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萊塢的強勢壓境下,法國電影產業一度疲軟,卻在重新思索境況後,積極調整腳步,以亮眼票房證明,好的劇作、導演,搭配實力演員、獨特文化美學,演繹你我熟悉不過的人生百態,猶如烹調一頓家常料理,素材看似平凡,入口滋味卻是層次豐富,迴繞生命記憶底層。  

過去,法國電影在好萊塢電影的包圍下,聲勢一度下滑,票房也慘跌不少,沉寂好些時候,它的黃金歲月又回來了。

從2000年後,法國電影復甦的跡象便已經開始,2005年後更逐年攀上巔峰,尤其《露營》( Camping, 2006)、《玫瑰人生》(La Môme, 2007)、《可可》(Coco, 2009)、《小淘氣尼古拉》(Le Petit Nicolas, 2009)等等超過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人次入場紀錄。而2008年《歡迎來到雪堤》(Bienvenue chez les ch'tis, 2008)更打破兩千萬人次的驚人入場紀錄,連2009年以俄羅斯猶太裔音樂家遭受迫害為背景,原本並不被看好的小成本電影《音樂會》(Le Concert, 2008),都跌破眾人眼鏡,小兵立大功的吸引超過五百萬人次。這樣長達十年,年年都有多部電影大賣座不斷下,不但讓法國電影奠定聲勢長紅的態勢,更讓法國電影確定重新回到新浪潮時代般的黃金歲月好時光。

 也因法國電影的再度揚眉吐氣,讓法國演員可以發揮的空間更加寬廣。在好萊塢,結過婚或有孩子的女明星,都會因婚姻與孩子,或只是因為年華不再,在電影的舞台上,迅速的黯淡無光,但在法國女演員的身上,卻不見這樣的現象。像在法國地位最崇高的女演員伊莎貝拉雨蓓 (Isabelle Huppert) 雖然已顯老態,最近在以巴西地名為題的喜劇《Copacabana, 2010》中重拾電影票房,她的精湛演技依然表現亮麗。或是更早前年已超過四十的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在《愛情對白》(Copie Conforme, 2010)中集動態、內蘊與優雅多種特質的動人演出,拿下坎城影后,一度囊括柏林、坎城、威尼斯三大影展影后的傲人紀錄,讓歐美媒體不得不繼續談論著法國女演員的表現。從《玫瑰人生》至今,表現都有一定水準的奧斯卡影后瑪莉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儘管年紀也將近35歲,還是頻頻打破好萊塢女明星的年齡禁忌的成規,一直長紅,最近更因《全面啟動》(Inception, 2010)在全球超級賣座,占盡國際媒體大小版面。

法國男演員的部分,也是可圈可點。新中生代的演員輩出,老一代的表現精采頻頻,光是最近傑哈德巴狄厄(Gérard Depardieu)的兩部電影《老象機車》(Mammouth, 2010)與《無頭蒼蠅》(La Tête En Friche, 2010),就夠讓人刮目相看的。前者是2010年柏林影展入圍競賽片,主題放在法國時下最熱門的退休話題,後者則是描寫一位超過80歲博學多聞的老太太,如何以卡繆作品《瘟疫》與《異鄉人》,讓年過50、幾近文盲、自認頭腦無用的老男人觸及童年回憶,深受關懷而感動。他為了給視力嚴重衰退的老太太朗讀小說,重拾書本,並努力學習,終究成功達到閱讀能力的故事。兩則故事都很簡單,拍攝的成本都相當低,但回收率卻很驚人,更讓年邁的傑哈德巴狄厄聲勢更上一乘而地位不墜。它們的成功,劇本的撰寫功力與演員的表演能力都功不可沒,加上電影的畫面處理、色調的掌握與運鏡手法都很有詩意,尤其裡頭所觸及的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情感和人生價值,讓低成本電影充滿魅力而富含吸引人們入場的號召力。 

