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生活風格 Lifestyle
用工藝介入社會!AKAMUx勵馨臺南合作「器物花時間」工作坊,用打造花器跟插一束花的時間,療癒需要被接住的妳! 用工藝介入社會!AKAMUx勵馨臺南合作「器物花時間」工作坊,用打造花器跟插一束花的時間,療癒需要被接住的妳!

用工藝介入社會!AKAMUx勵馨臺南合作「器物花時間」工作坊,用打造花器跟插一束花的時間,療癒需要被接住的妳!

手作體驗、花藝課程,聽起來似乎是耳熟能詳的名詞,不過在 11、12 月的台南,有一系列特別的工藝與生活體驗默默展開,展現南台灣的溫暖人情。
 
剛發表成果的「器物花時間- 這地好日學 X 勵馨的陪伴工程提案」,是以勵馨「女性輔佐女性」的精神,結合「當工藝介入社會」的跨界合作。由設計師帶著勵馨基金會的社工、被陪伴的婦女,一同學習打造專屬的花器,再邀請花藝師分享透過花藝妝點生活與心靈的小技巧。由手到心,讓學員享受心靈提升的美感時刻。
計畫的開始,是 AKAMU 這地(後簡稱AKAMU)與勵馨基金會臺南分事務所(後簡稱勵馨臺南),因響應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後簡稱工藝中心)「iFull 愛福工藝計畫 」而合作提出,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計畫?讓社工跟婦女參與工藝創作跟花藝體驗的過程,又有什麼特別之處?


婦女的生命重建是場馬拉松,社工在陪伴與被陪伴之間轉換


在提案討論之初,勵馨就提到,受暴婦女的重建之路是很漫長的,往往需要好幾年的陪伴,而且不僅僅是婦女,社工們其實也很需要透過各種方式來修復陪伴中的創傷。王怡雯副執行長在發表會時也表示,勵馨在承接生命轉彎處的婦女時,多是以社工的專業來陪伴,雖然也會運用音樂、繪畫等方式,但是工藝的創作與花藝體驗對勵馨來說是第一次,後面更重要的是能否藉此強化心靈的力量。

此外,長期深入婦女重建之路的勵馨,也發展出多元的陪伴服務,針對協助婦女走向自立的過程進行各種嘗試,勵馨臺南的「佐馨室」計畫即是其中一種。「佐馨室」計畫以「女性輔佐女性」為核心精神發展社區教室,是有感於婦女為了要經濟自主,長時間的工作不易兼顧小孩的照顧,創業的風險也高,若能讓有技能的婦女以講師的形式,教導其他婦女,可讓學員在上課的過程中,建立、加強自信心,也因此提高創傷的復元力,作為講師的婦女在體驗經濟盛行的現在,也比較有機會在工作、家庭之間取得平衡。社區教室接下來的重點,是希望可以找到培訓婦女成為講師的機制,也慢慢讓社區教室更為活絡。
 
勵馨基金會王怡雯副執行長(右)與 勵馨台南分事務所陳貞樺主任(左),不僅一同參與工作坊,也於發表會的對談中分享此次合作經驗。(Photo Credit:AKAMU 這地、Photography by PJ Wang) 
 

當工藝介入社會,AKAMU 這地好日學與勵馨合作,提出對社工與婦女的陪伴提案


當聽到「以女性輔佐女性」的社區教室時,設計師林霈安就希望能以此概念進行延伸。其實 AKAMU 與勵馨台南的合作並不是第一次,當初會成立 AKAMU,就是希望能在自身的工藝創作、設計專業之外,找到一條與社會、土地連結的道路。自身的創作的既以女性生命歷程蛻變作為主要出發點之一,也曾參與柬埔寨 NGO 的工藝產品開發計畫、自主規劃前往印度踏場,了解關懷女性的 NGO 與工藝發展現況,持續地進行工藝、設計介入社會的實踐與研究。2018 年原本只是希望申請勵馨基金會的志工,意外開啟了與勵馨基金會合作機會,協助「裂縫微光」展覽的策劃與設計,也開始深入了解受暴/性侵婦女的生命重建歷程,並持續探索可以用什麼樣的形式參與其中。

林霈安認為,當社會生活水準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會更加重視體驗與感受,相較於印度看待工藝,仍是以手作為謀生的工具,工藝中心在台灣工藝的推廣上,是更加注重工藝傳承、也希望以心靈提升的層次進入民眾的生活。AKAMU 的「這地好日學」即是希望透過體驗活動的開設,傳遞品牌精神,也創造作品、工藝與民眾心靈之間的連結。

在與勵馨的討論中,雖然認同以體驗活動帶動社區教室的運作很符合現在的社會趨勢,但也發現到工藝體驗課程,原來對受關懷的婦女與社工而言仍是比較遙遠的。婦女受到內外在因素影響,通常是先滿足「僅僅維持生活」的狀態,不會去想到自己也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雖然勵馨認為婦女也有美化生活的權利,但是這些物品對他們而言往往是昂貴的。
 
相信婦女也擁有美化生活的權利,AKAMU 與勵馨合作讓學員可以製作專屬精美花器,也為自己插一束花,完成可帶回家裝飾生活的作品。(Photo Credit:AKAMU 這地、Photography by PJ Wang)

AKAMU「這地好日學」,作為體驗活動開展的品牌服務,就是針對高壓或焦慮的現代人,提供一個慢下來的空間與時間,僅僅專注於器物與生活的各種樣貌和使用,讓人能擁有自己的「好日 Good days」。

