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台灣設計展「西市場」主展區亮點!百年古蹟再現風華、三大策展內容一次看
2024台灣設計展匯集上百位設計師,共同勾勒出臺南從過去至未來的不同面向。主展區除了南美2館,還有整修完畢的百年古蹟「西市場」與毗鄰的「香蕉倉庫」,一起來看此區中A7至A9的主題展覽亮點。
今年以「是台南,當是未來」為主題的2024台灣設計展,於10月26日至11月10日盛大登場!除了在「臺南市美術館2 館、西市場和香蕉倉庫」的主展區,衛星展區也串連321巷藝術聚落、藍晒圖文創園區、臺南車站、孔廟商圈和永樂市場等七個場域,呈現豐富多元的展覽及相關活動。
延伸閱讀>> 主展區「臺南市美術館2館」A1-A6 展區整理
延伸閱讀>> 主展區「臺南市美術館2館」A1-A6 展區整理
以9大主題策劃的主展區,從傳統產業、前瞻產業及設計導入城市等面向,展示臺南的發展演變與未來展望,也引領民眾深入感受、認識這座老城400年來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中乘著設計展打開的古蹟空間西市場和香蕉倉庫,呈現了9大主題中A7至A9的三項,包括聚焦常民生活中吃和穿面向的「踅台南.造市場」、結合數位和霓虹裝置看見傳統市場未來的「踅se̍h西市」,以及挖掘布市過往歷史風華的「西門布市」,本篇聚焦西市場展區,一起來看這三大主題的展覽亮點!
修復完工的西市場為今年2024台灣設計展的主展場之一,其設有老虎窗的馬薩式屋頂為外觀的一大亮點。(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Kura Yang)

踅se̍h西市|數位與傳統工藝的融合
坐落台南西門路、中正路、正興街與國華街街區的「西市場」,在百年前曾是港口,日治時期1905年開始興建第一代木構的西市場,各式食材百貨都可以在這裡買到,是台南當時最具規模的新式市場,本館南側的香蕉倉庫更是台灣最早有冷藏設備的倉庫之一,後來西市場加入摩登元素整修、增建外廓,並在東側中庭噴水池周圍建造回字形、以日常用品店舖為主的淺草商場,熱鬧非凡;而隨著戰後訂製服飾的需求減少與1990年代的都市開發,西市場和周遭的商圈逐漸式微而沒落。經過近年來的修復改建工程,這個承載許多老臺南人記憶的「大菜市」,終於乘著今年的2024台灣設計展再現其年代風華。
西市場北翼的牆上結合數位影像,呈現《從前有座噴水池》。(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Kura Yang)

由艸非火工作室策劃的「踅se̍h西」,邀請民眾一起從「留下的」找回「失去的」,一起邁向「未來」、思考台南的可能性:在西市場摩登的本館外,入口處設置了《吆喝門》,讓傳統市場的吆喝聲喚起人們對於傳統市場的熟悉感;攜手霓虹燈師傅、以復古兼具未來的賽博龐克風格打《招牌 Cyber》,展示不同年代的招牌,隱喻招牌數量與人氣的關係性;建築一側外牆上的六面螢幕則呈現《從前有座噴水池》,以數位方式讓人們看見被歷史遺忘、藏於西市場內的噴水池。
當代意象結合傳統工藝打造的霓虹拱門。(Photo Credit:設計研究院)

西市場內也與店家合作「小招牌計畫 」,結合店家的代表物件做成迷你霓虹燈,讓民眾探訪的同時,也能體驗尋寶的趣味;「大招牌計畫」則於高興西服旁的暗巷,以跑馬燈和符號圖像展開不同的招牌想像。

藏於布商店舖中的小招牌計畫。(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Kura Yang)
高興西服旁暗巷中的大招牌計畫。(Photo Credit:設計研究院)



踅台南.造市場|展期限定的虛擬臺南新品牌
格式設計攜手台灣美食技術交流協會和歐可立克企業有限公司,在西市場與香蕉倉庫策劃了「踅台南.造市場」,策展團隊將百年古蹟西市場作為地方主題館,以「吃」和「穿」這兩項生活軸線為切角,邀集飲食、時尚、設計領域的創作者們,實際造訪台南進行研究與採集,從沿海、平原到丘陵延展出台南獨特的飲食風土與紡織產業面貌,透過五個子內容「SFP品牌概念店、SFP南食計畫、SFP南服計畫、甜甜夢、穿越西市場」,讓民眾能透過親近的生活元素,感受豐富而多元的台南魅力與新的台南食衣印象。
「踅台南.造市場」策展以溯源為起頭。(Photo Credit:設計研究院)

