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 TIMES 明日誌 X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十年

我們的城市想像與冒險 A Decade: Our Urban Imagination and Adventures

2017.10.21 SAT - 2018.2.25 SUN

展覽介紹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十歲了!

在這個重要時刻,我們規劃「十年,我們的城市想像與冒險」展覽,即日起至2018年2月25日(週日)於忠泰美術館與新富町文化市場同步開展!主辦單位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Jut Foundation for Arts and Architecture,簡稱JFAA)邀請策展人蘇瑤華擔綱策畫,回顧並眺望基金會成立十年(2007-2017)以來,以建築、藝術與文化為切入角度,豐富城市紋理的實踐累積。

主展區忠泰美術館展出囊括當代藝術作品、建築模型、藝術計畫文件等多元內容,觀眾可以多面向瀏覽台灣與國際建築師、藝術家、設計師等跨領域創作者,以城市為藍本,共同激盪的創意展現;衛星展區新富町文化市場則是都市果核計畫特別展區,透過場館空間與物件展示,帶領觀眾了解空間再生為城市帶來的創新思考與影響。兩大展區於展覽期間將舉辦藝術家工作坊、建築工作坊、跨領域國際交流論壇、都市果核講座、小客廳座談、定時導覽等活動,邀請建築迷與藝術愛好者,共同探索創意城市的未來可能性。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
十年,我們的城市想像與冒險 A Decade: Our Urban Imagination and Adventures
展覽時間
2017年10月21日(六)至2018年2月25日(日)
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固定休館
展覽地點
主展區-忠泰美術館
台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忠孝新生站(4號出口)/忠孝復興站(1號出口)步行約10分鐘
衛星展區-新富町文化市場(都市果核計畫特別展區)
台北市萬華區三水街70號
捷運龍山寺站(3號出口)左轉步行至和平西路三段81巷進入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參觀資訊
免費參觀

更多資訊請參閱 忠泰基金會官方網站

主展區-忠泰美術館

主展區系列活動

忠泰美術館位處台北都會區,同時也是基金會第一檔明日博物館展覽之地點,經過十年在城市中游移展演,回到出發地落地生根成為「在城市與生活中心的美術館」。忠泰美術館作為一座年輕的新美術館,將會是一座探索未來、跨領域的美術館。我們未來的活動規劃將聚焦於三大方向:「未來議題」、「城市建築」、「當代藝術」。 忠泰美術館室內空間由日本設計大師青木淳操刀,識別系統則由菊地敦己設計,是二位在台灣首座聯手合作的美術館。忠泰美術館擁有精緻穩健之品味與年輕前衛的活力,將成為台北建築與文化藝術新地標,帶動城市文化活力。

忠泰小客廳

忠泰小客廳座談包含「我們的台北」與「十年不藏私」兩系列。邀請跨領域人士擔任小客廳主人或客人,聊聊彼此對於未來、對於城市的觀點與經驗分享。

主題導覽

「主題導覽」活動,邀請基金會前同仁或資深同仁,親身分享展覽背後執行過程精彩事蹟及實戰經驗、觀點交流。

定時導覽

每週三、週日下午3點「定時導覽」活動,邀請你一起探索忠泰美術館與十年一遇的《十年》展覽。
地點:忠泰美術館

場次資訊請參閱 忠泰美術館官方網站

國際交流論壇
活動詳情將於近日公開,敬請期待
新宮晉 藝術家專題講座及風車彩繪工作坊(本活動已結束)

《十年,我們的城市想像與冒險》展覽邀請現今高齡80歲、仍活躍於全球藝界舞台上的新宮晉,分享一貫的創作初心及近年計畫。

時間:2017.10/21(六) 14:00 - 15:45
地點:忠泰企業大樓7樓 忠泰講廳

衛星展區-新富町文化市場

2009年,忠泰基金會進入臺北市中華路的老街廓,開啟城市聚落的想像;2010年,「城中藝術街區」嘗試跳脫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傳統框架,實驗異質介入與再生產的聚落型態;2011年,「中山創意基地URS21」積極扮演中介角色,讓創作者、專業者、公部門與居民等不同行動者,形成緊密連結與培力關係;2017年,「新富町文化市場」關注於人、社群與在地網絡之間的連結,轉化文化資產的經營觀點,訴說下一個時代的故事。

