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里約奧運的閉幕典禮上,交棒的東京以讓人目眩神迷的短短八分鐘表演驚艷了全世界,而這場演出的製作團隊之一,正是由真鍋大度、石橋素所帶領的團隊 Rhizomatiks Research 和知名舞台導演暨編舞家 MIKIKO。日本流行音樂迷可能知道,他們三人也是為人氣電音女團 Perfume 打造出獨特世界觀的幕後功臣。女子團體的市場競爭激烈,Perfume 出道已13年,為何人氣仍持久不墜?正是因為她們每次演出的概念都讓人耳目一新!
 
Rhizomatiks Research 和 MIKIKO 近期為 Perfume 創造的人氣話題莫過於與電信商 docomo 的合作,「FUTURE-EXPERIMENT VOL.01 docomo×Perfume 讓距離消失吧」企劃中,Perfume 三位成員分別身處東京、紐約、倫敦,但卻能透過最先進的通訊技術,創造彷彿同時同地三人共舞的視覺奇觀。
 
就在這個月初,臺北市文化局和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主辦的 2018 臺北流行音樂國際論壇「Live / in the Moment  創意現場」開跑,由演唱會經驗豐富的「必應創造」邀請到真鍋大度、石橋素和 MIKIKO 來台,以「演唱會製作」為題分享他們的專業經驗。三人在 7 月 3 日先以精采豐富的專題講座暖身,7 月 4 日更帶領專業成員進行工作坊實作。MOT TIMES 也搶先專訪並直擊工作坊實作,快來看看他們透露了哪些祕密吧!
不管你是音樂迷、藝術迷還是科技迷,都應該認識來自日本的 Rhizomatiks!這間公司是由工程師背景出身的真鍋大度(以下稱)於2006年創立,其後石橋素(以下稱石)加入後共同擔任主理人,自2010年起和日本知名的舞台導演暨編舞家 MIKIKO(以下稱M)合作,他們共同打造的舞台演出不只有炫目的舞台聲光,更創造彷若未來世界的奇幻氛圍,每次都讓人驚嘆不已。2018 臺北流行音樂國際論壇邀請到他們三位來台分享,不趁機了解他們太可惜!


真鍋大度、石橋素和 MIKIKO 是里約奧運節目「東京八分鐘」和日本知名女團 Perfume 的幕後推手。其中,真鍋大度主要負責影像和音樂等軟體部分,石橋素負責硬體,而 MIKIKO 擔任導演及編舞。(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Q:請先談談你們的背景,以及什麼樣的因素促使各位成為藝術家?

真:我以前就比較擅長數學,學生時也有過 DJ 和程式設計的經驗;後來,因為我對跟音樂或音效有關的事都很有興趣,之前接了很多把影像轉換成聲音、或是聲音處理成影像的工作,然後就這樣一步一步發展成現在的事業。
 
石:我本來就很喜歡機械裝置,大學時學的也是製作機器人,這樣的喜好和過去的經驗造就了現在的我。
 
M:成為編舞師之前我是一位舞者,我跳現代芭蕾也跳嘻哈,這兩種舞都對我影響很大。舞台上的演出和藝術性的呈現,我想是在芭蕾的世界裡學到的;嘻哈則是我花很多精力在舞廳裡鑽研出來的。我自己融會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舞蹈風格之後,將兩者合而為一、造就了我現在的風格。
另外一提,我大學是學室內設計的(笑)。
 
Q:是什麼機緣促使你們開始合作?

M:我從 Perfume 三人還是小學生時就一直在教她們跳舞,然後就順勢變成她們的編舞師。當時隨著知名度上升,表演的舞台也比變得更大,隨之而來所面對的要求也提高了,以我個人的能力無法再應付更多了。之後 Perfume 準備要在東京巨蛋舉辦演唱會,當時我剛好又是她們的編舞師,這就是我和 Rhizomatiks 的初次合作,這次的合作促成我們之後緊密相繫的關係。


2018 臺北流行音樂國際論壇以「Live / in the Moment 創意現場」為概念,首場講座於忠泰演講廳舉行,三人在言談間已展現良好默契。(Photo Credit:2018 臺北流行音樂國際論壇)

Q:真鍋先生和石橋先生兩位先前曾受邀來台擔任工作坊講師,請談談之前的經驗,你們對台灣的參與者有什麼印象?
 
石:我們上個月也在台灣主持了工作坊,看到工作坊成員使用我們不怎麼用的程式語言之類的,並不是說哪種比較好,而是感受到時代的快速變遷,也深深覺得在這世界上挑戰精神旺盛的人越來越多。如果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挑戰精神、也懂得靈活對應的話,科技和程式語言所能做到的事情會越來越多。


Rhizomatiks Research(公司內現由真鍋和石橋主導的部門)和 MIKIKO 所創辦的舞團 Elevenplay 於去年五月合作的演出「cube」。 (Photo Credit:Rhizomatiks)

Q:在你們所合作的所有作品中,最喜歡的作品是?為什麼?

