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學校宿舍長什麼樣子呢?自從交通大學學生宿舍「十二舍交誼廳(Lounge 12)」曝光後,宛如酒吧般的迷幻名稱、與現代感的空間配置,馬上引起大家的關注,連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設計師聶永真都一同分享交誼廳落成消息!校方也因此決定提早至下週 6/1 開放給十二舍學生使用。
 
一個美輪美奐的交誼廳落在商用旅店、社區住宅不是新奇事,但為何在校園中卻引起熱議?環顧台灣校舍現況,多只能供給學生「住」的基本需求,尚未考量「生活」的本質。
 
在正式開幕前,我們邀請十二舍交誼廳設計團隊「境衍設計」黃聖軒與「福佴其作」李哲維、詹甯淇,一起聊聊他們如何從既有的建築框架中,讓一個過去大家不願久留的「空間」,成為充滿各種可能性的「場所」;設計師們覺得「本來就應該這樣」的事,又如何成為校園突破傳統思維的第一步?
柯比意曾說:「建築是生活的容器。」
 
但為何我們的校園生活,總有種生活在他方之感?除了睡眠、盥洗,我們總是必須向外尋找其他構成生活的元素?這是設計團隊展開 Lounge 12 前最大的提問。
 
匯集多種用途的現代感交誼廳
 
從交大綠意盎然的校園走到南邊的十二舍,Lounge 12 位在地下室,卻有個獨立的出入口,從明亮的天光轉至暗色調入口,進門後沿著磨石子跑道漫走,一路上可以發現許多動態活動的空間,彼此雖然獨立,卻仍然連貫而有層次感。


Lounge 12 獨立的出入口,最初為餐廳廚房的食材運輸入口,當餐廳不再營業後轉為腳踏車停車場車道。原本昏暗陳舊的車道,在設計團隊眼中卻相當有吸引力,將其改造成地下室的獨立出口,營造進入酒吧前有些神秘的放鬆氛圍。(Photo Credit:境衍設計、福佴其作 提供)
 

地板教室選用石塑卡扣地板(超耐磨地板)下面有鋪夾板、保麗龍板等緩衝層保護使用者。(Photo Credit:境衍設計、福佴其作 提供)
 

飛鏢區、健身房。(Photo Credit:境衍設計、福佴其作 提供)
 
以「商業空間」思維規劃動線,發揮原空間的建築潛力
 
黃聖軒笑說當初剛來到這裡時,「看到車道直直深入地下室,簡直像到了一個神聖的空間!像是安藤忠雄的『水御堂』、栗生明的『長崎原爆死歿者追悼平和祈念館』都有類似的設計。」而且最特別的是,在民國80年代,當時的建築師陳其寬不僅將建築設計成「人字型」,讓每個居住單元都有相等的對外條件,在地下室還特別設計了天井採光罩,「位在地下室卻跟戶外產生連結,這裡光是開挖就有地基、結構必須處理,大範圍的採光罩對現代建築是相當奢侈的。」
 

原本的採光罩位在圖中斜樑的位置,但後來此處因漏水問題而加設鐵皮,失去採光效果。設計團隊將採光罩架高1.2m,並在上方加設玻璃窗與通風口,利用新竹當地自然風產生對流,解決地下室陰溼問題,形成光的容器、風的通道。
(Photo Credit:境衍設計、福佴其作 提供)
 
然而經歷30年的歲月,這裡逐漸變得陰暗潮溼、室內空間零碎,300多坪的空間被切割成多個區塊,彼此沒有交疊、視覺不連貫。所以設計團隊在這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除所有非結構牆,並且為了讓空間更有穿透性,在設計上少用木製品,使用鐵網、窗花、玻璃、鏡面等具有區分空間效果,卻又不會阻擋視線的材料。
 
另外,設計團隊善用「人字型」的建築框架,以「商業空間」的思維規劃空間。走在 Lounge 12 就像逛百貨商城一般,雖然曲折蜿蜒但動線連續,從入口走到尾段,一路上都有視覺焦點,所有空間雖然各自獨立,卻不會因此感到零散。

「人字型」的建築空間可分為三側,其中兩側為拳擊區、地板教室、飛鏢區與健身房等動態空間、一側為供讀書、討論的靜態空間。在設計上「磨石子跑道」可以讓人自然而然沿著跑道的探索動態區域,也讓造型整體更有個性。


呼應十二舍整棟建築的地面皆採用早期30x30公分的磨石子磚,因此以「磨石子」作為貫穿空間的跑道材料。
(Photo Credit:境衍設計、福佴其作 提供)
 
透過材料本質訴說校舍歷史
 
Lounge 12 雖然有很多不同的活動空間,但是區域間卻彼此流動,除了使用上述具視覺穿透性的建材,在地面選材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不僅有引人注目的磨石子跑道,還有多種花磁磚、嵌銅線,地坪的不同使每個區域皆有自己的主體性,卻又不會真的成為空間阻隔。
 
用餐空間中設有微波爐與供烹煮食物的智慧感應爐,且電器都有設定時30分鐘的供電開關。(Photo Credit:境衍設計、福佴其作 提供)
 