都市果核展區系列活動

「都市果核計畫」,一個遊移式的中長期藝文耕耘計畫,也是都市再生、文化深耕的策略。將城市中的閒置空間轉換為行動場域,串連藝術、設計、建築及相關工作者,打造創作能量匯集的平台。從1.0到3.0,三個據點的發展歷程內含什麼思考?其空間活化經驗,又能帶給都市再生何種影響?讓我們告訴你完整的演進推移。

都市果核系列座談:跟著日常做中學

透過創作者的介入,探索生活周遭的事物,挖掘老祖先雙手實作的眉角,成為我們朝明日成長的重要智慧。

時間:2018.1/13(六) 14:00 - 16:00
地點:新富町文化市場 巷仔內教室

都市果核系列座談:打破場域的群聚創生

群聚能量的無限大,來自跨領域的共同創造,做為一個平台經營者,應該如何策動資訊與資源的交織、看見差異中的交集?

時間:2017.12/17(日) 14:00 - 16:00
地點:新富町文化市場 巷仔內教室

都市果核系列座談:異質注入的場所精神(本活動已結束)

當創作者成為空間的再使用者,要如何將空間內涵轉化後再詮釋?並且創造新時代中的場域精神?

時間:2017.11/26(日) 14:00 - 16:00
地點:新富町文化市場 巷仔內教室

都市果核系列座談:Opening Talk│ 果核裡藏了什麼祕密(本活動已結束)

什麼動力讓都市果核計畫堅持至今?何種經營策略才能成就碩果?一同來探究不同空間的創意經營中,那些不為人知的甘苦與夢想。

時間:2017.11/12(日) 14:00 - 16:00
地點:新富町文化市場 巷仔內教室

都市果核專題演講:從社區設計出發,翻轉城市創生的經驗(本活動已結束)

從地方創生的角度思考,聆聽山崎亮如何讓社區設計,形成有效啟動地方活力的執行方案,並與萬華長期投入社區工作的社群代表共同對話。

時間:2017.11/5(日) 13:30 - 17:00
地點:新富町文化市場 巷仔內教室

※本場次由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共同合辦

時光禮物

展覽期間,主辦單位邀請過去十年以來,曾經參加過基金會各項展覽與計畫的創作者、同仁、觀眾一起參與線上展覽,募集充滿與忠泰基金會共同回憶的物件故事。插畫家的手稿、展覽票根、觀展筆記等,每一個物件與故事都是最珍貴的「時光禮物」。

誠摯邀請您一起參與線上展出,線上投稿照片與故事 入選者將獲贈《AAA 城市藝術生活誌》一本 (市價:200元)。

  • 許匡匡 MOT 前同仁

    UrbanCore Café & Bookshelf 規劃時期,基金會提出了希望能設計出插畫感LOGO的設計,那是我在忠泰設計部工作期間完成的作品,為了增加手感挑選了牛皮紙和UV白色印刷所印製的名片...

    • UrbanCore Café & Bookshelf 名片

      UrbanCore Café & Bookshelf 規劃時期,基金會提出了希望能設計出插畫感LOGO的設計,那是我在忠泰設計部工作期間完成的作品,為了增加手感挑選了牛皮紙和UV白色印刷所印製的名片。還記得在店門口的玻璃門貼上自己設計logo的時候非常感動!

    • 中山創意基地的 MOT/KITCHEN LIGHT 展覽 DM

      《左邊》是我已經離開忠泰,在出國留學之前辦的插畫展,許多基金會的同仁還有前來幫我布展。

    • 《左邊》展覽的作品

      使用了懸吊的紙片做出層次和朦朧的畫面,首次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現插畫作品。大概是場地的光影讓作品有很好的呈現,雖然已經是多年前的展覽,至今還是常常遇到有人和我說:「我有看過妳《左邊》的展覽喔!」。

  • 曾卉宇 JFAA 前同仁

    這是大一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去參觀基金會的第一檔展覽時,拿到的展內文宣品,當時這些紙張形式有點像日曆,並排著佈滿一面牆,紙張可以讓觀眾隨意地撕下拿走...