真:里約奧運閉幕式的企劃真的很辛苦,但相對的成果讓我非常感動。沒有經過現場彩排就正式上場的緊張感,頭腦中一直不斷模擬著各種狀況……這些我都還記憶猶新。
 
M:因為無法彩排,所以只能在會場旁的水泥牆下一對一的排練指導。現場工作人員全部集合後就開始一起練習,即使只是場外的排練,大家依然情緒高漲,當時我都起了雞皮疙瘩。正式進行的時候,從運動選手出場到閉幕式的所有氣氛,工作人員一一講解給我聽,因為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體驗,所以讓我無比感動。
 
Q:請再進一步談談製作「東京八分鐘」的困難與挑戰之處?

M:各方面都好難……(三人同時笑)從東京不得不去到地球的另一頭、又不能帶太多人一起去,只有50位表演者在這麽大的舞台來呈現表演,卻要有高水準的完成度,真的很困難!
除了舞台上舞者們的位置分配之外,還必須考慮現場的道具配置;考慮人和空間如何相輔相成已經不容易了,因為閉幕場地之前都還在進行足球賽的關係,在現場連彩排都沒辦法,只能以模擬的方式來進行彩排,真的非常困難。
 
石:8月的正式演出,6月之前必須把所有器材跟道具送到會場,為了趕在期限內真是煞費苦心!許多重要的細節都是在中途才決定出來,只能加緊腳步趕上進度。


2016 里約奧運閉幕式的演出「東京八分鐘」是三人最喜歡的作品。

Q:真鍋先生曾說:「只做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請談談你們的靈感來源?如何面對不同案件中的困難與挑戰?

真:這時代的科技愈來愈發達,要有創意並不難,在這激烈的市場裡,找出比別人更特別的創意、迎向更特別的挑戰來脫穎而出,這才是真正的困難所在。
 
M:在這個時代,只能用特別的創意來分勝負了。條件越不好的時候,反而越能激發出更好的創意。可以的話,盡量不要在各種條件都很好的狀況下去創作,因為這樣的創意被保護的太好了;相反來說,條件不好時所創作出來的東西卻是有韌度的,足以應付各種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
 
Q:三位都是跨領域的藝術家,對當代藝術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內容」的呈現,你們如何去思考每件作品的呈現方式?工作背後是否有值得分享的故事?

真:要完成一個作品不可能只是在桌上就討論出結果,要實際去看動態的效果是否適合再來討論,我就曾經半夜跑到公園去實驗看看(笑)。那是在還沒有現在的團隊跟規模之前,我們根本沒有預算去租借大型工作室,所以去了神社前的空地實驗。
雖然實作很重要,但我們做任何東西時都會銘記不可以脫離「概念」跟「主題」。


2017 年底,日本電信商 docomo 邀請 Perfume 與幕後團隊 Rhizomatiks、MIKIKO,以他們擅長的科技藝術呈現最新通訊技術所能達到的「零距離」概念。(Photo Credit:docomo)

Q:論壇時你們提到「滿足觀眾是最重要的」,不過能現場體驗你們演出的觀眾畢竟還是有限,大多數人只能看影片,而這兩種觀看經驗相當不同。對這點你們會怎麼處理呢?

M:還是以現場觀眾為主吧。例如在大型場地的演出,我們希望在中央、靠近舞台的觀眾和樓上看台區的觀眾都能好好享受演出。在準備里約奧運演出的時候,我們也被提醒說「炒熱現場的氣氛很重要」,的確是這樣呢!現場氣氛可以帶動轉播觀眾一起投入。
 
Q:MIKIKO 在編舞的時候,比較重視歌詞還是音樂?

M:兩者都很重要,先看歌詞理解意思、牢記在腦海之後,再聽音樂開始思考動作。有時候也會有先排好動作,請音樂創作人邊看動作再加入音樂的情形。而像Perfume的話,就是先以歌詞來創造世界觀,完成後才開始編排音樂。


Rhizomatiks Research 和 Elevenplay 在「America's Got Talent」節目的演出中使用了無人機技術。(Photo Credit:Rhizomatiks)

Q:你們是否有最喜歡的藝術家?這些藝術家如何影響了你們?

石:Paul DeMarinis 約20年前用雨傘來完成的一個作品,他用雨滴滴落在傘面上的聲音來做作品,很有趣,他的其它作品我也喜歡。
 
真:喜歡的藝術家很多呢。很難選出最喜歡的一位,但這些人都影響我很多,其中我認為岩井俊雄是藝術家裡的先驅者。
 
M:一位叫 Bob Fosse 的編舞師,編舞之外他也有演出舞台劇、當過導演。雖然已不在人世了,但這麼一位眼光銳利的藝術家真的很令我尊敬。(註:他共計8次獲得東尼獎最佳編舞獎,至今仍然是這一獎項獲獎次數最多的人)

Q:未來有什麼計畫呢?

石:我大部分的工作都在國外,日本國內的工作機會極少,可以的話希望在國內有更多發表作品的機會。
 
M:在國內的演出因為場次少而造成一票難求,希望在東京能有更多演出的機會。
 
Q:你們如何迎向未來的挑戰?

