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直擊室內設計師楊岸的工作室,得到讀者的廣大迴響後,MOT/TIMES 這次前進天母,直搗旅美動畫圖像導演劉耕名的住宅與工作室!
 
「我比較喜歡有趣一點的設計。」和本人的個性及其創作一樣,劉耕名的收藏帶著濃濃的童趣。劉耕名說,自己沒有特定喜歡的設計師,四處卻可看見Eames 夫婦設計的椅子;他也表示沒有特定的佈置喜好,但工作室卻充滿紐約混搭風。採訪的時候到總是把玩著各種玩具,這位旅居紐約 9 年,曾受 Facebook 邀請設計全球形象廣告的動畫圖像導演,沒有架子,笑容和他的藏品一樣吸引人,一不留神,編輯就和他聊了近 2 小時,就像他那80 多箱從紐約運回來的寶物般,讓人想要一探究竟。

走進這扇漆得發亮的紅色木門,四目所及是一棟新舊交替融合的老屋:傳統鐵花窗、茂盛的綠色植栽、一輛輛倒掛牆上的單車,還有大到可以烤肉、玩遊戲的庭院……,都令人心曠神怡。正當編輯一度以為來到台南的改建民宿時,戴著粗框造型眼鏡、身穿格子襯衫和卡其短褲的男主人出現了,「歡迎啊!」今年初才剛回台灣的動畫圖像導演劉耕名,熱情地迎接我們。



 

這棟兩層樓老公寓,正好是劉耕名的暫時居所,以及甲蟲創意(Bito )的工作室。2006 年,劉耕名就以一部7 分多鐘的 2D 動畫短片《Travel Diary》,一舉拿下「Adobe 設計成就獎」(Adobe Design Achievement Awards),當時震驚了國內外的設計圈,不僅因為他是第一個拿下該項設計大獎的台灣人,從小就喜愛昆蟲的劉耕名,就在影片第一段,以昆蟲的百樣生態與綺麗世界介紹台灣的拉拉山,也讓眾多未曾聽聞這個地方的人們感到好奇、想一探究竟。爾後,除了在同一年內,拿下 10 多個國際動態圖像(Motion Graphics)獎項,也陸續和 Nike、百事(Pepsi)、保時捷(Porsche)、MTV 電視網(MTV Networks)、Discovery 探索頻道等國際知名企業合作;去年,劉耕名更擊敗眾多好手,為 Facebook 執導九國語言的全球形象廣告。

 

讓劉耕名一舉拿下「Adobe 設計成就獎」的《Travel Diary》短片。(Video Credit:劉耕名)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位旅居紐約 9 年的新銳導演,原本唸的是台大昆蟲系。據說,劉耕名對昆蟲如數家珍,全台灣400 多種蝴蝶,他本人就親眼目睹過 213 種;而 45 種的鍬形蟲裡,他也擁有其中 21 種標本。直到 1999 年、還就讀大學三年級的劉耕名,第一次造訪了紐約,而且這個令人目眩神迷的花花世界,不偏不倚地正中了他的心臟,視覺和文化上的衝擊,讓從小就愛畫畫的他,就打定主意,有機會要和這顆「Big Apple」有更近一步的接觸。

在劉耕名工作室的某個角落,仍可看到他蒐集的昆蟲標本,而上面一箱箱的東西,則是用來拍片的道具,其中還有一隻長相有點奇怪的米老鼠,那是劉耕名從台南挖到的寶,早期由台灣自製的「台熱牌」米老鼠寶寶存錢筒。(Photographs by 翁子恒)

雖然,劉耕名再次踏上紐約這塊土地已經是五年後的事了,但他並沒有空手而歸,因為後來進入紐約視覺藝術大學(School of Visual Arts,簡稱 SVA)攻讀「電腦藝術創作」(Computer Art)碩士,讓他原本空乏的行囊,更加充實、甚至結實纍纍。當別人邊讀書邊玩樂時,劉耕名搶修課程、接案子,週末還要逛跳蚤市場、找拍片用的素材。

起初,劉耕名去學校旁邊的跳蚤市場只是想開開眼界,沒想到,從此不可自拔。除了衣服、鞋子和包包沒蒐集外,你想像得到的東西,劉耕名幾乎都有,件數已經多到無法數算,即便如此,每一件收藏的品名、價錢以及背後的故事,劉耕名都記的清清楚楚;而這些藏品之中,尤屬 Eames 夫婦和 Herman Miller 的家具最令人大開眼界。