    • 展覽文宣品

      這是大一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去參觀基金會的第一檔展覽時,拿到的展內文宣品,當時這些紙張形式有點像日曆,並排著佈滿一面牆,紙張可以讓觀眾隨意地撕下拿走。

      上面的數字我有點忘記是不是展覽倒數的日子?還是有其他安排?只記得我很高興我拿到「80」,因為我很喜歡數字「8」,也很喜歡上面的slogan「永遠都有更好的明天」。我不是一個太正面思考的人,卻常常還是會對自己說,如果明天可以再比今天好一些, 就是非常開心的狀態了!

      當天回家後,我把這張紙貼在書桌旁的牆上,直到現在。

  • 林冠宏 JFAA 前同仁

    印象這是我在基金會收到的第一個同仁禮物,所以我捨不得丟掉這個正在泡湯的老虎茶包,為了把它好好收起來,還特地將茶包尾端剪開、篩出茶葉、風乾再留存...

    • 第一個禮物

      印象這是我在基金會收到的第一個同仁禮物,所以我捨不得丟掉這個正在泡湯的老虎茶包,為了把它好好收起來,還特地將茶包尾端剪開、篩出茶葉、風乾再留存;雖然後續也有收到許多豐富的同仁禮物,但這隻老虎意義特別不同。

    • 基金會畢業照

      除了正式職員,極具組織機動性的基金會偶有專案人員加入,協助支援階段性任務;有趣的事,這張合照裡頭的成員,除了宜玲大家走向另一段職涯,成為基金會之友,所以這張照片意外成了我在基金會的畢業照。

    • 不准裂開的GOBO片

      《代謝派・未來都市展》某場周邊活動,為了光影點綴製作了這張GOBO片,活動圓滿結束後,在收拾物品時發現GOBO片已經破碎,雖然後續不再需要它,但我還是把它黏合,將這項工具轉化變成專案紀念物。

      備註:GOBO就是由安裝在、聚光投射燈、舞臺搖頭燈、掃描燈,被特殊聚光燈泡所射出的各式各樣的圖案花樣及投影文字,所需圓形或矩形之「薄板」

  • 許又衡 JFAA 前同仁

    2010的秋天,修完了所上所有可以修的課,論文難產。朋友工作的咖啡廳剛好缺人手,問說要不要乾脆來打工?我想起有些前輩說寫論文還是得與生活結合才會順心順手,於是決定讓生活多一點刺激...

    • 2010的秋天,修完了所上所有可以修的課,論文難產。

      朋友工作的咖啡廳剛好缺人手,問說要不要乾脆來打工?我想起有些前輩說寫論文還是得與生活結合才會順心順手,於是決定讓生活多一點刺激,答應了朋友的邀請。

      我與咖啡廳有關工作的經驗為零,大學時雖然有零星的餐飲業經驗,說實在不能算是豐富,抱著忐忑地投了履歷,經過兩輪面試,幸運地錄取了。

      咖啡廳隸屬於基金會,店本身有公版制服:淺草綠的素色合身襯衫外搭黑色繡有店LOGO的圍裙,再別上磁吸的基金會名牌。正式工作開始之前去了趟士林,店裡面的制服都是在大西街上的白馬王子西服店做的,老闆娘量胸圍腰圍,如同中小學生換季作制服一般。兩天之後,穿著淨澤鮮亮的制服上工。

      工作的內容除了內場學咖啡餐點,外場弄環境打雜外,也有擔任街區與基金會窗口的任務。街區發生的大小事,從旁協助著的有,無法處理的也擔起聯絡角色的也有。我所學是法律與教育,距離建築、都計、設計與藝術有一定程度的距離,對於過去從來沒有緣分涉獵相關訊息的我來說,幾乎可說是以初生者的角度進入,一切的體驗都是嶄新而且特殊的。