這次在「器物花時間」更邀請花藝師合作,透過工藝創作的工作坊,帶著學員去創作獨特的花器,給予常常需要應付各種狀況的學員,有一個專注創作、喘息與療癒的時光;再由 Sybil-Ho 常日生活主理人何芊澐擔任花藝師,策劃花藝與生活體驗活動,讓學員用自己打造出的花器學習插花,透過花束的整理,妝點生活環境跟心靈。
 

器物需要等待,花著重姿態,所以才有了「器物花時間」


為了降低工藝體驗的門檻,其實設計師林霈安花了不少心力,包含拆解、簡化整個工藝創作的流程,材質的選擇上,也放下過去擅長的媒材陶土,比較大膽的採用以水庫淤泥改質的新式水泥「樂土」。除了細緻的質感有跟陶土類似的質地與工作性之外,樂土快速成形的特質以及簡單的操作,更能讓學員在時間內就有機會看到成品,也有助於避免陶土在製作器物的各個階段可能產生的風險。
 
設計師林霈安將模具製作流程簡化,教導學員以簡單的方式製作模具,打造好看的花器。(Photo Credit:AKAMU 這地、Photography by PJ Wang)

不過即使如此,學員在製作模具、澆灌的過程中,還是有各種想像外的狀況,原來順著已經製作好的版型切割珍珠版製作模具,對於部分還在復原階段、不易集中精神的婦女而言,仍是相當費心的,需要比一般人更長的時間專注製作,也需要關注過程中是否有受挫的感受,課程的進行也需要與勵馨社工的專業陪伴跟鼓舞。
 
勵馨社工在工藝創作過程中與設計師搭配,陪伴婦女給予鼓勵與引導。(Photo Credit:AKAMU 這地、Photography by PJ Wang)

「製作模具的過程是繁瑣且緩慢的,它並不那麼的直覺,甚至需要一些空間感與想像力。直接用手製作並設計,排除了縝密的構圖過程,切割、黏貼、注漿、挖掘……。相信當我們專注在工藝的學習與花草的整理時,就會進入一種非常特別的時間。」設計師林霈安在分享時提到。

「等待」其實是很重要的功課,在澆灌跟等待乾燥的過程中,有些學員為了不讓內模浮起來,只好用筷子緊緊地壓著,一動也不敢動。最後學員們以緊張期待的心情拆開模具時,「拆模的過程就好像開獎一樣」、「製作的過程有點緊張,但是也好療癒」、「啊,我的模具跟我想像的圖案相反」...學員們努力學習的過程,透過等待,在拆模時轉化為歡樂有趣的驚喜。
 
透過等待,學員在拆模後去感受實際看到的成品與自己想像中的差異所帶來的驚喜。(Photo Credit:AKAMU 這地、Photography by PJ Wang)

另一場花藝生活體驗工作坊的策劃,Sybil-Ho 常日生活的主理人何芊澐,特別希望帶給學員們能夠從日常生活裡感受到許多小小美好的方式,然後找到往下一步邁進的勇敢和希望。因此特別挑選有著『開朗、溫馨、陪伴與鼓勵、充滿希望』等含義花語的花材。在介紹花材與做法的過程,也讓學員們知道,其實花並沒有好與壞的比較,而是如何透過整理、修剪、有層次的擺設,讓花與花之間可以綻放出最好的姿態。
 
擅長挖掘、傳遞日常生活中美好的花藝師何芊澐,讓學員認識花材、完成花束。(Photo Credit:AKAMU 這地、Photography by PJ Wang)

「這場活動對我來說是比較特別的,一邊和大家介紹花材與做法,一邊欣賞大家專心的在自己的花器裡完成花束。看著自己喜歡的事情能帶給其他人療癒和幫助,我好像也跟著他們一起被自然祝福了!」花藝師何芊澐在發表會時特別與大家分享。
 
社工在學習花藝的課程中,挑選自己喜歡的花材。(Photo Credit:AKAMU 這地、Photography by PJ Wang)


在工藝中體驗人生,人難免遇到轉彎處,勵馨希望成為那張接住妳、一同面對生命課題的網


對於勵馨而言,透過一系列的體驗,對照到陪伴婦女的生命經驗中,其實是有很多感觸的,「就像器物的製作會需要等待,陪伴婦女也是一樣,很多時候不能急,而是需要等婦女準備好。而當我們在生命轉彎時,面對困難跟挫折,也會有很多需要攤開來修補、整理的地方。」、「不去評斷每一種花的好壞,而是專注在如何讓它呈現最好的姿態,真的讓我們非常有感覺。」「勵馨一直很希望能夠成為接住受暴婦女、目睹兒同的網,婦女如果願意給我們機會,我們會非常希望能夠一起參與在重建的過程中。」「在這樣的生命經驗裡,也很慶幸自己成為一個知道如何陪伴以及被陪伴的人。」勵馨基副執行長、台南分事務所主任分享時提到。


Hand Craft, Heart Blomming 工藝界期許攜手社福界創造更多跨界可能


在計畫發表會對談的最後,AKAMU 設計師林霈安特別感謝工藝中心的「希望工程- iFull 計畫」,還有提案評選時,能夠用非常開創跟包容的眼光接受 AKAMU 這地與勵馨的提案,才有機會促成今天大家能夠齊聚一堂,完成這件美好的事情。就如同工藝中心技術組姚仁寬組長在發表會致詞時所說的「工藝是透過手跟心的探索,提升心靈的美好,不因外在環境的變化而流失。而這個計畫則是希望透過各界的共同參與,把很多一點點的美好聚集在一起,成就讓社會更美好的力量。」
 
AKAMU、Sybil-Ho 常日生活與勵馨基金會的跨界合作(Photo Credit:AKAMU 這地、Photography by PJ Wang)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