「當初,這些收藏品還在紐約的家時,椅子堆疊在每一面的牆上、甚至頂到天花板,而且還不包括寄放在紐約其他朋友家裡的家具,光是打包就花了快 1 個月的時間。」劉耕名回想返台前打包的情景,他還說,利用海運運回來的物品加總起來大約 80 多箱,光是聽見這個數字,就夠令人咋舌了。不過,為什麼突然決定回來台灣呢?「總是會回家的啊!」從劉耕名說話的聲線中,隱約看得到當時他支身在紐約奮鬥的孤獨身影;而返台的原因之一,也是希望讓動畫圖像設計慢慢為台灣人熟悉了解,而不再只是萌芽的階段而已

所以,劉耕名把自己的工作室取名為「甲蟲」(Bito),除了藉此紀念過去昆蟲熱愛者出發的人生,「最重要的是,甲蟲擁有趨光性,所以我期許自己可以像牠一樣,成為黑暗中的一點點光明,只要有一絲一毫的希望,就不要輕易放棄。」劉耕名一邊拿著《快樂天堂》MV 裡的可愛紙雕,一邊和編輯認真談著他的使命感。

 

2012 年,滾石唱片為了慶祝成立30 週年,特別邀請劉耕名與插畫家潘心屏合作完成《快樂天堂》的MV。當時劉耕名還在廣告公司上班,因此只能利用下班時間熬夜趕工,整整花了2 個多月、親手製作出300 多個紙雕元件。劉耕名運用「停格動畫」(stopmotion)的手法,逐格拍攝出1 萬多張停格動畫的《快樂天堂》,搭配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的悠揚歌聲,彷彿帶人回到80 年代美好歡愉的溫暖時代。大家有沒有發現,戴眼鏡的小男孩是不是跟劉耕名長得很像呢?(Video Credit:Bito 工作室、滾石唱片)

但是,除了這些故事以外,讀者們最好奇的,應該就是劉耕民到底收藏了哪些稀奇古怪的「ㄍㄟ 西」呢?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對Eames 的設計深深著迷?趕緊來看以下這篇專訪吧!

Q:可以先請導演談談您整體空間佈置的概念、特色,以及家具家飾收藏嗎?
 
A:我沒有特定的佈置風格耶!如果硬要說的話,那就叫它「紐約混搭風」吧,哈哈!設計工作室就是這樣,亂亂的,太整齊、太一致反而就失去個性,而且我認為,工作的地方就該走冷調路線;不過我的房間比較偏 50 年代、mid-century 的風格,因為看得舒服很重要啊!所以會有很多木頭家具或是暖色系的物件。
 
我喜歡的東西還蠻雜的,像是塑料、工業風的鐵件和鐵腳椅、太空時代(Space Age)的物件,還有Herman Miller 的家具,我也收藏蠻多的,因為我很喜歡 Eames 夫婦的設計。

   

一樓的工作室到處充滿了有趣的小東西,讓人看到都想拿起來把玩一番。下排右圖是劉耕名的座位。(Photographs by 翁子恒)

二樓的起居室同樣也以老件為主,但是一樓工作室以鐵件或塑料製品為主,這裡多了些溫暖氣息,好比說,地上這張被編輯誤以為是真蔥種植而成的塊毯,搭配 Eames 設計的《RAR》搖椅、1976 年由H.P Hansen 出品的柚木邊櫃,以及由丹麥知名家具商France & Søn 於1958 年生產的柚木長桌,佈置簡約卻又不失個人風味。(Photographs by 翁子恒)

Q:您有特別喜歡哪個國家或哪種風格的設計嗎? 

