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生活風格 Lifestyle

在台南新化,將歷史街區打造成一座訴說地方生活故事的博物館

在城市發展的步調裡,文化資產與在地故事常無意間,悄悄地在新鮮事的浪潮中被捲去。

 

台南新化老街上,東西兩側分別矗立著現代主義及仿巴洛克式兩大風格的建築,代表著百年前小鎮的富裕過往。然而,隨著時光推移,一棟棟建築逐漸老化,世代累積的文化不斷流失,被掏空的老屋失去靈魂,如此精彩的老街誰來探討?新化生活的記憶該如何延續?走過繁華的光景又該如何重現風華呢?
文字/林竹方 攝影/Kris
 
「一直到現在,還有曾讓楊振宗先生碾過米的客人,特地來新化,就是為了看看米店。」現任米店店長吳匯亨,分享著管理米店的點滴趣事。
 
位在新化老街上的晉發米穀商店,於清同治11年(1872)開業,左側騎樓尚有二次大戰軍機掃射過的痕跡。走進米穀商店,櫃檯後方的牆上掛著一面黑板,上頭有粉筆字留下的各組密碼,這些字跡是第四代經營者楊振宗當時所寫下,而神祕的數字則是當時賒米的紀錄。以前日子困苦的家庭有時會到米店賒米,楊振宗樂於將資源提供給有需要的人,賒米不求即時還賬,所以黑板上充斥著許多的呆帳。
 
巡迷,在歷史街區「巡」回生活
 
一代傳過一代的晉發米穀商店,當第四代楊振宗及第五代楊明憲經營者相繼過世後,這座傳承無人的百年商店,不忍家族心血戛然而止,便找上了耕耘地方近十年的社造團隊──拾荒流工作室。接下了這個百年招牌,如何使這座失修的檜木碾米機能夠運轉,便是團隊的首要任務之一。每座碾米機都因應著碾米廠有著自己的模樣,走過百年歲月的碾米機,要找到能夠維修的師傅以及適用的零件都是高難度的挑戰。
 
2019年年初,以新化歷史街區「米」的創生群眾募資計劃──「巡迷」上線開跑,最終募得一百四十多萬元,不僅舉辦多場的米食文化活動,現在,成功運轉的碾米機更是訴說這間百年米店的最佳代言人。
 
對於務農的人來說,「巡田水」是一個平凡不過的日常,這個工作簡單,就是需要花時間和費心思。「巡迷」正是抱著如農人般巡水田的態度,在歷史街區的巷弄中重新感受新化豐厚的生活記憶,將新化平凡的日常,透過一幢幢充滿歷史價值的老屋,寫下一篇又一篇動人的故事。


老街本身即為一座展示新化生活的博物館。(Photo Credit:地味手帖、Photography by Kris)
 
留屋,留人,留文化
 
在背後推動募資計畫的,正是2010年來到這裡、擔任新化社區營造協會總幹事的許明揚。
 
2011年,他因協會制度的限制決定成立「拾荒流工作室」,2014年與地方居民經歷了「龍燈農藥廠」事件,風風雨雨的幾年過去,回首一路的起伏跌宕,讓許明揚於2015年決心給自己和工作室一段沉澱的時間。這些留白的日子直到2017年8月,許明揚決定將能量再度聚焦於新化街區,並成立了「山海屯社會企業」,致力將新化打造成一座能訴說地方生活故事的博物館。


山海屯社會企業團隊。(Photo Credit:地味手帖、Photography by Kris)
 
既然是座博物館,展示空間便是重要的關鍵因素。團隊以社造結合不動產投資經營的地方創生策略,第一步便是取得歷史空間的經營權。經過幾次與屋主交涉失敗的經驗,許明揚和團隊決定改變談話的方式,直接從老屋的角度切入,使屋主了解,除了可以收得租金之餘,房子還可以得到妥善的照顧,不僅解決房屋壁癌的困擾,電路也更新了,更透過展示找回屋子的故事,保留屋主過往懷念的一切。目前在新化歷史街區裡,山海屯已經取得五棟老屋、至少十年的使用權。
 
有了展示空間,接著就是各個空間的策展人。晉發米穀商店主要作為米糧文化的推廣、長泰西藥房化身為農創空間與人文講堂、陳清傳故居則為棒球名人展示空間、梁道故居則為山海屯的辦公空間,未來部分空間也規劃為共同工作空間,甚至是夜間快閃酒吧使用。「目前我們正在整修的針車行,屋主是一位在地耆老,看見這幾年我們在做的事,直接購入老屋,交給山海屯修繕與營運,真的很感動!」整修中的針車行,未來預計作為布與縫紉的文化推廣基地。
 
地方生活故事博物館,正逐步成型,許明揚期盼藉由這些空間的營運,創造更多青年就業與團隊進駐,人留的住,文化也才留的住,典藏街區文化的同時,又能為老街帶來新的氣象。


(左)長泰西藥房化身為一座辦理展覽、講座的文化推廣空間。(右)今年長泰西藥房展出的陶瓷作品,也是由落腳新化的「湛露工作室」藝術團隊製作。(Photo Credit:地味手帖、Photography by Kris
 
聊聊真新化,優雅與溫吞
 
「我推動這個計畫時,心裡想著一個新世界。我的計畫總能用一種和諧而不悲傷的生活方式,讓我的信仰重新變得鮮活。」回想踏入社造工作的初心起念,許明揚分享當初研究所畢業、踏入社會工作的前夕,影響他深遠的《志工企業家:提昇人類社會的力量》這本書,讓他決定「勇敢出來做點事」。
 
即便他與團隊成員大多非在地人,都有著不怕挑戰的韌性,也因此更能發掘新化的價值。他們眼中的新化如同一位帶點年紀、文質彬彬的老仕紳,因為日本時代奠基的現代化發展而有著自己的個性,「優雅與溫吞」更是許明揚感受到的新化性格。


老街上,隱藏著通往傳統菜市場的路徑。(Photo Credit:地味手帖、Photography by Kris
 
未來,他們將以新化這座生活故事博物館,成為台20線深度旅行的起點;接下來,團隊亦會投身於台南左鎮聚落,這個人口外流與老化問題嚴重的地方,希望藉由新化歷史街區的經驗,帶給左鎮不一樣的可能,串起台南不同體驗的旅遊廊道。

文章原標題:《用街屋,尋回地方生活的可能》



▌新書資訊
書名:《地味手帖 NO.01 地方個性─創造地域生活感的人與事》
出版社:裏路文化
購書管道:博客來金石堂誠品網路書店、及各大實體書店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