除此之外法國電影除了人與人之間各種關係的探討是其強項還有一個強烈的特質便是電影場景中空間的配置物品的陳列與人物的服裝設計這三大部分為人所津津樂道從過去大家所熟知的《黑店狂想曲》(Delicatessen)中的粉性帶陰暗特色與人物奇特的裝扮或《艾蜜莉異想世界》(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中不論從室內到室外人物的服裝到配件的細節大膽鮮明的紅加上偏黃色調的處理讓這部電影充滿既魔幻又童話的色彩連最著名的黑幫電影《頭號公敵》( L'Ennemi public n°1, 2009) 中男主角文森卡榭勒(Vincent Cassel)的服裝變化都十分講究一絲不茍到連紅色浴袍都很有味道的與冷調場景相得益彰讓人對法國人的生活文化品味更是眼睛一亮每部電影的海報也是他們著重的細節光是巴黎隨街可見十一月十日才會上映的電影《傀儡》(Potiche, 2010)的海報集結法國老中青三代最著名的演員各自在海報上的裝扮把電影想要呈現的1970年代味道表現得淋漓盡致未上演先轟動不得不贊同法國電影在電影風格與品味處理的聰明之處 

近幾個月來,英國也陸續且持續探討著法國電影的魅力,從剛開始法國電影市場的熱度回升,中間談到法國電影題材的處理,欣賞法國電影中的美學概念,到法國電影充滿法國文化價值的核心,多方多面的探討英國電影的現況。尤其來自好萊塢影響下的當代英國電影,在市場利益掛帥下,在極少數人(即投資者)的偏好下,儘管一樣擁有好的劇作家、好的導演、好的演員、好的預算,但卻喪失英國文化價值的核心。在口味重且媚俗的幾種主題上不斷重複打轉,卻忘記電影反映人生價值真諦這部份。然而,若要反映英國文化價值核心,勢必要從英國人的生活著手挖掘,如同法國電影從法國人生活中攝取靈感般,勇敢無懼且真誠的處理電影的主題。 

雖在法國政府在提攜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每年提供電影產業高達七千五百萬歐元大幅補助下,因過度依賴而在表現上產生一些偏差的情況,例如預算過度集中在某些人的手中,造成濫用與沒有深思的運用,而使得法國電影的品質一度滑落許多。但慶幸的是,外來電影的比較與市場壓力,讓法國電影還是起死回生的重新站了起來,並博得國際(如英國)的掌聲。台灣《海角七號》的成功,帶動台灣國片重新蓬勃發展的道理,也正如今天的法國電影。相對好萊塢電影緊湊的聲光刺激效果怎麼吸引人,人們最終還是渴望回到與自己生活土地所貼近的主題。電影反映人生,正是帶給觀影人最大的樂趣甚至感動所在;引起情感上的共鳴與思想上的反思,正是讓人們進入電影院的最大磁力。法國電影現況反映了法國人多麼渴望細細品味法國這個國度的各種人生百態,當代台灣電影也是相同,在遙遠的太平洋海洋環抱下,台灣電影人也正舉杯遙敬法國電影人,並一起歡呼。 

▌卡繆 (Albert Camus)
本世紀存在主義大師,作品中表現人與現實世界之間的冷漠、疏離與對立關係。1942年出版《異鄉人》一書,轟動文壇,1957年因《異鄉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瘟疫》
思考一切人類生存情境,重新定義道德的價值尺度,並發現危機和轉機、生存和死亡、自由和不自由是彼此緊扣交纏的事物。追求個人的反叛、自由和激情,進而到人類整體意志力的讚美,是二十世紀文學史暨思想史重要著作。

▌《異鄉人》
主角莫梭原本像芸芸眾生裡平凡小人物一樣,過著單調平淡的上班生活,仍具有普通的「人性」。在時空錯置的偶然下,無意識地槍殺一位阿拉伯人,因而敲開厄運之門。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