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溪百年老屋「蘭室」空中茶屋品茶,走入樟之細路遇見桐花五月雪,來場穿越百年歷史的桃園之旅
你知道過往大溪除了老街外,這裡曾是茶葉、樟腦北輸至大稻埕、淡水的重要河港嗎?在5月桐花祭時,跟著我們拜訪大溪蘭室,順遊樟之細路小粗坑古道段,走入台灣的百年歷史。
走入大溪新南老街,一隻老鷹高踞於屋頂,仿若昂揚的飛向天際,這裡是「蘭室」。1918年,由清末的大溪秀才呂鷹揚所建,屋頂上的老鷹雕塑,其實正隱喻著主人之名「鷹揚」。
藝術迷應該對呂鷹揚之子呂鐵州不陌生,去年反應熱烈的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展中,就曾展出〈鹿圖〉,是擅長花鳥畫的他,難得以鹿為主題的創作。呂鐵州也是台灣第一代膠彩畫家中,除了陳進、林玉山、郭雪湖、林之助之外,另一位重要畫家。
屋頂上的老鷹雕塑,其實正隱喻著主人之名「鷹揚」。(Photo Credit:客委會、萊阜行銷)
欣賞捲棚之精緻木雕,到空中茶屋體驗茶席
由擅長修復老屋的建築師鍾永男負責蘭室的整建,過去他所修復的二條通綠島小夜曲就曾拿下老屋新生大獎銀獎、桃園市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建築群也是由他操刀。而蘭室,是他與另外七位不同背景的朋友一起合作經營。如今的蘭室,不僅舉辦著各式展覽、還邀請你到空中茶坊喝杯茶、晚上到蘭室茶坊喝杯酒聽音樂慵懶放鬆一夜(茶席與蘭室茶坊活動需先報名)!
(Photo Credit:客委會、萊阜行銷)
左圖:到蘭室可逛逛桃園在地品牌「茶衫」的服裝,設計團隊擅用天然素材搭配細緻的打版,設計出舒適又雅緻的服裝。(Photo Credit:Josh Peng)右圖:目前蘭室中正展出由茶衫策畫的歐長伸陶展。(Photo Credit:客委會、萊阜行銷)
蘭室除了提供茶席體驗外,也有銷售各式古拙茶器。(Photo Credit:客委會、萊阜行銷)
在修復過程中,建築團隊保留了紅白橫條帶飾的「辰野式」風格的建築立面,與大正、昭和新古典混搭的藝術風格裝飾的牌樓立面;走入大溪蘭室三開間兩進的街屋,難得一見木雕精美的捲棚結構映入眼簾。過往三開街屋,多於中庭加設亭子,而在大溪蘭室則採「捲棚」的亭子式樣,亭頂曲線優美,其上還有鳳穿牡丹等華美圖樣之木雕。
過往三開街屋,多於中庭加設亭子,而在大溪蘭室則採「捲棚」的亭子式樣,亭頂曲線優美,仔細看,其上還有鳳穿牡丹等精美圖樣之木雕。(Photo Credit:Josh Peng)
除了保留老屋原有的精神與建築元素,「新舊共生」一直是建築師鍾永男在進行老屋修復時的核心精神。走上二樓,空中茶屋「竹巢」彷若飄浮於老屋中,光線穿透由竹管編織的牆面,為茶屋譜寫詩意氛圍。看似木構造的茶屋,其實內部結構是堅實鋼構,所以大家可以坐在榻榻米上,在此靜靜品茶,所選之茶,皆以大漢溪流域運送的茶葉為出發。引領我們回味當時大溪河運極盛期時,大溪與淡水間活絡的交易歷史。
由建築師鍾永男所設計的「竹巢」空中茶屋,要爬上長梯才能走入茶屋中。(Photo Credit:客委會、萊阜行銷)
左圖:光線穿透由竹管編織的牆面,為茶屋畫上詩意氛圍。右圖:鍾永男在傳統樣式的老屋中,向外推出一個方形出挑量體,鐵材的赭紅色澤完全融入老屋色調中,創造出傳統與當代的對話。(Photo Credit:Josh Peng)
拜訪桐花秘境樟之細路
距離大溪蘭室20分鐘左右車程的「樟之細路」,延續著這段河運歷史。這裡不僅是著名的桐花秘境,在4月至5月客家桐花祭盛開滿山白雪,也是過往樟腦由南往北運輸的重要路線。
在往小粗坑古道的路上,就可以看見盛開滿山的桐花,彷若霧中白雪,像是一幅畫。(Photo Credit:客委會、萊阜行銷)
以抱子土地公廟為起點的「小粗坑古道」,屬於樟之細路的其中一段。台灣千里步道協會資深步道師李嘉智說,過往茶葉、樟腦從新竹關西四寮、六寮、八寮一帶,走過樟之細路運至龍潭,再從現今龍潭三坑子的生態池搭小船至大溪,後換至大船,沿著河運至如今大稻埕外的水門口,可見大溪在當時貨物北輸扮演著重要節點的角色。
(Photo Credit:客委會、萊阜行銷)
走入小粗坑古道,沿路林相豐富。除了典型的杜紅花、大花咸豐草,還可看見作為蓑衣材料的山棕及相當特別的水桐木。慢慢步行約15分鐘,朵朵桐花如雪花般慢慢旋轉飄落,往前方一看,一片雪之小徑開展眼前,等待著我們續往前行,從文化與自然穿越百年時光,想像腳下所經過的歷史,望向從天際飄下的落英繽紛。
桐花飄落滿地,一條雪之小徑在眼前開展。(Photo Credit:Josh Peng)
藝術迷應該對呂鷹揚之子呂鐵州不陌生,去年反應熱烈的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展中,就曾展出〈鹿圖〉,是擅長花鳥畫的他,難得以鹿為主題的創作。呂鐵州也是台灣第一代膠彩畫家中,除了陳進、林玉山、郭雪湖、林之助之外,另一位重要畫家。
屋頂上的老鷹雕塑,其實正隱喻著主人之名「鷹揚」。(Photo Credit:客委會、萊阜行銷)
欣賞捲棚之精緻木雕,到空中茶屋體驗茶席
由擅長修復老屋的建築師鍾永男負責蘭室的整建,過去他所修復的二條通綠島小夜曲就曾拿下老屋新生大獎銀獎、桃園市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建築群也是由他操刀。而蘭室,是他與另外七位不同背景的朋友一起合作經營。如今的蘭室,不僅舉辦著各式展覽、還邀請你到空中茶坊喝杯茶、晚上到蘭室茶坊喝杯酒聽音樂慵懶放鬆一夜(茶席與蘭室茶坊活動需先報名)!
