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Origins of The Secret: Nebula》展出現場(Photograph by:江凌青)
這裡,就是台灣藝術家蔡筱淇與搭檔吉川公野的燈光雕塑展「The Light and Dark Fantastic」的展場,一座由知名英國建築師 John Soane 設計、落成於 1800 年的古蹟建築。
當筆者在地鐵裡待上了 1 個小時,看著窗外的黑暗一路漲起如洪水,最後卻在旅程的終端,看見了這樣盛大的光在眼前洶湧流動,難免會有一種超現實的感受。這些繁複的燈光雕塑有著花卉、植物的結構,但也同時擁有飛禽與海底生物的形象,無論是位於大廳中央的《Origins of The Secret: Nebula》(上圖),或是另一件足足有 3.5 公尺高、以中式傳統巨型花瓶為靈感並用上了 450 個放大鏡組成瓶身結構的《Light Arrangement No.1》(下圖右,細部請見),又或是漂浮於展間上空、如同巨型海葵的《Aquatic Flora》(下圖左),都以造型簡潔但色彩豔麗的人工材質展現自然、有機形態的創作路線,並且強調無形的燈光與有形的雕塑能交織出如何豐沛的戲劇性。



除了上述幾件大型作品之外,這兩年來這對藝術家搭檔也開始致力於發展較為小型、適合一般民眾收藏也適合擺放於家居環境中的「Pop Bloom」燈飾系列(如上圖中),每一盞都像是放進了家屋就能改裝日常生活的「關鍵字」,只要在日常場景中嵌入這些關鍵字,故事的流向就完全不同。對筆者而言,欣賞這些作品最好的方式就是挑選一盞「你會想放進自己的房間裡的燈」,然後細細品味著那些的燈光效果能如何改變了那個你早已習以為常的空間。
要找到合適的字眼來形容蔡筱淇與吉川公野的燈光雕塑其實是不可能的。我可以很理性地告訴你,這些作品的主要素材包括有反光效果的高分子複合材質(jesmonite)、纖維玻璃、壓克力玻璃(perspex)、以及可以切割出各種造型的人造橡膠(neoprene)加上UV燈管,但我也可以完全拋下這些繞口的名詞,直接告訴你──每當我遇到這種難以名狀的作品,我總是會想到瓜地馬拉裔小說家 Augusto Monterroso 寫過一篇文學史上最短的小說《恐龍》,故事是這樣的:「當他醒來的時候,恐龍仍在那裡」。最後這篇「小說」廣為流傳,成為一個「每個人聽過之後就不會忘記的故事」。

Q:你們相識 12 年,合作 5 年,可以跟我們談談一開始對彼此的印象嗎?
A:哈哈......我們一開始是在 Chelsea College 念 Foundation 時認識的。Kimiya 在 Foundation 時就發明了他不可思議的氣球雕塑,我覺得他對用色、材料、空間的運用很厲害!我是先愛上他的氣球的!
當時 Kimiya 對我的印象是,畫畫細節非常的細膩,和半立體的小型雕塑,手工很好。因為我當時正在嘗試為期 2 個星期的織品設計課,正在畫一些自己手工創作的蔬菜雕塑!我們從那時候開始就開始培養了很多共同的興趣,如逛古董巿集、美術館等等......。
Q:你們定居倫敦已超過 10 年,目前也在倫敦南區有了大型的工作室,可以跟我們分享在此地生活與工作的感受嗎?
A:我們最喜歡倫敦的一點,就是它的多元文化、以及到處都有藝文展演的環境。而且倫敦也有許多我們最愛的美術館與藝廊,例如 Tate Modern 和 V&A。希望有一天我們的作品也能在這些場地展出!
此外,身在英國的好處還有它新舊融合的工藝文化,無論從小型裝飾品到建築都同時有深厚的傳統工法與創新概念,而這些看似大異其趣的類型都是我們的大型裝置想融合的元素。


Q:可以跟我們談談你們是如何開始合作的嗎?
A:第一次有了合作機會,是因為倫敦的 Harvey Nichols 邀請我們為他們在騎士橋的百貨公司設計 7 件大型裝置(見上兩圖),作為 2007 年的春夏櫥窗設計。我們設計了一個名為《Futuristic Flowers》的系列,結合了 3D 剪裁、氣球造型等,那次的反應非常好,也獲得許多知名雜誌如《Vogue》、《Dezeenand Crafts Magazine》的報導。

去年,我們為英國 Hull 市製作一系列名為《Rainbow-Friargate》(見下圖)的公共藝術,作為該鎮復興老舊街區的建設之一,也是個很有趣的經驗,拓展了我們對公共藝術的視野。


Q:可以跟我們分享你們兩人的創作方式嗎?
A:每件作品都是從一起腦力激盪開始。首先我們會列出大量的點子,之後再篩選出特別有潛力的,之後就會從實際的操作面來討論。光是這個過程就會先花上幾天甚至幾周,不過有時候也可能才花上幾個小時就想出了能讓我們兩人都感到興奮的計畫。
之後我們會各自畫草圖,因為我們兩人都認為手繪的過程是最能直接展現創意的方式。各自完成草圖後,我們再次一起討論,然後著手設計該件作品的立體造型。筱淇在織品設計方面的才華奠定了我們的作品的視覺基調,而吉川在雕塑方面的訓練則讓筱淇設計的平面形式能轉化為立體作品。我們的合作確實結合了兩人的長處,我們也很享受這樣的合作過程。
Q:近年來參與各大設計週的經驗,有沒有讓你們發現特別想合作的對象?

Q:你們在自家中也有使用任何自創的燈飾嗎?你們覺得這樣的燈飾能為家居環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A:有啊!我們的限量版作品《Blooming Spark I》,就吊掛在我們開放式客廳的餐桌上。因為可切換的燈光設計,我們的作品會讓人有不同的連想,有時候看起來像是綻放中的花朵、像蝴蝶、又像煙火、也像深海裡神祕的發光生物......等。所以當這樣的作品放置在居家生活當中,會讓使用者宛如置身於奇幻的空間,讓整個環境活潑了起來,無形中激發想象力。很多人說我們的燈光雕塑有一種只有在夢境中才會出現的感覺。也許可以讓人心情放鬆,看了心情會變好!
Q:最後,想請妳們談談這次個展標題「The Light and Dark Fantastic」
A:我們在個展開幕前,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用語「trip the light fantastic」,這句話是來自 17 世紀英國詩人 John Milton 的詩〈L’Allegro〉(快樂的人),意思是舞蹈、跳躍、輕快而喜悅地隨著音樂舞動。這句話啟發了我們的靈感,因為我們的作品也與光線、輕靈等意象有關,但不只有光,黑暗在我們的作品中也是很重要的元素,所以我們就把 John Milton 的詩句改成「The Light and Dark Fantastic」,在我們看來也很符合這些燈飾作品強調好玩、有趣的普普精神。

(後記)訪問告一段落,兩位可愛的藝術家告訴我他們還想補充最後一點:「我們期待能將作品分享給更多的人們,並努力的將讓我們的藝術可以推向世界各地,不論是小型的雕塑裝置、大型的公共藝術,甚至建築體的嘗試,我們希望能夠為人們在生活周遭點亮更多令人驚艷的美好!這是我們在藝術夢想上共同的目標。」相信懷抱著同樣夢想的這對搭檔,就像是彼此「醒來後仍在那裡」的一盞能帶來美好的現實也帶來美好的想像的燈吧!
編輯/陳書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