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違章」一展延續王澍、謝英俊兩位建築師的一貫信仰,將焦點轉到台灣城市的空間秩序,共同以裝置作品來闡述違章建築下的多面省思,同時試圖引發思考―在既定的體制裡,「由下而上」重新定義城市建築與權力間關係的種種可能。
本月在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開幕的「朗讀違章」建築展,是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策展人阮慶岳策畫,聚集兩岸極具代表性的建築師王澍及謝英俊,分別利用街區內的屋頂、後巷等空間,以手工性材料與輕鋼架搭蓋「違章」建築的藝術裝置作品,從城市居住者的角度,提出違章議題的思考與再定義,挖掘更多對應當代建築思維的意涵。
 
解讀違章建築,透露出人們對生活空間的自發需求及參與構築的權利,更是一種具在地表徵的建築與工法語彙。中國建築師王澍比較兩岸皆有的違章建築,發現違章的反覆發生,是因為當今建築師與法規體制的「由上而下」思考模式所導致;違章所建構出來的是一種公權力重審的空間,也是對於真實、自發、差異性的生活與工作方式的捍衛。台灣建築師謝英俊則提出「簡化構法」的建築觀點,企圖在建築專業的現代,讓人們重新拾回構築的本能,發展個體差異性,而不會受制於複雜化與特殊專門化的構築技術。兩人在強調建築必須回歸人本思考的前提下,省視基本生活需求,尊重傳統建築技法與在地材料,展現「由下而上」操作建築的可能,彰顯個體的有機及生命力,抗衡全球化的單一性。
 
策展人阮慶岳提到,雖然違章是一種不被所謂的主流認可的作為,但違章是有其「道理」的。王、謝兩位參展建築師,以原有的建築創作思維探討台灣都市中極具指標與爭議的違章建築現象,做出交叉比對,從中理出城市居住者對於空間需求與權力體制的再省思,以及發現在地化建築思維所構成的城市多樣性。
 
Q:透過「閱讀違章」可以閱讀到城市居住者在參與建築時,權力分配所潛藏的問題,請談談城市居住者的角色權力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王澍(以下簡稱王):違章建築同時牽涉到居住者權力與都市規劃的問題,因為現在所謂的都市規劃和建造理念,推翻了過往人民參與建築的權力,相當於人們的生活是被這套系統大規模地從上到下進行操作,導致生活中所有細微差異都被壓縮成標準來製作,成為一個模板。現代職業化的制度,例如「專業」的建築師,依循所謂的流行路線,其實也是未能跳脫這個制度,從居住者的角度作思考。
 
若從城市本質的角度看,城市是人們所規劃產生出來的東西?還是它自己本身就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反應和要求?因此現代的建築和規劃,或許對人們恰恰是不正當的,而違章倒反有可能是一種「正當」的東西,提供一種「反向的反思」,讓人們可自然地去做調整,重新找回參與建築的權力。
 
謝英俊(以下簡稱謝):居住者在城市裡相關法規的不足或縫隙中,以違建反應人民的實際需求;建築師與房屋開發商,應該在設計時預留空間,讓人民壓抑的需求實踐出來。違建代表著目前的規劃與實際需求是脫節的,以目前對於城市違建的法規而言,管理不算太嚴厲,讓這樣彈性靈活的城市力量產生,卻也凸顯出政府的評價與作為的曖昧性。
 
Q:違章建築是城市居住者自發性力量,對於這股由下而上的力量將如何正向影響城市的規劃與發展?
 
王:城市是一個生命的有機體,在現今規劃無法適應人的需求變化之時,城市的發展,有可能會是從下而上的發生學,從小的地方發生起來,由探討文化與地區的差異保存開始。此外,在目前的規劃制度中,過去的鄰里關係被推翻、重組,人像移民一樣搬進去新的建築空間,看不見原有社會的結構;反過來說,我們應該留下一個空間,體會生存的意味,以及社區文化與現存建築的重要性,「重新建立鄰里的關係結構」,採取新、老(建築)混雜的插建方式,而非以剷除、推平的方式來規劃。
 
謝:違章建築以地域性的作為,讓差異性、多樣化呈現出來,違規使用的建築空間,往往呈現了使用者的實際需求面,例如,在學校附近的住宅區所形成的夜市、商圈,顯現都市規劃與需求脫節。目前的法規與城市規劃太僵化,應從面狀去考量,而非單向的線狀,要直接面對被壓抑的部份,否則很難因應都市的快速成長、變異。
 
Q:針對城市居住者的需求有其在地性的需求設計,在全球化的今天,此在地化的思維將如何與全球化思維接軌?
 