A:美國。不過我還是有一些北歐的家具啦!風格嘛……我比較喜歡有趣一點的設計,不一定要復古或是很厲害的設計師。(突然間,劉耕名拿出了早期東德製造的木頭玩具,如左圖)你看看,像這個玩具很有趣,我有事沒事都會拿出來玩玩(邊笑邊聊天邊示範)。

 

劉耕名也蒐集了不少木頭玩具,像是丹麥設計大師Kay Bojesen 於1951 年打造的《The Monkey》,可以吊掛、擺出各種姿勢,可謂丹麥人家喻戶曉的玩偶。劉耕名還順道為編輯上了一課!Kay Bojesen 在 50 年代慢慢走紅後,美國玩具商 Zoo Line 也找來日本工匠幫忙製作相似物件,近期也成為超夯的競標物,「可是你不覺得它們(指 Zoo Line 生產的)看起來就笨笨的、很有喜感嗎?反倒是Kay Bojesen 做的就比較『莊嚴』。」大家看得出哪隻才是正港的《The Monkey》嗎?(Photographs by 翁子恒)

 Q:在「空間佈置」上,您會看重什麼?

A:看得舒服最重要,畢竟我每天都要跟它相處。家具上,我還蠻重視沙發的,所以工作室特別設置了讓員工可以紓壓的休憩區,而那張沙發剛好是 Charles Eames 在1978 年過世前,設計的最後一件家具《Eames sofa》。

Q:當初為什麼會想收藏復古家具?

A:在美國,「收藏復古家具」可以說是一件全民運動,而我的學校(指「紐約視覺藝術大學」)旁邊剛好就是大型跳蚤市場。那時候我還是窮學生啊!跳蚤市場入場費就要1 塊錢美金,所以一直都捨不得花;直到有一次終於很下心來,進去之後才發現:「天哪!怎麼這麼酷!」我整個人就像抱著逛博物館的心態,看著古董狂熱者帶來的東西,突然覺得好划算,因為進去博物館更貴啊!而且還可以欣賞到以前人們使用的煙盒、榨果汁機等等有的沒有的。

 

廚房也是個琳瑯滿目的藏寶地,包括歷史悠久、卻仍然可以研磨的磨豆機,以及劉耕名從各個跳蚤市場蒐集而來的馬克杯。(Photographs by 翁子恒)

基本上,我的日常生活用品幾乎都是古董,好比說,我有不少馬克杯是美國玻璃餐具品牌 Fire- King 生產的,在美國的麥當勞和咖啡廳都很常見,因為他們做的東西相當耐用。蒐集古董家具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吸取非常多家具的知識,有的東西也許那個時候你還買不起,只好先拍照存檔、把型號與名稱記下來,之後就會自己找資料研究。

我開始拍片後,更慢慢地發現,紐約人的品味真的很好,因為他們懂得混搭,創造出很棒的空間氛圍。後來,我一邊抱著拍片找靈感的心情,一邊為自己找尋紓壓的管道,因此每逢六、日,我都會去跳蚤市場挖寶,除了希望能得到一種「不可預期」的快感與驚喜感,最重要的是,那邊也會有很多人在賣舊雜誌或舊唱片,藉由那個時代的封面設計,都可以幫助我在 motion graphics的靈感發想。

除了家具或家飾品以外,劉耕名在紐約的跳蚤市場也買到很多老唱片,其中還有很多張是披頭四的正版專輯。(Photographs by 翁子恒)

Q:導演還記得第一件收藏品是什麼嗎?

 A:嗯.....好像是一支電話吧!目前不在這裡,可是還可以用。當初會買這些東西,很多時候都是為了當成拍片的道具。至於第一件家具啊......哈哈哈,不是古董耶!是 Herman Miller 的《Aeron Chair》人體工學椅,因為坐在電腦前坐久了,脊椎比較不會痛嘛(笑)!

 Q:最有故事的又是哪件珍藏?

A:應該是 Eames 的《Soft Pad》工學椅吧!因為當時我在網路上看到有個藝術家要賣這張椅子,很便宜,只要 80 塊美金,我想要這張椅子很久了。結果沒想到,那天地鐵剛好故障,可是我真的很擔心會被秒殺,於是我騎著腳踏車,從紐約的聯合廣場(Union Square)出發,飆到那邊差不多快 40 分鐘吧!最後很開心地得標了,然後不停問那個人:「Herman Miller 的標籤貼紙還在嗎?」他只是不可置信地回答:「我不是 Herman Miller 的粉絲,你們這些人真的好奇怪!」因為他覺得,不過就是一張貼紙嘛!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嗎?