一進展場迎來的便是展期限定的「SFP品牌概念店」(SFP:South Food / Fabric Project),以選品店為開場,透過與在地品牌和店家的合作,彰顯設計思考與製造(Making)的意涵,並落實場域蘊含的買辦功能,像是與TCRC聯名的台南牛肉湯雞尾酒、白河蓮藕高粱調酒,與蜷尾家聯名的玉井芒果竹炭冰沙、大內酪梨布丁雪貝等特色美食,以及和三個在地服飾品牌合作的設計服飾。






「SFP南食計畫」與「SFP南服計畫」便展現概念店商品背後的產製過程,兩計畫分別從台南的「飲食」與「時尚」範疇中溯源,攜手多位不同領域的創作者,爬梳田調台南的風土食材進而研發獨特調味料和食品、聚焦發展歷史深長的在地紡織產業,打造環保永續的服飾和生活物件,共同勾勒出未來城市生活的新光景。









西門布市|發掘淺草商圈到西門商場至今的歲月寶藏
西門路和正興街相交街角上,坐落著西市場的外廓賣店,經修復後恢復其美麗的外貌,外牆展示著「西市場」文字和鮑魚飾等浮雕,彰顯過往的年代風華,而被西市場L型的外廓店和中央棟古蹟包圍在中央的,便是南台灣最大的布市「西門商場」。
西市場外廓賣店立面保有裝飾藝術風格的元素,此處也是「西門商場」的主入口。(Photo Credit:設計研究院)

南台灣最大的布市便藏於西門商場之中。(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Kura Yang)



由形構設計和Path & Landforms策劃的「西門布市」,便將西門商場入口的古蹟穿廊暫時清空,以鋼材形塑出布料飄動印象的展牆,介紹展示布市百年來的變遷歷程:此地原為一片日式庭院,中央有噴水池,回字型連棟建築從淺草商圈到西門商場,歷經百貨興起、成衣普及、古蹟改建和疫情肆虐等階段,近年來透過城市美學計畫,重新打開這開放又隱密的商場、活化入口及巷弄,打造出一座城市博物館,只要掃描地面上的QR Code,便能知曉藏於空間中的時代故事。
「西門布市」的入口意象為可以集會的小廣場。 (Photo Credit:設計研究院)

展覽以多種裝置陳列述說空間故事;西市場歷史庭院照也對應出時空轉變下空間的變化。(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Kura Yang)
臺南火車站衛星展區之一的「台南.進站中」。(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Kura Yang)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Kura Yang)
在這整修過渡期中,設計團隊以優化服務中心、整合指標等為改造為核心,結合照明映出挑高大廳的優雅氣度;透過半透材質、露出縫隙的鷹架,讓古樸的古蹟立面微露,模組化的施工圍籬在修復完工後也能重新利用,而這些臨時設施和月台上的植栽不僅美化了正在改造的場域,也為這古都車站增添一股生活感。
車站月台一隅。(Photo Credit:設計研究院)
透過半透明圍籬和植栽等臨時設施,未施工中的場域美化。(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Kura Yang)
臺南火車站融入當代元素的同時也正逐步恢復其古蹟建築風華。(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Kura Yang)



西市場和香蕉倉庫的古蹟建築耗費數年修復改建, 終於乘著今年台灣設計展呈現其華麗轉身之姿、正式向民眾亮相;而另一個正在轉變的古蹟空間——臺南火車站,也在此次展會中作為衛星展區,展現新舊併融的面貌。
衛星展區「台南.進站中」|逐漸顯露的古蹟風華
臺南火車站在日治時期是第二座有洋式旅館的鐵道車站,也是目前唯一在站內保有鐵道旅館的古蹟車站,本埠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攜手博瀚設計、府丞工程有限公司,在此次台灣設計展中,於臺南火車站 1 樓策劃衛星展區之一的「台南.進站中」,讓民眾使用車站的同時也能看見逐漸袒露的古蹟風華。


在這整修過渡期中,設計團隊以優化服務中心、整合指標等為改造為核心,結合照明映出挑高大廳的優雅氣度;透過半透材質、露出縫隙的鷹架,讓古樸的古蹟立面微露,模組化的施工圍籬在修復完工後也能重新利用,而這些臨時設施和月台上的植栽不僅美化了正在改造的場域,也為這古都車站增添一股生活感。



2024台灣設計展
展期|2024年 10月26日(六)至11月10日(日)
主展區 | 臺南市美術館2館、西市場、香蕉倉庫
衛星展區 | 321巷藝術聚落、藍晒圖文創園區、愛國婦人會館、臺南車站、孔廟商圈、國華友愛商圈、永樂市場
設計響應 | 全市響應
設計食堂 | 淺草多功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