石:不管創作什麼作品都有辛苦的地方,所以必須加倍努力學習。
 
真:新媒體藝術一直不斷地有新東西,我們可以自由自在地創作。當然有時候我們也會用錯方法,但從這些技術研究中所累積的錯誤中,我們一定會有所收穫。
 
M:可以的話我想要把人類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Rhizomatiks 2015年的作品「border」,讓觀眾坐於特製的輪椅上參與演出。(Credit:Rhizomatiks

Q:你們認為未來新媒體藝術的趨勢?

真:雖然新媒體藝術家越來越多,但目前還無法實現用3D技術或遠端傳送之類的科技相互搭配使用,只要有新技術出現我都想儘快嘗試。
 
Q:美國哲學家 Buckminster Fuller 曾說:「越前瞻的科學,越接近藝術;越先進的藝術,越接近科學。」你們對此有什麼想法?

真:19世紀後半開始,照相的技術就越來越進步,後來演變成沒有科學技術就無法完美呈現某些藝術的情況,藝術也會因為科學技術而出現新的表現型態。某些東西只能靠藝術來呈現給大眾,也許是為了讓人更易於了解、希望他們能感受到各種可能性。因為藝術的自由度很高,所以我認為沒必要特別區分藝術與科學。
 
Q:請談談如何在工作中保持熱情?

真:關於工作的幹勁這件事,我的起伏很大,如果幹勁不足的時候我就不會去做(笑)。
雖然在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之間我區分得很清楚,但在某個因緣際會下得到靈感之後我就會漸漸變得很有幹勁,但自己也必須懂得如何保持熱情的平衡,這樣才能維持長久。
 
石:我沒有想過必須一直保持著熱情。要開始做一件事之前,我會花一些時間培養情緒,而開始了之後,我對工作的挑戰欲就會一直旺盛起來,這時候如果開始怠慢了我就會感到不安,最後演變成比較負面的思考(笑),所以只有一直做下去我才能維持自己良好的狀態。
 
M:編舞的工作大部分都必須與其他人合作,所以不能在他人面前表現出懶散的一面,這樣太不專業也不尊重對方。首先要認知到工作本身對你很重要,然後把自己的熱情當成一種使命來達成。


從訪談中可以發現真鍋大度、石橋素和 MIKIKO 三人的個性相當不同,但長年的合作關係已經讓他們建立了跨越差異的默契。(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Q:你們私底下有什麼興趣?

真:我喜歡旅行,因工作出差也覺得很不錯。像旅行這樣的體驗,我覺得反而是 VR 之類的科技沒有辦法取代的。也是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只要帶著筆電就可以工作,在日本做的事情,在外面旅行的時候也能做。
 
石:想到很久以前問他夢想的職業是什麼,他說「想當旅人」(笑),不過馬上就被大家吐槽:這不算是工作吧!(三人笑)
興趣是……跳舞吧。從三年前開始學跳舞,每星期一次會跟 Elevenplay(MIKIKO 所創的舞團)一起練習(可以到石橋素的 instagram 去看影片!),因為是以前完全沒嘗試過的事,所以很享受其中。另外,實際去跳的感覺和只用看的非常不同,實際跳了以後就能理解 MIKIKO 為什麼會這樣編舞之類的,這也很有趣。
 
M:不工作的時候我喜歡待在家,待一整天也不是問題,我不是追求刺激的人。雖然也會煩惱自己是不是少了點熱情,不過在工作來說,因為我的「燃點」很高,會一直覺得「還不夠」,反而可以一直持續做下去。
 
Q:你們的工作和音樂密不可分,那私下喜歡聽什麼音樂呢?

石:為了工作會聽很多音樂,但我私下其實不太聽音樂,比較喜歡沒有聲音的安靜。(真鍋和 MIKIKO 在一旁笑說:可是石橋很喜歡哼歌喔)工作上聽到的歌會情不自禁哼出來,常常可以哼一整天,會帶來困擾呢……所以還是不要聽比較好。(笑)
 
真:我可以說是「音樂宅」吧,對音樂非常著迷,聽音樂的時候會一邊想著:「作曲者這時候在想什麼呢?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出現這個聲音呢?」諸如此類的問題。最近常聽的音樂是南非的 Gqom,因為倫敦 DJ 的選播而開始受到關注,它的特色是經過壓縮後的音質,在這個時代,音質差反而變獨特了呢。
 
M:因為工作時就要一直聽音樂了,所以休息時如果又聽音樂的話,會不自覺又開始數拍子……有時候還是無聲比較好。不過剛剛真鍋提到的 Gqom 我也滿喜歡的。

Q:在論壇時你們有提到希望把作品帶來台灣演出,那麼這次來台灣有沒有給你們什麼靈感?

M:因為來了之後其實沒什麼時間去了解台灣的藝術等等,但從女孩子的化妝打扮等會覺得跟日本很像,所以會覺得「也許直接把日本的作品帶過來也沒問題」。

閱讀至此,是不是覺得意猶未盡?沒關係,MOT TIMES 還參與了 7 月 4 日的工作坊,敬請期待我們來自工作坊現場的精采分享!

採訪:佐藤和宏(Sato Kazuhiro)、翻譯:羽瀬靖青Hase Yasuo(詹士賢)

編輯/王若堯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