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隈研吾過一天

Kengo Kuma's
24
h r s
Scroll

跟著隈研吾過一天

「奔跑的建築師」、「旅行的建築師」,不少媒體與作者,甚至隈研吾本人也曾如此描述自己。疫情前,經常處於今天在日本,明天法國,後天又飛往連旁人都很陌生的國家的狀態。疫情後一切看似停擺,隈研吾的生活與工作模式是否因此有改變?而他究竟具有哪些獨特的特質與堅持,才能打造出無數座打動人心的建築?這次我們實際跟著隈研吾過一天,跟著他穿梭在事務所的By-Cube及Aoyama-Tower兩棟建築中,透過全方位的近距離觀察,深入了解隈研吾的快步調工作生活。(文|Miho 、攝影|蔡昀儒 Alina Tsai、編輯|彭永翔、周耀俊)

Kengo kuma
12:00 日式料理店僖成
13:00-13:30 Aoyama-Tower 16F
13:30-13:40 Aoyama-Tower 8F
13:40-13:50 Aoyama-Tower >> By-Cube
13:50-14:00 By-Cube 3F
14:00-15:30 By-Cube 4F
15:30-16:00 隈研吾的辦公桌
16:00-17:00 By-Cube 3F
17:00 By-Cube 停車場

開箱工作空間!

(文|周耀俊 、攝影|蔡昀儒 Alina Tsai)

對隈研吾的13個提問

疫情究竟如何影響我們的城市與未來?

在隈研吾繁忙的生活中,如何在不斷變化與處理接踵而至的問題中仍能正向面對呢?他笑著回答:「隨時保持好奇心!」人在攀至頂端時往往容易停滯,反而是遇到一些困頓與挑戰時,才能激發更多可能性。

2020年新冠肺炎的疫情雖然重擊全世界,但也讓我們重新思考未來生活的樣貌。自從20世紀初,柯比意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機器」、鋼筋混凝土被大量運用後,形塑了我們目前所熟悉的住宅與高樓城市地景;然而當遠距工作成為新常態,我們的家與城市面貌是否也將會因此轉變?究竟隈研吾如何看待疫情對未來生活型態與住宅定義的影響?未來又有那些令人值得期待的建築設計?(其中一件作品還是他在台灣的首座住宅設計!)我們來到隈研吾位於東京的事務所,貼身專訪,一起透過對談,來深入了解一下吧!(文|Miho 、攝影|蔡昀儒 Alina Tsai)

5個関鍵字讀懂隈研吾

2018年隈研吾在東京車站藝廊的個展,將自己的作品分類成十種素材,以材料(材質)的觀點出發,作為展示的主軸。2020年,隈研吾再一次於東京舉辦個展,這次則是將分類精萃成五種:孔、粒子、柔軟、傾斜、時間,來展示過往至今的建築作品。

綜觀這兩次的展覽、建築本身、以及著作後,MOT TIMES特別邀請東京建築女子為大家整理出,認識隈研吾建築的五個入門關鍵字:「自然素材」、「弱化」、「疊加」、「縫隙」、「柔和」。跟著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吧!(文|東京建築女子_李昀蓁Chenvia Lee、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 #自然素材
  • #疊加
  • #弱化
  • #縫隙
  • #柔和

必訪!隈研吾未來新作

2021年被權威媒體TIME選為2021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的隈研吾,可說是日本當前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目前在日本及巴黎皆設有事務所,總員工數超過300人,作品遍及海內外。

擅用自然材質的他,用相對於「勝」的「負建築」概念,持續尋找著讓建築與自然共存的方法。現在跟著我們來一趟線上的隈研吾建築之旅,跨越9,000公里,從丹麥、日本、菲律賓至台灣,認識這位大師甫完成的建築新作及未來值得期待的新設計!(文|林沛伶)

走入安徒生的童話王國中 安徒生博物館 丹麥 歐登塞
市中心出現遠古洞穴?! 祖先的智慧博物館 菲律賓 馬尼拉
創造學生們自由不受限的交流空間 東京工業大學TAKI PLAZA 日本 東京
村上春樹迷必訪! 早稻田大學國際文學館(村上春樹圖書館) 日本 東京
隈研吾在台第一座住宅設計案 義泰吾境 台灣 台北

總編輯推薦!隈研吾著作書單

看完報導,還想了解隈研吾更多嗎?這次我們打開MOT TIMES總編輯彭永翔Josh的書櫃,與大家分享六本隈研吾相關著作,讓你即刻腦補隈研吾的思想乾貨、徜徉於他充滿感知力的空間影像,一起從家、建築精神、建築形式、城市等不同角度,深入了解隈研吾的思考脈絡!

  • 隈研吾
    奔跑的負建築家
    自然的建築
    負建築
  • 隈研吾
    十宅論
    新建築入門 ——
    思想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