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五國普遍是均富的社會福利國家,在這種環境下創造的環境與設計作品,雖不怎麼石破天驚,卻有著實實在在的人性關懷與實用價值。也因此,「設計品」不再只是服務上層階級的品味工具,更像是全民享受的生活道具,並帶給人們一股愉悅而平易近人的生活感。

然而這股「生活美學」對於北歐櫥窗創辦人黃世嘉而言,絕非只是「北歐設計=極簡」這般淺薄的思想,因此他大方分享過去 2 年在北歐的所見、所聞、所買,並邀請 MOT/TIMES 走進他的居家生活,從他如數家珍的設計收藏與生活道具中,遙想他至今念念不忘的北歐設計生活。
什麼是北歐設計的日常樣貌?
 
對北歐櫥窗創辦人黃世嘉來說,他的北歐設計美學啟蒙於一本挪威航空雜誌裡的蒼蠅拍廣告,從一只芬蘭製造的 Aino Aalto 水杯開始理解,再由 2 年的北歐生活練習中養成與實踐。於是,那些年在異國場域中跑龍套的設計日用品,如今都躍升為黃世嘉睹物思情的精神食糧與日常美學風景。


對北歐生活念念不忘的黃世嘉,不僅將北歐習以為常的生活道具填滿台北家中的生活縫隙,目前旅居廣州的他,還特地從台北打包這些設計日用品到當地使用,延續這份難忘的北歐日常感。(Photo credit:陳又維)
 
其實平凡的生活道具何嘗不是一種美學養成的設計練習?在黃世嘉的眼中,北歐設計並非只是 to be or not to be 的極簡風格是非題,而是一場純粹的生活教育,教人在日常道具的細節中,讀出自然的況味、用出機能的極限。因為黃世嘉深知「北歐設計總有著兼具實用主義與美學意象的獨到魅力,設計師也普遍有著『為社會服務』的價值核心。」

這大概也是為何北歐設計總能輕易融入現代人的生活縫隙,因為設計要為人而生,美感要渾然天成。如果你也想走出時下物質主義的生活小確幸,不妨一起來看看黃世嘉從北歐帶回哪些好設計吧!


由於北歐的日照時間短,因此室內非常強調採光設計,而黃世嘉位於台北的居家空間也採相同的落地窗設計,將大量自然光引入室內。(Photo credit:陳又維)

Q:您曾在挪威工作兩年,什麼樣的契機讓您開始接觸北歐設計,並鍾情於北歐生活美學
 
A:
北歐在生活面及社會面給我很大的影響,例如有一次我跟幾個朋友到挪威西部的旅遊景點聖壇岩(Preikestolen),那是一塊 600 公尺高的大岩壁。那裡風勢頗大但沒有架設任何欄杆,因此有可能會把人吹下山崖,但我卻看很多小孩在那裡跑跳嬉鬧,老實說蠻危險的。那天回家後,看到台灣有個小孩從鐵窗上墜樓的新聞,當下體認到原來挪威這邊沒架欄杆都沒事,但台灣這邊都裝了鐵窗小孩還是掉下來,深深覺得台灣有很多面向需要重新思考,不論是整體社會條件、日常美學、生活觀念這些面向都需要提升。

例如日常美學方面,北歐與台灣最大的不同就是每間辦公室的環境都很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窗戶,不論燈飾或咖啡杯都會讓人以為好像來到很好的咖啡廳,但其實這些生活用品在北歐辦公室裡都是標準配備,可見北歐人在這麼平凡的場所都有如此高的生活美學,害我每次從北歐返回台灣都有點不適應,從機場開始就一路不舒服到家裡(笑)。


對北歐人來說,設計可說是全民享受,因為連一般的公共場所都可見知名的 Louis Poulsen 丹麥設計燈飾。(Photo credit:Louis Poulsen)

Q:所以是這股不舒適感,讓您萌生創辦北歐櫥窗的念頭嗎?
 
A:
應該說是我回台灣後,私心想保留過去在北歐生活的品質。就像很多留學生回台灣開漢堡店一樣,其實是為了維持自己喜歡的東西與生活方式。對我而言,北歐帶給我的感觸實在太深了,所以說什麼都一定要帶些東西回來。我其實居住在挪威居時就有創辦北歐櫥窗的想法,一直到某天我翻閱挪威航空公司的機上雜誌,發現雜誌裡的廣告居然不是珠寶香水,而是一只普通的蒼蠅拍!這件事也讓我更確定要從「生活用品」的方向來引進北歐設計。
 
Q:既然北歐帶給您的感觸這麼深,想必您也帶了不少北歐設計回來吧?
 
