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關注日本建築的謝宗哲,過去曾著有《HO! 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的溫柔建築風景》、《日本當代前衛建築:自然系》等多本重要著作,將日本當代建築的脈絡清晰的呈現於我們的眼前。這次,他將目光轉向北歐,在最新力作《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中,帶領我們踏足北歐 30 個旅遊及神遊的療癒景點,不僅探討北歐及歐陸建築一系列延伸閱讀式的考察,同時也是自然系的美好生活提案。

我們特別節錄《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中,讓謝宗哲老師心中對於北歐建築產生深刻憧憬及嚮往的世界遺產「森之墓地」,一起走進這座 20 世紀現代建築與地景的傑作,感受其中極簡純粹的設計風格如何與大自然巧妙融合。
森之墓地 Skogskyrkog 
十二萬人的安息地,北歐浪漫歸屬的世界遺產
‧ 建築師|Gunnar Asplund
‧ 現代建築與地景的最高傑作,以低限手法處理材質與鋪面

如果說阿斯普朗德的圖書館透過抽象量體的空間,創造出諾伯舒茲在《場所精神》中提到「宇宙的景觀」,那麼他終其生涯全力以赴的傑作——森之墓地,便淋漓盡致展現出書中所提到的「浪漫的景觀」。森林墓園座落在斯德哥爾摩郊外,是一個為森林包被、圍塑而成的墓地。在那裡,有著不分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宗派約十二萬人的安息。

雖然這個傳說中的森之墓地,在我印象裡是處於一片壯闊的大地與森林之中,但其實遠比想像中來得更近,就位在離市中心東南方六公里之處的郊區,從中央車站(T-Centralen)搭地下鐵綠線(Green Line)往法斯塔(Farsta)方向走,大約二十分鐘內就可抵達同名車站(Skogskyrkog)。出站後往右走,經過種植茂密而樹冠偏低的行道樹的石板人行道約一百公尺左右,即可發現前往墓地的入口,一直被壓縮的空間感與視野,也在此刻得以豁然開朗,映入眼前的景象是一大片綠地的平緩小丘與遠處的十字架。


森之墓地是 20 世紀現代建築與地景的傑作、北歐現代建築之原點、以及珍貴的世界遺產。(Photo Credit:《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Photo Credit:《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沿著邊緣作為動線走道的石板鋪面緩緩爬升,來到重要標記的花崗岩十字架旁時,除了看到主建築的火葬場,其俐落的現代建築線條之外,更令人動容的是在它後方包覆整個園區的針葉樹林、以及阿斯普朗德以最低限(maximum)手法所處理的各種材質與鋪面,交織出與大自然完美融合的現代建築地景。在這種景致的洗禮之下,我的內心竟然奇妙地共存著莫名的亢奮與平靜。

森之墓地的主要空間,包含大禮拜堂與兩個小禮拜堂,以及事務辦公室與位於地下的火葬場。就算是葬禮較多的日子,也不會讓遺族碰面,動線規劃從等候室到禮拜堂都是單向式動線。在葬禮的最後,故人於祭壇道別後,升降設備將靈柩運到地下火葬場。從頭到尾,在考慮空間合理性的同時也照顧遺族們的心情,這樣的設計相當高明。大禮堂的室內、以及觀禮者的注意力,在葬禮過程都將集中於靈柩上,這全是引用劇場的設計手法來處理。


(Photo Credit:《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主建築的火葬場,俐落的現代建築線條。動線規劃從等候室到禮拜堂都是單向式動線。葬禮的最後,故人於祭壇道別後,升降設備將靈柩運到地下火葬場。考慮空間合理性的同時也照顧遺族們的心情。(Photo Credit:《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建物具有清楚的表與裡,清晰地區分出用途與設計表現。內側主要設置成職員們執行業務的空間,巧妙地利用比地面來得低一層左右之基地的高低差,排除了葬祭儀式的氣氛,以確保職場環境所需要的明朗光亮。