      挽著袖子,掛著圍裙,咖啡廳的大家與街區一起經歷了大型的建築裝置展、數十場來自街區進駐團體的中小型藝文展演與硬蕊的系列論壇,2011年的夏天,為了大家的活動能更靈活(以及更不燥熱),圍裙取代了淺綠色制服成為咖啡廳的識別證。

      某個忙碌異常又陽光普照的周日午後,現場滿座,有愛聊天愛拍照的散客、扛著筆電來畫作業的設計系學生,以及東吳法研來討論課業的常客們。完成了現場所有的點單與備品採買後,我靠在咖啡廳的角落休息,撩起圍裙把手擦乾的瞬間,我想起生活與論文寫作關聯的那個說法,於是決定以咖啡廳所在的街區作為研究主題。

      之後生活的循環,不外乎就是開店、做咖啡、處理店務行政、去廢墟澆花、在街區散步、看書與關店。下班後,我常常獨自留在店裡整理論文要用的資料到深夜,巡邏的保全開始會特別繞過來提醒快點我回家。這年的冬天快結束的時候,論文計畫口試順利通過。

      咖啡廳準備在2012年的春天到來時結束,結束前夜辦了告別派對,派對結束後,有人帶走杯子,有人帶走雜誌,我帶走了一直穿著的圍裙。隔日,撤場清潔結束後,咖啡廳正式吹了熄燈號。

      一年後,我順利地訪談完原先進駐團體們的後續動向,寫完論文。

      現在回想,當初那個抱著嘗試心態穿上咖啡廳制服與圍裙的自己,其實說不定恰好站在某個神祕的匯流點也不一定呢。

  • 朱明謙 JFAA 前同仁

    這三張分別為《朗讀違章》的問卷、活動指引、長官的備忘錄。隨著展期陸續結束,漸漸被收納到廢紙的分類。展場的離峰時段,捻來做些筆記塗鴉,那時基金會正準備擴編...

    • 這三張分別為《朗讀違章》的問卷、活動指引、長官的備忘錄。隨著展期陸續結束,漸漸被收納到廢紙的分類。展場的離峰時段,捻來做些筆記塗鴉,那時基金會正準備擴編,與長官聊到加入團隊的可能。

      在過度期的自己想像了以企劃人員參與《朗讀違章》的各階段發展,包括文字設計、展場規劃等,還有假使加入基金會的未來光譜彩繪。全都以圖像而不是文字表達,可能是離峰時間較長,加上寒流混著雨水來襲,想讓身體閃躲掉感冒,畫圖是非常好的熱身運動。(後來還是不幸中標)

      那些美麗的想像終成泡影,即便是踏入未來的現實裡,在紙張上的甜美計畫成了永恆平面的白日夢,沒有任何一件成為寫實甚或話題,回到今日來看也沒有任何遺憾,一切就和每日的生命一同 - 每一次的心跳都是死亡的預告,每一筆的線條都是自我安慰(修復)的毒藥。

  • 李珮儀 JFAA 前同仁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創立十週年前夕的 2016 年,忠泰美術館誕生。「HOME 2025:想家計畫」是美術館開館首展,也是台灣首次由建築師與企業共同合作,打造關於未來「家」的展覽...

    • 「HOME 2025:想家計畫」專書打樣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創立十週年前夕的 2016 年,忠泰美術館誕生。「HOME 2025:想家計畫」是美術館開館首展,也是台灣首次由建築師與企業共同合作,打造關於未來「家」的展覽。

      當時,我參與此展覽專書編輯團隊,看到參展企業與建築師們,幾乎無償付出無數時間與心力,構思作品並使之成形,透過展覽為台灣觀眾帶來對未來生活的想像與期待,很是感動。

      十年,讓一間基金會從零開始,逐步累積、串連隱藏在社會各處的能量,並在一些難得的時刻,這些能量迸發,成為刺激甚至引領社會進步的動力。透過專書編輯過程,讓我很榮幸有機會參與並見證這樣的力量,也更期待未來忠泰美術館的無限可能!