王:在地生活的重要性,絕非只是簡單地所謂風格樣式的東西,這包括了文化與生活的特質、工匠傳承等;人們在構築違章時,自己或許沒有意識到已涉身其中,但實際上卻以行動做出對於全球趨同化的抗拒。從城市與建築的現階段思維,可以看到「以前的文明狀態與現代性的衝突」,在全球勢力和資本影響下,現代性的後果已漸漸浮現,耗費資源、破壞環境,使地方性的生活差異消失;所以,此次談違章,其實是在談對差異性的保衛戰,這恐怕不只是建築師的事情,而是應該要全民參與。
 
謝:若是談住宅類別的違建所產生的差異性,即是與在地的結合,是不會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被抹滅的,可說是一種「正面的顛覆」,是種多樣化的核心價值。
 
Q:違章建築可以說是居住者對於建築空間使用的創意,因此,建築該如何更彈性地因應居住者的使用差異來做調整?
 
王:相較於以前由建築師一氣呵成的「完美」建築,現在開始出現「未完成建築學」的想法,讓居住者有二次改造、變更的空間。例如,建築師應該去思考,「為何在住宅周邊距離過寬的綠地會產生違章?是否違章所拉近的距離才是最自然、最舒服的生活尺度?或者是違章消弭掉原先距離所造成的疏離狀態?」而不只是一味按照法規的框架走。
 
謝:建築應該是具有「開放性」,可調整、具有機變動性的,在法規、建築師與居住者能接受的範圍之間,以施工的合理性與在地技術的對話,共同形塑彈性與開放的空間,例如,外牆可預留一公尺的彈性調動範圍。然而,目前的制度過於僵化,尚未能有實際回應。
 
Q:這兩件作品座落於城市之中,針對城市居住者在生活層面的需求而生,其中所延伸出的空間有效利用與搭建工法等面向,是如何呼應都市居住者的生活面貌?
 
王:如何捍衛文化上、地方性的特質,或從哲學上來說,是在捍衛存在本身的意味,是展覽中所要探討的問題。亞洲地區人民的居住特性,不介意高密度的聚集在一起,產生像植物般的現象特質;而此次展出使用自然的材料與輕質結構,會跟隨著自然循環的起落、衰敗,這都是生活文化上反映的一些特徵。
 
謝:此次裝置展出,主要是提出現今城市存在的一些現況提出看法,也藉著讓參觀者親自置身其中的體驗,來刺激對此議題的討論,尚無法針對違章建築做出全面性的解答。

採訪整理/張雅婷

王澍
1963年生於新疆,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建築學博士。現任杭州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建築藝術學院院長兼建築系主任。代表作品有2010上海世博會寧波滕頭案例館、寧波歷史博物館。曾獲2010年度德國謝林建築實踐大獎、2010年以「衰變的穹頂」獲得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特別榮譽獎。

謝英俊
以921邵族安置社區與原住民部落家屋重建受矚目,之後推動中國農村生態建築合作建房、參與四川512大地震重建、台灣八八水災原住民部落重建。曾獲聯合國最佳人居環境獎決選入圍,並參與過2006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及2009年威尼斯當代藝術雙年展。

朗讀違章:王澍 X 謝英俊 建築展
文件展
12.30PM~20.30PM (一)~(日)
2011年3月11日至4月17日
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台北市中華路一段89-4號1樓)

裝置展
定時開放制(開放時間詳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官方網站)
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台北市中華路一段89-4號後巷、89-6號屋頂)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朗讀違章特輯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