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工業 Industrial

透過設計看見新聞媒體的本質!白輻射影像操刀 「原視新聞節目包裝」 獲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

2022 年「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於去年 12 月 2 日揭曉,白輻射影像和原住民族電視台以「原視新聞節目包裝」勇奪「傳達設計類年度最佳設計」,這是第一次有新聞台節目包裝入圍和得獎。過往在他人眼裡原視是部落的瞭望台,而如今他們除了想讓大家聽到原住民族的聲音,更想與外界銜接,轉型成海納百川的新聞台。
 
推動這一切發生的原視每日新聞製作人 Yaway Maya(李玲玲)及白輻射影像藝術總監洪鈺堂齊聚一堂,與我們分享這一路的心路歷程,除了設計理念,也有轉變過程中所遇到的陣痛,並藉由設計對新聞媒體的反思。

Yaway 想要將每日新聞改版的契機?鈺堂認為相較過中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Yaway Maya(後簡稱 YA)原視每日新聞顧名思義就是深耕原住民族的新聞台,初期開台時,原住民族為台灣社會族群板塊的弱勢,沒有發聲的管道,我們的任務是讓原住民族的聲音被聽見,然而今年已經是第 17 年了,應該要去思考,如何站穩腳步,放眼世界。
 
原視每日新聞製作人 Yaway Maya 李玲玲。(Photography by 林政億)

放眼國際並非不報導原住民的議題了,而是過去都只有原住民才會轉到這台,如今我們想讓非原住民的觀眾可以加入我們,變成我們的觀眾。原民的議題可以小到部落生活,大到國家人權體制,深入部落,同樣能擁有宏觀的視角,這是我接任每日新聞製作人後提出的想法。

原視屬於公共媒體沒有商業問題,一直以來都專注在內容本質上,但「公共」並非「公家」,該如何在求穩的這條路上,不流於沉痾及安逸?新聞自由的冒險精神,可以在隨著台灣社會整體的多元與轉變中,不甘於原地踏步的企圖,希望能在版面與品牌塑造上更向前一步。

洪鈺堂(後簡稱鈺):過去的介面沒有不好用,但是可以更去蕪存菁的點出電視台的識別度。我常常在想,如果把新聞台主播的臉與 Logo 遮起來,觀眾能夠分辨是哪一台的新聞嗎?
 
白輻射影像藝術總監洪鈺堂。(Photo Credit:白輻射影像 提供)

同時畫面上過量的資訊,會影響一個媒體傳遞資訊的精準度。台灣的觀眾其實已經被餵養習慣了新聞應該要娛樂化,我曾發現新聞播報旁邊的跑馬燈,竟是本日星座運勢!這同時也考驗著電視台對新聞自身角色的把關,身為第四權的同時,我們應該要如何拿捏新聞觀眾流量與消費者的胃口?
 
希望能夠藉由設計改變觀眾的閱聽習慣,我相信不是台灣人不能接受,而是沒有人這麼做過,不知道原來這樣做也不錯。
 
 

那設計的主要靈感跟核心來自於哪裡呢?



鈺:白輻射影像為每日新聞三個重點篇章重新定調視覺意象,包含午安報新聞、晚安報新聞、山海氣象,分別以土地、山脈、海洋做連結。

我們在資料搜集的時候下了很多功夫,大部分的人都存在原住民是在地的、草根的族群認知落差,然而台灣是南島語系的發源地,原住民本身就代表著一個走出外面的起始。團隊以第一人稱視角觀看原民社會,以部落的日常作為核心,從腳下的土地、眼前的山脈、鏡頭拉遠到遠方的人與自然一線,提醒著觀眾,這些滋養台灣的原生自然元素代表著,在同樣土地上生存的還有許多不同族群。

YA:當時我提供設計團隊南島語系共同古語詞彙「mata」(註:意指眼睛),希望以此出發,mata 在原住民族的圖騰中也時常出現,原視的 Logo 中間也是一個眼睛,算是我們共同的符號記憶。
 