繼續往深處走,穿越另一片樹林的不遠處,可以發現一個由低矮牆面所圍繞而成的小院落。從它刻意被壓低的入口處,就可窺見由阿斯普朗德設計的「森之禮拜堂」,低調而安靜地佇立在森林裡,外表令人聯想到瑞典田園中的小屋。打開刻印著得以聯想到阿斯普朗德失去愛子時之哀愁圖樣的「死之門扉」,進到禮拜堂裡抬頭一望,可望見從白色穹頂天窗灑下的、充滿安慰而得以療癒傷痛的柔和光芒。


(Photo Credit:《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森之禮拜堂低調而安靜地佇立在森林裡,令人聯想到田園中的小屋。(Photo Credit:《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供各種宗教者都可舉辦告別式的大禮堂。(Photo Credit:《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就如《舊約聖經》〈詩篇23:2〉經文中所描述的「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He makes me lie down in green pastures, he leads me beside quiet waters.)」,在這個作為人生旅程終點站——葬祭空間的心靈場所中,除了那幽微而靜謐的森林之外,更令我為之傾心的還是位於中央部位高低起伏、有著青草地蔓延的丘陵、以及落在其中有著平靜水面池塘的自然景致(Landscape)。佇立在現場時,我看到一個人坐在池塘邊的長條椅上,時而閱讀、時而靜靜凝視遠方,完美詮釋了這段經文的景象。令我深深為之觸動,也深感人們在渡過庸碌的一生,終於能夠來到這裡得以安息的那份坦然,在心裡為之釋懷。


最令我為之傾心的是位於中央高低起伏、有著青草地蔓延的丘陵、以及落在其中有著池塘的自然景致。(Photo Credit:《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Photo Credit:《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這個歷經大約二十五年歲月才建造完成的森之墓地,阿斯普朗德挑戰了一般建築師未曾踏入過的「生與死」領域,精采表現出深刻的內涵。他實現了「人死後回歸森林」,這個任何一位瑞典人心中都有的想法與願望。我們可以說阿斯普朗德的細膩手法,在機能至上之現代建築的冷淡空間裡,吹進了屬於人類的氣息並賦予溫度。這樣的空間表現,讓人感受到他對於失去至親之家屬的體貼與關懷,這或許也來自於最低限建築與大自然巧妙融合所成就的一種溫柔吧。

二十世紀現代建築與地景的最高傑作、北歐現代建築之原點、以及作為世界遺產的森之墓地,阿斯普朗德以斯堪地那維亞壯闊的自然為背景,以崇敬目光看待生命之尊嚴,並在建築與地景的表現上,精彩達成了朝向永恆自然時光邁進的昇華。這個作品在 1915 年以極簡而純粹的設計風格贏得競圖首獎的同時,就已經預言了北歐現代建築的璀璨未來吧。

 
這是在森之墓地中與阿斯普朗德合作的另一位建築師-萊為倫茲(Sigrud Lewerentz)在森林蓋的另一座古典聖殿式教堂。(Photo Credit:《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謝宗哲著,原點出版

編輯/張譯云

《走進自然,愛上北歐建築:30個旅遊&神遊的療癒景點,享受自然+設計相伴的生活溫度》

作者:謝宗哲
作者簡介:
建築旅人,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博士。
現任Atelier SHARE(享工房有限公司)代表。前亞洲大學專任助理教授(2008─2015),並曾任教過交大建築所、東海建築系、中原建築系等建築名門。「Little People Architects」建築創作聯盟人,曾擔綱策劃「台日新銳建築交流展:自然系」(2012年)、「Home 2025:想家計畫」(2016),並受邀出任南方建築三年展(2019)策展人。持續透過翻譯|寫作|旅行|策展的方式來分享、推廣當代建築藝術文化與生活美學。重要著作:《HO! 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的溫柔建築風景》;另譯有《席捲世界的日本建築家群像》、《日本建築的覺醒》等多部著作。
出版社:原點出版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6716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

The table '/tmp/#sql_23ed_19' is 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