  • 林均穎 JFAA 前同仁

    2013年,台北市政府受邀參與德國IBA建築展,於是我們和MVRDV合作擴充垂直村落原本展覽內容,讓台北成為它想像的具體實踐城市...

    • 2013年,台北市政府受邀參與德國IBA建築展,於是我們和MVRDV合作擴充垂直村落原本展覽內容,讓台北成為它想像的具體實踐城市。

      我從關閉城中藝術街區的惡房東兼無能店長一職,變成IBA這個專案的企劃。四個月中,無數與荷蘭的來回信件討論展覽內容,展覽手冊,文宣品,開幕記者會和論壇;在這緊湊的時程壓力下,有許多事情卻是難忘:

      為了拍攝台北群樓攻擊影像及雙連的街廓正立面,和友人一早出發騎摩托車從大直到淡水,在大直忠泰建設的高樓旁要拍照時被保全阻止。和當時都更處的承辦芸嘉大吵一架後竟能彼此理解,案子結束後我離開基金會她離開都更處,我還參加了她的婚禮。

      和MVRDV就展覽呈現和畫冊編輯的討論過程中,理解台灣都市的樣貌恐怕最缺乏的就是一致性的元素,以至於展覽參展人謝英俊老師的人民的城市,蕭有志老師的耕讀小屋都必須在某個規範中做調整,更不用說我們要如何介紹URS和中山雙連區,一連串的consistency很難忘懷。以及,所有為了表達概念的手繪圖,總在掃描寄email前忐忑不已的擔憂MVRDV無法理解或駁回,這張圖是能夠被理解的展間,它連結了垂直村落既有的展覽內容和為了參與德國IBA新增的臺北展區。

  • 邱雅慧 JFAA 前同仁

    擔任媒體公關角色多年,往往不斷與媒體、受訪者間來回溝通採訪行程。首次也是唯一,與受訪設計大師發生行程認知不同的情況,當時我、媒體、設計大師三方尷尬僵持後,隨即應變...

    • MVRDV垂直村落展shopping design採訪報導頁

      擔任媒體公關角色多年,往往不斷與媒體、受訪者間來回溝通採訪行程。首次也是唯一,與受訪設計大師發生行程認知不同的情況,當時我、媒體、設計大師三方尷尬僵持後,隨即應變配合設計師而更動採訪行程,最後完美完成訪問後,大師主動對我這個小小中間協調者表示歉意。

      感謝忠泰基金會讓我有幸接觸各個國際設計師,更看到大師何謂大師的優秀與氣度。

  • 黃紀滕 JFAA 前同仁

    代謝派展覽期間,位於廣場側邊,由平田晃久設計的建築裝置“發酵”上,有著幾棵白水木,每天為他們澆灌,注意他們的生長狀況,變成展覽期間我的每日工作之一...

    • 代謝展時 平田晃久戶外裝置作品“發酵”的外立面建材(日本進口的陶瓷板)

      代謝派展覽期間,位於廣場側邊,由平田晃久設計的建築裝置“發酵”上,有著幾棵白水木,每天為他們澆灌,注意他們的生長狀況,變成展覽期間我的每日工作之一。

      照顧植物,其實是很療癒的事情。烈日下,擔心他們枯萎,風雨來時,擔心他們安危。但慢慢看著他們茁壯,也頗為欣慰。還有清潔人員每天早上在建築裝置內清掃著落葉,白色的半開放性空間伴隨晨光,其實是很美的畫面。

      物件是記憶催化劑,可以引導出當時的畫面、情境、人與故事。

  • 廖秋婷 JFAA 前同仁

    因當時中山創意基地的位置介於設計時尚的中山站,與傳統市場古早產業的雙連站之中,很多人與鄰居們都對於基地的定位很陌生,所以我們經常藉由園區導覽說故事的方式...

