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柏格拆解觀看的結構,讓「眼見不為憑」與當中所內涵的權力關係赤裸直接地在衝擊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在約翰‧柏格之後,對於「觀看」我們還擁有多少論述的空間?有趣的是,在「消失的視點」一展中,兩位性格迥異的韓國藝術家Je Baak、Kim Yeon──前者清醒,要求觀者思考;後者夢幻,要求觀者感受,如此相異的兩人,卻都不約而同地將觀看的權力,回歸到觀者自身。
「我像是來自外星球,一直在作夢的人。」
─Kim Yeon


船是Kim Yeon 作品中的重要符號,透過拋模與敲打,讓光影自然折設於牆面上,宛如水的波紋。圖為《光之旅》。(Photograph by 翁子恆)

作品《秋葉》處理水面下的空間,細膩深刻。(Photo credit:MOT/ARTS)
這位來自外星球的女藝術家,約莫是生活在一個多水的國度,以自然光影、流水展開她的心靈輿圖,透過不銹鋼、高密度樹脂凝止她生命中某個神祕的片刻,不只是自然物切片式的再呈現,也保留了水的流動感。Kim Yeon不只處理水面之下,凝結河流瞬間的空間,同時也處理水面之上,光的空間,提及對水的強烈偏好,Kim Yeon說:「我非常喜歡水,水對我來說有潔淨、生命力等種種意象。不管是創作的過程,或是單純地凝視水,都讓我有淨化自己,甚至是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
「我希望能清醒地,不斷去提問。」
─Je Baak
展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The structure of」系列。有別於Kim Yeon作品中「水」的平靜寧和,Je Baak則是疏離又危險地,提醒觀者萬事萬物一體皆有兩面,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他的遊樂設施像在深海中漂浮無知無覺的深海魚,有美麗的偽裝來吸引誘餌,也如同現代城市,用光鮮亮麗的外表來吸引人們,但其實內在是很空洞的,Je Baak指出遊樂園裡的人們,深層的恐懼伴隨狂喜,他說:「玩(尖叫系列)遊樂設施只有短短幾分鐘,這短暫的恐懼或許還能讓人享受害怕所帶來的快感,但請你想像一下,若你被困在一個永無止境的循環,你會如何自處呢?」以「The structure of」為名,可以是恐懼的結構、快樂的結構……,Je Baak保留了詮釋的空間給觀者。
而兩位性格如此不同的藝術家,相遇於「消失的視點」又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以下MOT/TIMES貼身專訪Je Baak、Kim Yeon,讓兩位聊聊自己與創作,讓我們對觀看的實踐產生另一種角度的思考。
Q:先談談你們自己,與各自創作的特點?
Je Baak:我有廣告的背景,後來到英國念傳播傳達設計。我認為,廣告也是一種與人溝通的方式,但藝術不一樣的是,更能展現創作者自身,表達我真正想要訴說的事情。乍看之下,我的每個系列都很不一樣,但其實這也是我想表達的──為什麼藝術家的創作一定要被拘泥在一種形式呢?以及,到底誰是我們心智與行為的主宰呢?

Kim Yeon:我一直都是以雕塑作為最主要的創作。坦白說,創作雕塑的過程真的非常辛苦,但也很幸福。我曾經教導失明的小朋友做美勞,用泥土、沙子來創作,我用這樣的媒材來創作再自然不過了,但對看不見的小朋友來說卻非常困難,那瞬間我意識到身為一個看得見的人,我真的非常感恩。
這次帶來「消失的視點」展出的作品,以不鏽鋼、高密度的樹脂為媒材,對我來說,這系列作品與其說想要再現自然,其實更想要在室內空間中,重現我面對自然的感覺,紀念我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片刻。
Je Baak:我生長在一個佛教的家庭,特別是我的祖母是很虔誠的佛教徒。「禪宗」對我的創作影響很大。不管是錄像、影像、雕塑,我從不事先預想作品最終的呈現形式,我想做的,都是表達我在現實生活中所感受、理解到的事物,在過程中,讓意義顯現。禪宗所說的「戒貪嗔癡」,其實就是放下既定的成見,才能產生新的觀看方式。

比如「循環論證」(右圖、下圖)是我透過觀看者主動轉變角度,再轉換蒙德里安的系列作品。某次我在紐約辦展覽時,順道去了MOMA看蒙德里安的回顧展。在成為藝術家之前,我其實非常享受看畫的樂趣,成為藝術家之後,我進到四面掛滿蒙德里安作品的空間,感到非常痛苦,我強烈地感受到他是如何在畫作的結構中,執迷地追尋『絕對的美』。有趣的是,這是一個可以拍照的展覽,當時的觀眾排成了一個行列,來捕捉作品的正面。但當我站在作品前,側了一步,就發現蒙德里安所執著的色彩、網格、比例,當主動/被動、觀看者/被觀看者的權力關係被翻轉後,絕對的價值與完美在瞬間就被消解了。我先是拍了某區塊的蒙德里安的作品,再透過重覆,創造出「循環論證」。每件作品使用不同的框,也跟觀看的視角有關。
我在3天的時間裡,拍了1000多張各種角度的蒙德里安,後來館方還把我趕出來,因為他們覺得我真是太奇怪了!(笑)
此外,「船」是我很重要的創作符號,是自我的隱喻,船/水的組合指涉的既是自我/他者,也是文明/自然,但對我來說,這兩者並不是截然二分的存在,而可以是一個和諧的整體,訴說的是雙向的關係,而非單向的閉門造車。如果能讓觀看者感覺到和我一樣的感受,這會是我最大的幸福。
Kim Yeon:我沒有特別喜歡哪個城市,對我來說,創作只要有舒服的空間就可以了。(編問:會想跟大自然一起嗎?)不會想在大自然中創作或生活喔。我的這幾個系列,是因為我想念那些在城市中比較不容易獲得的感覺,一年到大自然中幾次,會是很單純、很美好的經驗。我還是比較習慣在像首爾一樣的城市生活(笑)。

Q:未來計畫?
Kim Yeon:我先前的創作都試圖要停駐某個片刻,比如微風穿過林間、溪水川流過河床的瞬間。我未來想做的新的嘗試是,讓觀者能在作品中感覺到持續性,像是生命力的流動。我希望觀者看我的作品可以是輕鬆的,不要想太多事情,因為我也是自由、單純、直接地呈現我面對自然的感覺。
Je Baak:我創作的時間還不是很長,我會持續地進行各種不同的嘗試,無論是平面、影像、錄像、雕塑,我都希望觀看者不只是「看」我的作品,而是看過後能夠提出疑問,顛覆觀者對生活週遭一些理所當然的想法,並與我溝通,產生交流。
採訪整理/張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