接待大廳中,牆面裝置上交大博愛校區的老校門,一旁有許多老照片,在新穎的設計中融入學校歷史。地面灰色面為樹脂砂漿,因磨石子、磁磚、嵌銅字的厚度、高度不同,為了呈現在同個平面上,最後採用液體式的樹脂砂漿完成最後一道工序。(Photo Credit:境衍設計、福佴其作 提供)
 
在空間中也可以發現、樑柱上大量「裸露」的模板灌漿,身處具多年歷史的建築中,設計團隊也從中不斷思考自然、人、生活的關係,「我們希望在這個地方,材料可以呈現本質,這個模板也許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但它就是這樣,我們也可以藉此告訴學弟妹,三十年前蓋的房子就是這樣,有些缺點,但也真實的從鋼筋混凝土到能夠乘載樓上這麼多人使用的狀態。」
 
此外,這裡也是個可以感受得到與自然連結的空間,「因為外面都是草地,常常可以聽見鳥鳴,晚上門口也可能有青蛙爬進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狀態,有點超現實,又很接近自然。這裡不完全是人工的場所,可以歡迎所有事情在這邊發生。」


空間中大量使用銅字、與黑鐵,並露出原本的管線與灌漿牆面,呈現建材與十二舍的建築本質。(Photo Credit:境衍設計、福佴其作 提供)
 

許多校內空間都是使用整套、重複性傢俱,但這裡用了多種樣式、質感、舒適度的沙發相互混搭,讓使用者有多種選擇。
(Photo Credit:境衍設計、福佴其作 提供)
 

空間強調「共享性」,各活動空間雖然彼此獨立,但也不會完全區隔、阻擋視線。如會議室之間雖然各自獨立,但在牆面、門上皆使用玻璃,讓所有空間串連在一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性也能因此增加。(Photo Credit:境衍設計、福佴其作 提供)
 
以「生活本質」出發的概念應該普及校園
 
從曾入圍ADA新銳建築獎的「山邑家」、獲得台灣住宅建築獎的「進之宅」,至如今逐漸走入校園公共空間,「其實我們都是在談如何生活、如何居住」黃聖軒說,過去十二舍地下空間使用率低落,與許多校舍一樣都是沒有考量到使用者需求。
 
回想多年前在交大的學生生活,聖軒說「以前大學時我住過八舍、十舍,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房間裡。八舍是一進來就是走廊,兩邊是房間,生活空間被動線分割,下雨整條走廊都是濕的,交誼廳只有一台電視、幾張木椅、沙發,和微波爐、電鍋。」這樣的狀況其實現在仍然在許多校舍中上演。


交誼廳中大量使用文字標示,文字會自然讓人想閱讀、停留。
(Photo Credit:境衍設計、福佴其作 提供)


(左)會議室空間以調酒命名,調酒濃度分別代表可容納的人數,空間中也相當著重隔音效果。(右)空間中多處都有椅子、風扇,提供舒適的休憩空間。(Photo Credit:境衍設計、福佴其作 提供)
 
校園往往對學生「居住」的想像較為縮限,且增加公共設施就必須處理後續維護問題,因此設計團隊與校方花了相當長的時間相互溝通,過程中不斷修正改設計,學校也從原本只想翻新空間,轉而期待藉此成為創新的起步。這裡未來可能不只是個交誼廳,也可以是課外社團活動的地方,甚至是交大學生應用所學規劃空間的場域。
 
這種營造具生活感「場所」,而非傳統只提供「空間」的觀念,在十二舍交誼廳落成後,從交大校園漸漸開始發酵。


空間取材自美國黑色幽默電影《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其場景就在地下室,設計師詹甯淇說:「這部電影是在說一個賣傢俱的店員,因為巧合遇到另外一個人,開始挑戰自己的過程。有很多宿舍活動也是看到別人在做,自己也會想嘗試、突破,在這個綜合性的空間,其實到處都能有新嘗試。」
(Photo Credit:境衍設計、福佴其作 提供)
 
訪問最後,小編問設計團隊,希望學生們在新的交誼廳中可以有什麼體驗呢?
他們只是簡單的說:「我們希望大家最終可以覺得,這個地方就是學校『本來就應該存在』的空間。在一個大學中,這就是學校應該有的樣子。這就是最好的體驗。」
 
設計放送:設計師們最愛的空間
 
黃聖軒:「我最喜歡的是採光罩區,因為我家的雞舍就長這樣子(笑),因為養雞要通風採光、下雨不會悶熱就做了這樣的結構可以自然對流。不過其實這個設計也跟學校溝通很久,他們擔心下雨會有雨水潑入」
 
李哲維:「我喜歡全區的地坪的跑道、銅字、花磚、梯廳銅條。其實這樣的空間質感、構成方式,就是由其中的基礎工法與細節堆疊而成。這些元素很基礎,卻也造就這個空間沒有那麼容易被取代。」
 
詹甯淇:「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因為要在空間隔間被打破後,還是讓人覺得有重點的呈現、決定在哪個時候必須出現焦點,我們用了像逛傢俱展會看到一個個場景的方式,讓使用者可以決定自己要用哪一區,所以我覺得我比較喜歡是來這個空間的使用心情是不一樣的,帶的人不一樣也可以去做不一樣的事。」


在天井採光罩下,綠色的草坪將窗外的綠意延伸至室內。(Photo Credit:境衍設計、福佴其作 提供)
 

編輯/林沛伶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