A:
太多了!從鍋子、砧板、杯子,你想得到的都有,反正都是自已要用嘛!例如每次有客人來我都會把 Eva Solo 的《Tea Shirt》泡茶壺(下左圖)拿出來用。另外,之前在台北搬新家時,我還特別買了一張很喜歡的 Arne Jacobsen 《Swan Chair》(下右圖),就北歐家具而言,我覺得入手一張經典椅非常值得,因為可以讓整個居家空間亮起來,椅子也瞬間成為空間焦點。

  
不論在哪個城市居住,黃世嘉總不忘打包或新添幾件北歐設計品填滿生活的縫隙,例如左圖的《Tea Shirt》泡茶壺目前正陪著黃世嘉在廣州家中生活;右圖的《Swan Chair》則是之前台北搬家時,與他一起展開新生活的新玩意。(Photo credit:黃世嘉、陳又維)

Q:您選擇設計品或生活道具的準則為何?
 
A:
我有 2 種選品角度,一種是偏向實用與機能取向,這種設計品我家就擁有很多,例如剛剛提到的那些;另一種則是偏向精神食糧的感覺,比較不太現實,但精神上是有意義的設計選品,例如 Arne Jacobsen 的《Swan Chair》就是滿足精神上的收藏品。另外我也有 Rosendahl 的主廚刀,這把刀拿在手上的感覺就很像壽司師傅(笑),雖然刀子本身很利很好用,但嚴格說來這把刀子其實也是一種精神上的選品取向。

Q:您擁有這麼多北歐設計的生活道具,有沒有您最推薦的入手商品?
 
A:
我最推薦 Anio Aalto 的玻璃水杯,除了杯子耐用不易壞,杯身的波紋設計也兼具芬蘭的美學意象以及實用的防滑功能。雖然這款杯子是1932 年的設計了,但杯子洗一洗疊起來時都不會卡住,還能當作量杯使用,光是一個水杯就包含這麼多設計思考,又這麼漂亮、簡單、耐用,一只水杯能做到這樣的程度實在沒什麼好挑剔。

  
黃世嘉的家中雖擁有許多北歐設計品,但大多都以實用為取向,例如《冰塊燈》與《Aalto 湖泊花瓶》都是兼具機能與北歐自然意象的好設計。(Photo credit:陳又維)
 

黃世嘉表示自己在創辦北歐櫥窗之後,才發現原來家裡早有 2 只母親買的 Aino Aalto 水杯。他也大方坦承自己使用杯子的習慣很差,不管喝熱的冷的都用這款杯子,還用菜瓜布去刷,甚至是摔到地上 2 次還是完好如初。如此實用、有故事、且生活感十足的水杯,讓黃世嘉不僅很有感覺,也特別推薦這款杯子。(Photo credit:iittala)

Q:您家中也有 Hans Wegner 的《Y Chair》扶手椅,這又是哪種取向的選品?
 
A:
除了《Y Chair》,我後來也買了 Wegner  的《Elbow Chair》餐椅,其實都是從實用面來考量。由於我台北家的餐廳空間不大、餐桌也不高,在比較過《Y Chair》與《Elbow Chair》後,我覺得《Y Chair》的扶手部分太長,無法推進餐桌下,加上 《Elbow Chair》的扶手較短,與餐桌顏色也較吻合,所以後來就買了 4 張《Elbow Chair》餐椅。
 
Q:如果不考慮機能性的話,您想買哪張北歐設計椅?

A:
其實我一直沒有很喜歡主流的設計,比較喜歡特殊的作品,例如我非常喜歡 Finn Juhl 的椅子,但就真的是從精神層次上來考量。而且我現在年紀也開始大了(笑),所以 Eames 夫婦的椅子對我來說好像有點太「菜市場」一點,雖然很多設計公司都會買 Eames 的《Side Chair》單椅,但我自己在挑椅子時並不會特別考慮這款,因為我就是想找一些相對比較少被發掘、但卻很有想法的設計椅。

 
除了鍋碗瓢盆這些北歐設計的生活道具,黃世嘉的家中也擁有許多北歐家具椅。例如餵養他精神層次需求的《Swan Chair》(右圖左),以及以實用為出發點的《Y Chair》(左圖)與《Elbow Chair》(右圖右)(Photo credit:陳又維)
 
Q:您除了擁有 Arne Jacobsen 及 Hans Wegner 這兩位大師的經典設計,還喜歡哪些北歐設計師的作品?
 
A:
就新一代設計師而言,我蠻喜歡 Tools Design 這個設計雙人組,他們很擅長結合視覺美感跟實用機能,這樣的設計感也令人覺得渾然天成。例如他們為丹麥品牌 Eva Solo 設計的《切蒜器》,整體造型就像一個蒜頭,把收納性跟造型意象結合在一起,我非常欣賞這樣的設計概念,也擁有蠻多他們的設計的作品。

Q:那麼老一輩的北歐設計師呢?
 