以原住民之眼、觀看符號的菱形,來作為觀看在地和國際新聞事件的視野。(Photo Credit:白輻射影像 提供)

鈺:對,在畫面中有些是具象的眼睛,有些則用抽象的菱形符號代替。午間新聞主要以國內在地事件為主,畫面從田野土壤開始,菱形所框出的田野藍圖,以原住民族傳統物產——小米為意象,流動的過程加入魯凱族圖騰的紅、綠、黃、黑,最後方形田地匯聚成菱形的眼睛,象徵著每個故事都是源於每一個人的腳下、與生活息息相關;原民台的晚間新聞則以國際事件、趨勢議題為主,融入了泰雅及布農族的射日神話,從山岳脈動起伏開始,加入泰雅族傳統服飾的冷冽黃、黑、藍、金色彩,最後菱形的太陽從山中緩緩升起,呼應新聞看向國際事件的觀點高度。
 
午間鏡面以土地為靈感,注意腳下發生的事情;播報新聞時的畫面也捨去了過往過多的資訊,聚焦在該則新聞上。(Photo Credit:白輻射影像 提供)
晚間新聞以國際事件和趨勢議題為主,以山的型模樣,象徵觀點的高度。(Photo Credit:白輻射影像 提供)
晚間新聞的鏡面,以山的脈動,來創造出新聞脈動的節奏。(Photo Credit:白輻射影像 提供)

山海氣象的開場影像中,以靠海維生的達悟族為設計核心,由海洋、天空、雲朵勾勒海面到世界的維度,我個人也很喜歡拼板舟前似太陽光芒向外放射的圖騰,在雅美達悟族裡的傳統船眼紋,具有保護平安指引方向的神聖內涵。
 
另外畫面設計都以微觀到宏觀,從豐富的植被拉遠到田野;從滾動的石頭到岩紋裂縫再到山脈;從小舟滑過湖水到飛魚到海面,象徵著從部落走向更寬廣的國際舞台,是我們很喜歡的巧思。
 
播報氣象的鏡面,以山海為概念,透過自然的光影和倒影,來呈現事件真實性的不同面向。(Photo Credit:白輻射影像 提供)

YA:這個概念其實跟我們每日新聞的理念不謀而合。原視記者並不多,但是採訪涵蓋的地方是全台媒體中範圍最大的,但我常鼓勵他們,新聞工作要從小地方挖掘,要貼近大眾,先讓別人共感後才能發揮影響力。我很自豪,今年我們製作的「原鄉快篩孤島現象」系列報導入圍卓越新聞獎突發新聞獎,疫情初始,當城市中一公里有十家以上的藥局可以買快篩,全台許多幅員遼闊的原鄉部落,可能連一家購買藥局都沒有,原住民的健康因為地緣暴露在危險之中,在報導的推動下,衛福部也有了執行改善。我想這就是新聞存在的價值與力量,剛好呼應了動畫中由微觀到宏觀的設計理念。

(Credit:白輻射影像 提供)
 

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溝通上的火花?



YA:因為我曾經當過設計編輯,了解設計人的想法,所以跟白輻射影像的溝通上是非常順暢的,但執行時間非常短,但他與團隊卻能在這麼狹迫的時限內,做出幾乎完美的作品。我的困難主要在體制內與體制外的雙向溝通,如何說服其他人一起相信我,這件事是值得大家一起去期待的。
 
原視相比於其他職場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非常專注在族群事務上,這是原視的優勢。但我是原漢混血,14 年來的新聞生涯中,大多都待在商業媒體,期間我也同時關注原住民議題,擔任各地駐地的專題記者,當我回到原視每日新聞接任製作人時,會有人覺得我的作風很不「原住民」,然而這不代表我不愛自身族群的文化,在時代流轉快速的當代,我認為原視作為公共媒體可以擁有向前邁進的勇氣。初期提案時,內部的人常會問我:「這樣改,會不會不夠原民?」的確之前沒有不好,但我們想嘗試可不可以有更好的空間。
 
