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晝之夜、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新一代設計展等大型活動,到台北流行音樂中心醞釀台灣聲音藝術聚落,南港區就像一條海納養分的新興長河,由前瞻而新鮮的藝文活動與展會一點一滴流動與沉積出新貌,而「The Place Taipei 南港老爺行旅」更是推動藝術設計與在地連結的重要動力。
繼去(2023)年推出「RE:AND藝術設計博覽會」,展開一連串藝術與設計的叩問之後,今年南港老爺行旅再次攜手設計浪人 Chad Liu 擔任策展人打造《ΔDesignArt 2024》設計藝術展會,於上週末(6/14-6/16)敞開 15 間房間,走入藝術與設計之間寬闊多元的光譜,在逾 30 位設計藝術創作者作品裡悠遊,包含 DESIGNART TOKYO 策展人青木昭夫(Aoki Akio)帶來 DESIGNART TOKYO 重量級創作者之作;一間一世界,無任何框架與束縛,免費開放公眾參觀,邀請大家一起來回討論「什麼是 DesignArt」。
本次 MOT TIMS 明日誌邀請《ΔDesignArt 2024》策展人設計浪人 Chad Liu 與主辦單位南港老爺行旅營運總監洪郁甄 Roni Hung ,分享 DesignArt 在世界與台灣的趨勢、未來的可能性,以及對於南港一帶孵化設計創新及藝術靈感的觀察等。
ROOM 1214|DESIGNART TOKYO,野村仁衣那 《Life Through Holes》以孔隙填滿日常風景中生活物件的表面,探討人和事物間的關係。(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Kura Yang)
展示 DesignArt 多元精彩的無框創意
《ΔDesignArt 2024》15 個展間、3 場對談沙龍順利落幕,由主辦單位南港老爺行旅攜手策展人設計浪人 Chad Liu 以開放多元的態度,讓客房私領域轉為藝術公領域,將藝術與設計之間無法明確定義的 DesignArt ,在一間間明亮空間中各有姿態地面向眾人,消融場域限制,成為靈感集散地。
ROOM 1212|messagingleaving。(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ROOM 1212|messagingleaving。(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設計浪人 Chad Liu 談及策展《ΔDesignArt》的初衷,也回溯至歐美、日本與台灣早期的設計藝廊開始聊起,二十幾年前成立但是已倒閉的「清庭」以及當時日本幾間設計藝廊是引領他逐步勾勒「設計藝廊」、「DesignArt」清晰輪廓的起始點,他分享:「歐美發展比較成熟,像是邁阿密的 Design Miami、比利時的Collectible、米蘭的 Salone del Mobile Milano 等都展出設計師的藝術創作。」
ROOM 1207|HOMOPLEASURE by 登曼波 Manbo Key。(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ROOM 1207|HOMOPLEASURE by 登曼波 Manbo Key。(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受日本設計影響甚深的台灣,當然得提及 2017 年發起的 DESIGNART TOKYO。設計浪人 Chad Liu 分享,DesignArt 是特別造出來的字詞,早期從歐美開始提倡、慢慢發酵,DESIGNART TOKYO 策展人青木昭夫將這個詞引入東京,創造出新的展會,聚集許多在設計與藝術之間的作品,當然也有一些純藝術、純設計的存在。
ROOM 1205|衣.ZIP。(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擁有工業設計背景的設計浪人 Chad Liu 本來就喜歡到世界各地看產品、物件,親身參與 DESIGNART TOKYO 好幾年之後,他開始思考「台灣有沒有 DesignArt?台灣的 DesignArt 是什麼?」剛好這一次有機會和「The Place Taipei 南港老爺行旅」合作,《ΔDesignArt》便應運而生。或許正因為無法定義,反而擁有最大的可能性,設計浪人 Chad Liu 也補充:「Δ(Delta) 符號在數學裡經常用來表示值的變化,其實像台灣現在的環境,當我們在談設計與藝術,在裡面加入某一個東西就可能長出不同面貌,像是這次有工藝、推測、花藝、酷兒、實驗、印刷、裝幀、物件等。」
ROOM 1214|DESIGNART TOKYO。(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Kura Yang)
野村仁衣那 《Life Through Holes》以孔隙填滿日常風景中生活物件的表面,探討人和事物間的關係。(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Kura Yang)
HONOKA的TATAMI ReFAB PROJECT將廢棄榻榻米新生成現代家具與家飾,此系列獲得2023米蘭家具展SaloneSatellite首獎。(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Kura Yang)
而首場對談沙龍的關鍵字 Collectible Design 也是《ΔDesignArt》展會的重點之一。正如設計浪人 Chad Liu 所思考的:「設計已經不只是為「解決問題」而生,也可以從自身設計觀點進行創作,這已是世界趨勢。」他將 Collectible Design 定義為「收藏型設計」,希望像《ΔDesignArt》這樣的展覽能協助台灣設計師的藝術作品,進入收藏型設計市場,推動形成台灣設計畫廊(Design Gallery)的趨勢。
ROOM 1206|王譽霖、周霽恩。(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設計系學生藝術沙龍|林庭慧、桂語謙作品《Oral Higym Presentation》。(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黃博暄呈現「VacLab 真空雕塑實驗傢俱系列」。(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讓飯店成為展示創意的平台
本次主辦單位老爺酒店集團旗下的設計酒店品牌「The Place 老爺行旅」以「Fun、Fusion、Fashion」為品牌核心價值,致力於透過創意帶給旅人驚喜與樂趣,第三間坐落台北金融科技園區的南港老爺行旅,乘著近年來眾多藝文活動在南港周遭發展起來的趨勢,也期盼成為一個平台,為這個區域引入軟性的議題、注入柔和的藝文能量。
ROOM 1213|DESIGNissue|韓國創作者 Kim Boseol 習慣在海邊觀察各種沖刷至岸上的自然物件,這些斑駁卻來自未知遠方的石塊、漂流木,猶如擁有不同歷史文化的林地背景,著迷於歐洲藝術的他,希望能藉助像文藝復興(renaissance)起源的精神,對這些自然物件發起微小的文藝復興革命,以油畫般的質感賦予石塊全新的質地,期望創造一種介於實用與非實用之間的功能性,令人在接觸這些作品的美感瞬間產生了全新的想像。(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ROOM 1213|DESIGNissue|CIZ project 以草月流打破傳統花藝框架的型式探索當代花藝的可能性,揉合創作脈絡中產品設計專攻家飾與執行精品品牌花藝服務的經驗,CIZ的花藝創作總能看見一種空間結構感與獨有的精緻氛圍;本次將以飯店元素為靈感進行創作,以及首次展出山林觀察系列的動力雕塑,並和古的木(@guwood.store)收藏的百年奇木聯手創作,展現當代花藝空間中流動的詩性。 (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ROOM 1204|葉忠宜 ft. Mo_&_A。(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