A:
我喜歡 Alvar Aalto 跟 Verner Panton。尤其是 Alvar Aalto 為結核病療養院設計的《Paimio Chair》扶手椅(下左圖),是深具社會意義的設計作品。而 Verner Panton 則比較像是橫空出世的設計師,不太受北歐設計界的青睞,這或多或少也反映出北歐設計圈保守的一面。不過像 Verner Panton 這種不入世、堅持只做自己想要的設計的那股精神,讓我也挺欣賞他某些很瘋狂的設計,例如我一直很想買他的《Pantower》椅(下右圖)。

 
從黃世嘉的選品標準來看,不難想見為何他特別喜歡設計師 Alvar Aalto 與 Verner Panton,因為前者的設計兼具自然有機與實用性,正好滿足黃世嘉向來崇尚的設計概念。而後者的設計則相當肆無忌憚,恰恰符合他不追隨主流設計的另類偏好。(Photo credit:Mike Heighway、MOT/TIMES)
 
Q:既然您非常欣賞 Alvar Aalto、又對他第一任妻子 Aino Aalto 的水杯這麼推薦,那麼您對 Aalto 賢伉儷所創辦的設計品牌 Artek 也愛屋及烏嗎?
 
A:
Artek 這個設計品牌蠻芬蘭味,Alvar Aalto 的設計中也有一股純粹感,把純樸的木工走向高品質的水準。我自己最喜歡 Artek 的《Stool 60》,不過這款椅子被仿冒的蠻厲害就是了,相信 IKEA 應該從 Alvar Aalto 的設計上得到蠻多靈感(笑)!

Q:每次提到北歐設計,總是聽到「芬蘭設計師 Alvar Aalto 影響北歐設計甚深」這種說法,能否說說您的看法?
 
A:
我覺得北歐設計其實是經過三代的影響,絕對不是只有 Alvar Aalto 這一代在影響,好比說你問王永慶對台灣有什麼影響,但他可能已經透過王雪紅在影響台灣了(笑)。
 
Alvar Aalto 其實是建築人或設計人一定要參拜的大師,他在芬蘭又有許多現代建築作品,所以 Alvar Aalto 特別奠定了「從芬蘭去接軌現代主義」的一種詮釋。換句話說,在 Alvar Aalto 出現之前,芬蘭人不知道自己在現代設計洪流中原來可以擁有話語權,而 Alvar Aalto 正是讓這件事發生的關鍵人物,所以在精神上我覺得這給北歐設計、特別是芬蘭設計很大的自信。所以 Alvar Aalto 確實是吹響北歐設計號角的重要人物。


Alvar Aalto 除了是影響北歐設計的先驅人物,他的曲木技術更影響後來 Eames 夫婦的 Plywood 設計家具。透過圖中 Alvar Aalto 的「Second Nature」回顧展一隅,可清楚看到 Alvar Aalto 曲木應用的家具,以及他對自然有機線條的設計偏執。(Photo credit:Cher)
 
Q:您回台後除了創辦北歐櫥窗,還出版《ICE北歐魅力》這本探討北歐生活美學的書籍,就您這幾年的觀察,台灣在美學養成及品味上與北歐的落差感有變小嗎?
 
A:
我覺得台灣在美學生活上有很大的進步,但真正深入理解北歐生活設計概念的人還是不多。北歐人在精神上、空間上比較有機會去探索什麼是人類美好生活的方向,包括環保與平等這些議題。相較於台灣近年流行的文創小物,北歐設計師就不太會做出這樣的作品,他們反而認為設計是一場生活教育,也因此設計師普遍有著「為社會服務」的核心價值,產品也總有著兼具實用主義與美學意象的獨到魅力。這樣的理念與態度才是北歐設計的真正核心,反而不是北歐設計很極簡、設計師很厲害這種淺薄的觀點。

Q:某次專訪中您曾提到日本很瘋北歐設計,因此您當初是透過日本設計這個中介角色,將北歐設計介紹給台灣民眾,能否再請您深入詳談這樣的想法。
 
A:
坦白說,這個連結我當時看得很粗淺。我當時認為台灣跟日本文化有點相近,因此或許能透過日本來了解北歐設計。不過現在看來,我覺得那個影響路徑應該是日本教導台灣民眾去了解細節的價值,透過日本的洗禮後,台灣人才開始注意產品細節。同樣地,人們也必須看見北歐設計背後的文化與細節,才能真正理解北歐設計日用品的美好與價值。

   
不論是書架上的《Panton Chair》模型椅與《冰塊燈》,還是廚房裡的《啄木鳥水瓶》或《油醋罐》,黃世嘉位於台北的居家角落真的處處都是北歐設計風情。不過眼尖的設計迷有無發現,黃世嘉也跟好朋友葉怡蘭一樣,都喜愛柳宗理大師的《不鏽鋼水壺》。(Photo credit:陳又維)


採訪整理/張素莉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