開心完後卻又開始苦惱:「我是該把腳踏車鎖在這裡,坐計程車回去好呢?還是繼續騎著腳踏車,然後扛著椅子回家?」後來,我決定再騎數 10 分鐘,把這張椅子扛走。其實,我下班後還蠻常騎著腳踏車扛家具回家的耶!就一邊騎、一邊看看路上有沒有什麼不錯的東西,除了這張椅子外,我還搬過兩張北歐收納櫃、RIMOWA 行李箱,紐約人真的超浪費的!但是紐約的家具真的不要亂撿,尤其是織品類的,因為很多的裡層往往都長滿了小蟲。(註:劉耕名於圖右所坐的沙發即是 Charles Eames 生前設計的最後一件家具《Eames sofa》)

Q:您說您收藏了很多Eames 的家具,特別獨鍾的原因為何?

A:我本身就比較愛復古的設計,Eames 家具的線條,還有顏色的搭配,整體而言都很棒;我特別喜歡 Ray Eames 的平面設計,因為她對圖案與形狀的感知非常厲害,給予我很多啟發。另外,Eames 的實驗精神很強!雖然這對夫婦本身是家具設計師,可是他們也拍了很多的影片和停格動畫,其中有支影片叫做《Power of Ten》,由巨觀到微觀,來描寫人們的宇宙觀。這部短片從地表演變到外太空的過程,後來也因此影響到整個電影界,只要有人講「Give me a power of ten shot.」,就是在指從外太空到地表間 zoom in/out 的拍攝手法。

 

二樓起居室廳另一隅,則擺放了Eames 夫婦在1956 年所設計的經典休閒椅組《Eames Lounge Chair & Ottoman》,使用的還是稀有的巴西玫瑰木(目前已全面保育、禁止砍罰);另外,櫃子上那三隻玩偶也大有來頭。黑色的大鳥是《Eames House Bird》,另外兩隻則是丹麥設計大師 Kristian Vedel 在 1959 年打造的《Wooden Birds》。 (Photographs by 翁子恒)

1977 年,Eames 夫婦為IBM 拍攝了跨時代的短片《Power of Ten》,從最小的原子分子結構(10-18),大到太陽系宇宙空間(1025),以實驗性拍攝手法,勾勒出整個宇宙。(Video Credit:1977 EAMES OFFICE LLC)
 
Q:除了 Eames 的作品以外,導演還擁有哪些設計師家具呢?
 
A:不一定是名牌耶!我其實蒐集了蠻多工業風的鐵件製品,好比說老診所裡醫師常常坐在上面看診的椅凳,還有外面那兩張吧台用的高腳椅《Toledo Stool》,就是在1930 年代左右、俗稱「機械時代」(Machine Age)下的產物。

 

復古的《Toledo Stool》高腳椅,搭配從紐約跳蚤市場搬回來的巨型冰淇淋店招牌,整個走廊瀰漫著 LOFT 風,非常適合看書、喝咖啡。(Photographs by 翁子恒)

Q:您剛剛也說過很喜歡塑料製品,原因是……
 
A:雖然塑膠以現代的角度來說是很不環保的,可是,不論是光澤或色彩,在塑膠上卻可以呈現出很棒的效果。不過我覺得早期的材質真的比較好,好比說有些以玻璃纖維製成的塑膠,還清晰可見裡面纖維的紋路,所以相對來說,過去的塑膠製品也比較貴。如果大家跟我一樣,同樣也是在追求這樣的質感、卻又遍尋不著這些老件的話,有空不妨去舊醫院、公園或橋頭底下試著挖寶,這些地方的椅子也是用玻璃纖維做的。
 

這台很有 70 年代太空時代設計風格的手提式收音機,也是劉耕名在紐約跳蚤市場挖到的寶,可以調換 AM 或 FM 頻道,音質還相當不錯呢!(Photographs by 翁子恒)
 
Q:導演主要都會去哪些地方挖寶呢?
 
A:除了紐約的跳蚤市場外,我蠻多時候也會看看路邊有沒有好物。其中一張 Eames 的椅子,就是我和同事去喝咖啡時,在咖啡廳旁邊的垃圾堆裡撿到的。不過大家不要誤會,我只有這張椅子和一些皮箱是撿來的,我不是個愛撿垃圾的人啦!
 
