養面對眾人能堅持主張、擁有獨立精神的孩子,「就像十幾歲的時候,我跟著木工師傅,與建築相遇時的感動至今依舊鮮活,無論感動是來自於建築、文學或者是美術,我認為管道有很多種,這份感動隨著時代變遷也會常存於心,因而感受到如今我們都是地球的一份子」。
 
留在人們心中的建築!跟著李清志、謝宗哲感受安藤建築的場所精神
 
如安藤忠雄在這次演講所說:「建築在有趣之餘,同時也是一種社會產物,它需要有功能性、也需要合理的經濟性,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在體驗過建築空間的人們心中,可以帶來多少感動、有多少能留在心中。」
 
在建築界還未如此關注安藤忠雄的年代,建築學者李清志、謝宗哲就開始注意到這位大師,兩人分別著有《安藤忠雄的建築迷宮》及翻譯作品《安藤建築的都市徬徨》,也拜訪了無數建築。


左至右為建築學者謝宗哲、都市偵探李清志、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李清志在 80 年代攻讀美國密西根大學建築所,當時學校還沒有開始談安藤忠雄,然而 90 年代前往日本旅行,親身浸潤於空間中卻大為感動,漸漸體會到總是呼應著自然環境、並且蘊藏著觸動感官的精神。


李清志形容,安藤忠雄灰灰的混凝土在天氣晴朗時,一日幻化過程有如同光影的舞台。(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李清志準備了安藤忠雄象徵「青春」與「鬥」的精神之物——青蘋果,分享他拜訪安藤建築的體悟。(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他所拜訪的第一個作品是位在京都高瀨川的「TIMES」,這是川邊第一座向水敞開的建築,周圍甚至不設任何欄杆,讓人與沿岸垂柳、櫻花、川水都如此的親近,後來甚至引起周遭的店家紛紛效仿。


日本高瀨川 TIME'S I + II(Photo Credit:李清志)
日本高瀨川 TIME'S I + II(Photo Credit:李清志)
 
又或者像位在金澤小丘地上的「西田幾多郎紀念館」,沿途可見許多墳墓,但他非但不忌諱遮蔽,反透過栽植櫻花形塑出一條「思考之道」,意圖觸動人們思考生死,呼應西田幾多郎的哲學態度;走入內部,清水模則純淨如光影的舞台,尤其在圓柱狀的「空之庭」,光線從天井經由格柵灑落,李清志分析「日本很多建築都受到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讚》的影響,與西方人不同,他懂的欣賞光之外的『陰影』」,看似單調灰色的混凝土,實精確捕捉午後光影位移間的神性。


西田幾多郎紀念館(Photo Credit:李清志)
西田幾多郎紀念館(Photo Credit:李清志)
 
如果用一般的空間使用效率來看,絕對完全無法讀懂安藤忠雄。當李清志拜訪「直島美術館」(Benesse House Museum,不但每個角度都是一幀幾何風景,印象很深的是,其中有一段沒有前路的樓梯設計,為的只是讓人們爬上梯階,回頭瞬間再看一眼步伐所經之處,「就好像當你人生走到一個階段,回頭看看來時路,其中有很多哲學性。」


直島美術館(Benesse House Museum)(Photo Credit:李清志)

直島美術館(Benesse House Museum)(Photo Credit:李清志)

直島美術館(Benesse House Museum)(Photo Credit:李清志)
 
謝宗哲則是受到安藤忠雄吸引而赴東京大學攻讀建築博士,雖然最後沒有成為安藤老師研究室的學生,過程中卻體認了不少好建築。

其中有件作品讓土木工程背景的他非常震撼——在山邊傾斜 60 度陡坡上建造的「六甲集合住宅」,「看到集合住宅跟邊坡穩定的擋土牆合而為一,打破建築師跟土木工程師的界線,我認為非常具有開創性,他的作品不只是針對建築,而是與創造整個城市環境建築的人,都很有關聯性,能發現解決問題的新契機。也因為六甲公寓的成功,目前整個山丘已經蓋到第七期了!」


