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隈研吾過一天
「奔跑的建築師」、「旅行的建築師」,不少媒體與作者,甚至隈研吾本人也曾如此描述自己。疫情前,經常處於今天在日本,明天法國,後天又飛往連旁人都很陌生的國家的狀態。疫情後一切看似停擺,隈研吾的生活與工作模式是否因此有改變?而他究竟具有哪些獨特的特質與堅持,才能打造出無數座打動人心的建築?這次我們實際跟著隈研吾過一天,跟著他穿梭在事務所的By-Cube及Aoyama-Tower兩棟建築中,透過全方位的近距離觀察,深入了解隈研吾的快步調工作生活。(文|Miho 、攝影|蔡昀儒 Alina Tsai、編輯|彭永翔、周耀俊)

開箱工作空間!
(文|周耀俊 、攝影|蔡昀儒 Alina Tsai)5個関鍵字讀懂隈研吾
2018年隈研吾在東京車站藝廊的個展,將自己的作品分類成十種素材,以材料(材質)的觀點出發,作為展示的主軸。2020年,隈研吾再一次於東京舉辦個展,這次則是將分類精萃成五種:孔、粒子、柔軟、傾斜、時間,來展示過往至今的建築作品。
綜觀這兩次的展覽、建築本身、以及著作後,MOT TIMES特別邀請東京建築女子為大家整理出,認識隈研吾建築的五個入門關鍵字:「自然素材」、「弱化」、「疊加」、「縫隙」、「柔和」。跟著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吧!(文|東京建築女子_李昀蓁Chenvia Lee、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 #自然素材
- #疊加
- #弱化
- #縫隙
- #柔和
必訪!隈研吾未來新作
2021年被權威媒體TIME選為2021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的隈研吾,可說是日本當前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目前在日本及巴黎皆設有事務所,總員工數超過300人,作品遍及海內外。
擅用自然材質的他,用相對於「勝」的「負建築」概念,持續尋找著讓建築與自然共存的方法。現在跟著我們來一趟線上的隈研吾建築之旅,跨越9,000公里,從丹麥、日本、菲律賓至台灣,認識這位大師甫完成的建築新作及未來值得期待的新設計!(文|林沛伶)
總編輯推薦!隈研吾著作書單
看完報導,還想了解隈研吾更多嗎?這次我們打開MOT TIMES總編輯彭永翔Josh的書櫃,與大家分享六本隈研吾相關著作,讓你即刻腦補隈研吾的思想乾貨、徜徉於他充滿感知力的空間影像,一起從家、建築精神、建築形式、城市等不同角度,深入了解隈研吾的思考脈絡!
-
隈研吾
奔跑的負建築家自然的建築負建築 -
隈研吾十宅論新建築入門 ——
思想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