另外就是「網站」,Ebay 和 Craigslist 我都很常逛。美國有很多人搬家時,覺得處裡家具很麻煩,就會在 Craigslist 上面刊登「give away」的訊息,很多人看到後,就會馬上去搶。以我來說,我會輸入需要物件的關鍵字,然後等待適合的拋售價位出現,像起居室這張 Eames 設計的《RAR》搖椅,也是某個人突然要搬去 LA,可是他不想把它帶走,我剛好搶到的。
 
Q可以和我們談談其他有趣的藏品嗎?
 
A:剛開始因為拍片的需要,我蒐集了蠻多老相機,光是《Polaroid SX-70》(如下方左圖)就有 4、5 台吧! 不過現在比較少玩了。另外像是鐘、電扇、原版海報、鋼管腳踏車……,我也都很喜歡收藏。可是,目前你們看到的都只有一半左右而已,我真的覺得自己可以去開舊貨店了(正經)!

 

隱藏在道具箱之間的老相機。

   

在劉耕名的家中,走到哪裡都可以看到各種 style 的鐘。左下角是美國設計大師 George Nelson 的作品《Sunburst》。(Photographs by 翁子恒)

Q:有哪個設計大師的作品是您一直想收藏,卻還未買進的呢?
 
A:Saul Bass 設計的海報,因為他是 motion graphics 的鼻祖。
 
Q對您而言,「家具收藏」最大的意義與價值是什麼?另外,對於家具,您特別重視什麼層面呢?
 
A:其實我不喜歡「家具收藏」這個詞耶!因為家具應該是拿來用的,我的每一件家具都有被使用過。除非你是為了成立博物館,不然椅子就是要被坐、被磨成舊舊的才有它獨特的味道呀!
 
Q:聊聊工作吧!回來台灣成立工作室有碰到什麼困難嗎?
 
A:沒錢啊(笑)。其實在美國,像我這類型的設計工作室很多,大家也很熟悉這樣的模式,可是在台灣不同,因為業主和客戶還沒走到這麼前端,所以目前我們必須先花一些時間,讓別人了解動畫圖像設計到底在做些什麼,並且建立起自己的口碑。
 
Q:最後,請導演談談近期的計畫,好比說最近有無新的設計正在進行或即將推出呢?
 
A:剛做完兩支MV,一支是陳綺貞、鍾成虎及陳建騏組成的樂團「THE VERSE」的,另外則是陶喆與盧廣仲合作的新歌《逗陣兄弟》。(順道一提,劉耕名也和旗下團隊Bito 工作室,一起為今年即將舉辦的TED 台北年會設計《翻轉》(Flip)主題宣傳短片,另然也包含了大會主視覺設計。)

劉耕名回台後,隨即和「甲蟲創意」的夥伴們,投入了陶喆與盧廣仲的新歌《逗陣兄弟》的MV 製作,全長雖然不過 5 分鐘再多一點點,卻是大家歷經 6 個月的嘔心瀝血之作,包括創意構思、分鏡規劃、道具製作、實景拍攝、後製剪接皆一手包辦,只因為劉耕名的堅持:「我不想做出我不敢掛名的作品。」而這支MV 在推出後,果真引起網友們的熱烈討論。(Video Credit:Bito 工作室、種子音樂)

 

「我想這應該是我今年的代表作。」劉耕名說,而他為今年 Ted 台北年會設計的《翻轉》(Flip)主題宣傳短片,最近也登上了國際相當具有影響力的廣告設計線上誌網站「Fubiz」。(Video Credit:Bito 工作室、TED×Taipei)

採訪整理/黃伊筠

劉耕名 × Bito 工作室
1978 年出生於台北萬華的劉耕名,大學就讀台大昆蟲系,但從小就熱衷於畫畫,而這份熱情,驅使他畢業後赴紐約視覺藝術大學(School of Visual Arts)攻讀電腦藝術創作(Computer Art)碩士。曾擔任 Suspect 工作室的資深美術指導,至今仍活躍於紐約動畫廣告圈;年初返台後,創立了「甲蟲創意」(Bito ),率領平面、動畫、攝影等來自紐約的專業人才,期許在電影、電視、廣告、音樂錄影帶、品牌形象、平面設計、插畫等各項領域,能夠將紐約文化大熔爐的能量,注入亞洲設計產業。

延伸閱讀
- 家具沒有不混搭的道理—專訪室內設計師楊岸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