建築學者謝宗哲分享他赴日求學拜訪建築,以及與安藤忠雄共事的經驗。(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六甲的集合住宅(Photo Credit:Mitsuo Matsuoka、Courtesy of 忠泰美術館)
 
此外,1923 年關東大地震後重建的同潤會青山公寓,是當時東京南青山到澀谷之間最時髦的住宅區,也是謝宗哲求學階段最喜歡的地方,然而後來此地年久失修,當時作為東大教授的安藤忠雄接下了這個改造案,重新設計為「表參道之丘」,謝宗哲坦言「當初的改造我其實沒那麼喜歡,我還是很喜歡有點爬藤、懷舊浪漫的狀態,但後來再訪,我發現這裡可以使用更多建築容積,但安藤刻意使建築量體不高於街道的櫸木,維持住重要的都市景觀。他把空間往下發展,在內部做了與表參道城市的地形斜度一樣的坡道,把沉浸的感覺融入建築,十年之後我也開始感受到其中的場所精神。


表參道之丘(Photo Credit:謝宗哲)
表參道之丘(Photo Credit:謝宗哲)

在現實中,建築計畫總是難以盡如人意,謝宗哲在過去幾次與安藤忠雄共事的經驗中感受到,能夠成就這些作品多是出自於他對建築的耐心、和不斷挑戰的精神。
 
十多年前安藤忠雄受委託設計交大美術館、建築所館時,謝宗哲在林洲民、毛森江、劉育東教授等人的邀請下到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短期工作,然而當時設計的兩個案子未能實際建造出來,但安藤忠雄並沒有因此灰心埋怨,反而平靜面對,事後還寫了封信給謝宗哲,謙遜的感謝他的幫忙。這兩個建築設計也並沒有因此白費,或許就是安藤超凡的耐心、以及堅持之下「鬥」的精神,後來演變成東京上野國際兒童圖書館、兵庫縣立美術館的原型。


謝宗哲分享交大美術館設計案告終後,安藤忠雄手書致信,處事態度既謙遜又溫暖。(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雖然交大的案子未果,後來安藤忠雄仍受邀來到台灣設計亞洲大學美術館,謝宗哲也在建築施工前擔任工地現場展策展人。(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2015 年安藤忠雄正在接受化療,但他好像總是能夠在建築裡發現夢想,不斷地奮鬥挑戰下去。他在梅田設計了包覆綠色植物的『希望之壁』,將當初沒能在京都車站實現的作品以另一種方式呈現,這案子之後不久就接到皮諾先生的委託案,整個人又再度活起來,因為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到柯比意曾經活躍的城市巴黎,最後他終於戰勝病魔,完成了讓人印象深刻的設計。」


謝宗哲分享安藤忠雄與梅田「希望之壁」合影(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黃姍姍總結,「安藤老師的作品中常常有跟人的生命、信仰有關,帶有非常崇高的精神性,他呈現的靜謐空間與光影變化,都引領我們脫離世俗煩惱、沉澱身心,與自我對話。」如同其建築共感的精神,過往安藤忠雄的演講、展覽多不著重談設計、形式等議題,反而是想與大眾分享建築裡頭蘊含的內在哲學、面對世界的鬥志,無論是否為建築領域專業者,《挑戰─安藤忠雄展》一定都會帶來不同的想像。


左至右為建築學者謝宗哲、都市偵探李清志、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請大家多多來參觀這個展覽,在看了很多次之後,也許就會開始明白每棟建築所代表的意義。透過仔細觀察建築模型,想像這些建築是如何被建造出來的,也許很多學生和建築師會因而有感,想投入更多感情去完成建築。」(安藤先生都親自邀請了,快來看展吧!)


建築大展《挑戰—安藤忠雄展》展出至2022年9月13日,請大家多多來參觀這個展覽吧!(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編輯/林沛伶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