    • 基地導覽大聲公

      因當時中山創意基地的位置介於設計時尚的中山站,與傳統市場古早產業的雙連站之中,很多人與鄰居們都對於基地的定位很陌生,所以我們經常藉由園區導覽說故事的方式,讓藝文建築設計類的學生老師了解這裡的故事與淵源,不僅吸引國內學校公家機關,也吸引國外藝術文化發展產業科系來台灣參觀與交流。

      對我而言,可以讓原本不再使用的空間建築,再度發展與延續他的價值與生命,非常有意義。

    • 服務台

      在中山創意基地接觸的第一個展覽,垂直村落展,充滿色彩與活潑的幾何圖形,與荷蘭建築團隊合作交流而下的產物,對台灣人也是很新鮮的。

      建築有靈活性與運用的各種彈性,服務台總是有來自不同國家來參觀的藝術家、記者、甚至是考察員,還有各種不可思議的突發狀況,原本單薄的服務台也為了更親民,開始增設置物櫃、哺乳室、寄放娃娃車、扭蛋機、問卷機、各種疑難雜症。

      對我而言,服務台像是加油站,可以幫助不僅是民眾也是工作夥伴們喘息的地方,幫助人是件很愉悅的事情。

    • 代謝展票亭

      比較特別的地方,票亭是在貨櫃屋裡,獨立的駐足在空地的中間,從透明的面板看出去,可以看到許多經過的民眾,來遊玩、觀光、拍照、偶然被吸引進來的人們。

      也因為票亭的獨特外型,坐落方位,與透明面板的折射,下午的某個時段會有好幾個彩虹跑進票亭裡,有一次下大雨;票亭前就出現了小魚池,水窩的輪廓還有木棧板上的作品倒影,都變成一幕幕的詩意微電影。

      對我而言,貨櫃屋票亭就像是單眼相機的鏡頭,生活中的小事物,只要細細品嘗,都會帶來甜甜的幸福味。

  • 歐陽藹寧 JFAA 前同仁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空間母語文化藝術基金會、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等5個單位共同舉辦的活動。對基金會來說,這個案子...

    • 「社會關懷視野下的建築實踐:當代東亞建築專業的挑戰與機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會議手冊及感謝狀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空間母語文化藝術基金會、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等5個單位共同舉辦的活動。對基金會來說,這個案子不算具代表性,然而異質性很高:非以都市但以「社會」為主體思考,加以東西方專業者交會嘗試對話。

      這對我來說特別的是,那是我從建設轉回基金會後的第一個案子,甚至前期規劃都是在建設時完成的。那個案子在我印象中是個鮮明的轉捩點。

    • 一張當時在思考新富町文化市場一案的手寫筆記:新富町文化市場讓都市果核繼續長下去。

      新富町文化市場一案從前期定位混沌不明到調性確定下來、開始長內容出來,歷經了很長的時間,期間有許多討論。

      當時為了思考這個案子,我把萬華的人口、住戶數、年齡、收入等統計資料,及鄰近據點,甚至萬華之於台北的角色等背景整理了一番,也實際走進這個區域晃晃,後來雖然沒有在新富町文化市場的規劃面貢獻太多(畢竟在推廣組),卻愛上了萬華,甚至跟當地一個協助街友的協會變成好朋友!到現在路過萬華,有時都還是會走進去找個攤子吃點東西再走。

「十年,我們的城市想像與冒險」讀者留言贈獎活動

活動日期
2017 年 11 月 15日(三)~ 2017 年 11 月 28 日(二)
活動贈獎
美術館帆布袋 1 個或基金會十年鑑 1 本。(共 10 位獲獎名額,獎品採隨機贈送恕不提供挑選)
參加辦法
活動期間於專題下方留言並分享到塗鴉牆上: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Jut Foundation for Arts and Architecture 十年了,一起勇敢踏上這座城市,來場綺麗的想像與冒險吧!」,分享至塗鴉牆將此篇隱私設定為公開,就有機會獲得好禮,得獎名單將於 2017 年 11 月 30 日(四)公布於本專題頁面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