(Photo Credit:客委會、萊阜行銷)
左圖:到蘭室可逛逛桃園在地品牌「茶衫」的服裝,設計團隊擅用天然素材搭配細緻的打版,設計出舒適又雅緻的服裝。(Photo Credit:Josh Peng)右圖:目前蘭室中正展出由茶衫策畫的歐長伸陶展。(Photo Credit:客委會、萊阜行銷)
蘭室除了提供茶席體驗外,也有銷售各式古拙茶器。(Photo Credit:客委會、萊阜行銷)
在修復過程中,建築團隊保留了紅白橫條帶飾的「辰野式」風格的建築立面,與大正、昭和新古典混搭的藝術風格裝飾的牌樓立面;走入大溪蘭室三開間兩進的街屋,難得一見木雕精美的捲棚結構映入眼簾。過往三開街屋,多於中庭加設亭子,而在大溪蘭室則採「捲棚」的亭子式樣,亭頂曲線優美,其上還有鳳穿牡丹等華美圖樣之木雕。
過往三開街屋,多於中庭加設亭子,而在大溪蘭室則採「捲棚」的亭子式樣,亭頂曲線優美,仔細看,其上還有鳳穿牡丹等精美圖樣之木雕。(Photo Credit:Josh Peng)
除了保留老屋原有的精神與建築元素,「新舊共生」一直是建築師鍾永男在進行老屋修復時的核心精神。走上二樓,空中茶屋「竹巢」彷若飄浮於老屋中,光線穿透由竹管編織的牆面,為茶屋譜寫詩意氛圍。看似木構造的茶屋,其實內部結構是堅實鋼構,所以大家可以坐在榻榻米上,在此靜靜品茶,所選之茶,皆以大漢溪流域運送的茶葉為出發。引領我們回味當時大溪河運極盛期時,大溪與淡水間活絡的交易歷史。
由建築師鍾永男所設計的「竹巢」空中茶屋,要爬上長梯才能走入茶屋中。(Photo Credit:客委會、萊阜行銷)
左圖:光線穿透由竹管編織的牆面,為茶屋畫上詩意氛圍。右圖:鍾永男在傳統樣式的老屋中,向外推出一個方形出挑量體,鐵材的赭紅色澤完全融入老屋色調中,創造出傳統與當代的對話。(Photo Credit:Josh Peng)
拜訪桐花秘境樟之細路
距離大溪蘭室20分鐘左右車程的「樟之細路」,延續著這段河運歷史。這裡不僅是著名的桐花秘境,在4月至5月客家桐花祭盛開滿山白雪,也是過往樟腦由南往北運輸的重要路線。
在往小粗坑古道的路上,就可以看見盛開滿山的桐花,彷若霧中白雪,像是一幅畫。(Photo Credit:客委會、萊阜行銷)
以抱子土地公廟為起點的「小粗坑古道」,屬於樟之細路的其中一段。台灣千里步道協會資深步道師李嘉智說,過往茶葉、樟腦從新竹關西四寮、六寮、八寮一帶,走過樟之細路運至龍潭,再從現今龍潭三坑子的生態池搭小船至大溪,後換至大船,沿著河運至如今大稻埕外的水門口,可見大溪在當時貨物北輸扮演著重要節點的角色。
(Photo Credit:客委會、萊阜行銷)
走入小粗坑古道,沿路林相豐富。除了典型的杜紅花、大花咸豐草,還可看見作為蓑衣材料的山棕及相當特別的水桐木。慢慢步行約15分鐘,朵朵桐花如雪花般慢慢旋轉飄落,往前方一看,一片雪之小徑開展眼前,等待著我們續往前行,從文化與自然穿越百年時光,想像腳下所經過的歷史,望向從天際飄下的落英繽紛。
桐花飄落滿地,一條雪之小徑在眼前開展。(Photo Credit:Josh 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