面對內部的不同意見,我可以理解,因為不知道做出來是怎樣,沒有辦法想像,這也是我第一次執行新聞節目鏡面的改版,所以我願意一步一步學習、耐心溝通。但上線後,成品會說話,加上這次入圍金點設計獎最佳年度設計,相信大家漸漸可以理解到好的設計,能帶來新氣象。
 
以山脈自然景觀加入設計,並取用各族圖騰所使用的代表性色彩,創造出宏觀的意象。(Photo Credit:白輻射影像 提供)

鈺:Yaway 承受的壓力比較大,她整合了內部的溝通和聲音,給予我很大的空間。
 
相較其他類型的設計,新聞有它的功能性,更需考慮實用面上的東西,不是設計得很美就行,除了是一個漂亮的轉場,播報時亦要符合新聞的規矩。設計常在談,如何美又好用,我認為好用是要照顧到使用的人,也要為未來設想。
 
例如說,播報新聞時需要許多的鏡面分割框,連線畫面等等,我們必須考慮工程部製作實務上的困難、導播使用習慣,最後設計了數種開框組合去符合播報習慣;雖設計了新的標準字,但字幕有固定的字型,共同使用時如何保有共同的識別性。晚間新聞我們原本以冷冽的銀色為底,標題是灰白色,後來考慮到閱讀性,做了微幅的調整。對我來說,中間過程比較多在討論實務跟設計如何結合。
 
了解每日新聞台的製播流程,是需要與不同部門夥伴共同協力完成,這個過程一定是辛苦的,因為我們需要克服的是與過往截然不同的習慣,但我們都有著同樣的共識,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當下,電視新聞記者仍然肩負傳遞事件脈絡的使命,好的內容值得設計帶出它更多的價值。設計與製播從不同的語言開始逐漸靠近,過程中的理解與信任,這份願意嘗試的勇氣,也希望可以影響更多公共機關創新的慾望。
 
單元焦點以菱形為基礎,加入原住民文化,如紡織、木作等,強化文化識別,連結單元焦點的內容屬性。(Photo Credit:白輻射影像 提供)
 

期待這次的合作帶來的效應?



鈺:乾淨的新聞介面,國外很常見,台灣目前應該就屬原視的每日新聞。我平常看新聞時常希望不要都只報導行車記錄器,不用刻意綜藝化去娛樂觀眾,讓新聞主角透過設計回歸到內容本身就好。所以藉著這次與原視的合作,把內心認為新聞應有的樣子做出來。也希望透過設計,讓別人看見原視想要走向人群的決心。
 
YA:鈺堂前面說的,一個畫面總是塞很多訊息,這個我也在這次改版很有感觸。過去我身為新聞人,能夠理解新聞畫面上為什麼要放這麼多東西,因為我們想把知道的通通告訴你們,太多想說的,新聞一小時可能說不完,那就左邊放一個,右邊放一個,每個都要用顏色 highlight。
 
設計的討論過程中,我也會問自己,那麼多訊息真的都有如實地傳達給該收到訊息的人嗎?是不是可以在編輯採訪這端就先過篩好要給觀眾的東西?簡潔不只在版面上的設計,對於我們來說是取捨功課,先做了反思與消化,再把最重要的資訊擺在一眼能看到的位子。大家不需要一天看一百則快訊,只需要十則切身相關的就夠了。
 
上線後,也有聽到友台討論:「原視都能做到這樣,我們為什麼不行?」我想這是一個契機,設計帶來的除了新穎吸睛的畫面,還有推進同業發展的動能,不知道原視會不會變成拓荒者,但是看見金點設計獎入圍後記者們認同欣慰的神情,那正是原視每日新聞走向國際所需的凝聚力與自信。在獲得年度最佳設計,更能肯定我們的努力和方向是正確的。
 
以新聞之眼的意象,呈現新的觀點、不同的視角,還有更廣的視野。(Photo Credit:白輻射影像 提供)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