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建築師雜誌》頒布第 62 屆進步建築獎,基隆新海港大樓為台再續奪獎氣勢!
繼去年高雄港埠旅運中心概念設計強勢奪獎,邁入第 62 屆的美國《建築師雜誌》(ARCHITECT Magazine)之進步建築獎(Progressive Architecture Awards),得獎名單上又再次見到台灣新地標的身影了!
延續去年的好彩頭,這座由美國 Neil M. Denari Architects(簡稱 NMDA)團隊打造的「基隆新海港大樓」(New Keelung Harbor Service Building),在競爭激烈的創新概念建築中,同樣躋身為今年 6 座得獎項目之一員;而這 6 個得獎者的設計團隊,個個可都來頭不小!例如美國知名的 NADAAA 建築事務所、普立茲克大師 Richard Meier、還有一口氣包下 2 座獎項的丹麥 BIG 建築事務所(Bjarke Ingels Group)皆列在其中!
不同於已列為歷史古蹟、保有日據時期濃濃復古風的老海港大樓,新海港大樓的出現,無疑是將為基隆港周邊帶來新一波的人潮與觀光商機。
由 NMDA 與宗邁建築師事務所聯合打造的新海港大樓,它的三角地段總佔地超過 10 萬平方公尺,而 230 公尺高、三層樓的主建築則集結辦公區域、購物中心、登船通道和公共廣場等用途,每一層樓將以不同的設計形式呈現。
在這塊被戲稱是「雨港」的海運樞紐,有著近山、面海、多雨的地理特色,故 NMDA 在設計及規劃上,便以這些屬於基隆當地的獨特景象為靈感來源,揉合色彩、素材及形體等方式,將新海港大樓塑造成一座「無規則」的幾何建築,企圖為基隆港一掃陰鬱、沈重之感。
為型體平衡和視野上考量,大樓最高層採懸臂式設計,內部以餐廳空間為主,往下則延伸至辦公用途之區域。
下層有著以錯綜蜿蜒型態、而被稱呼為「鞋帶」的人行道與公眾空地。
新海港大樓即使是窗格設計,也以斜排交織來凸顯出不規則的樣貌。
中央廣場擁有通風、採光良好的環境,並大膽使用海水綠(Seafoam Green)及淡黃綠(Chartreuse,以沙特勒兹酒來命名之色)此 2 色來點綴,既象徵海港的遼闊,亦使基隆港注入明亮活力的氣氛。
新海港大樓原預定今年完工,然因經費等因素而一度延宕,未來預計 2018 年落成。想要看到基隆最新穎的設計地標雖然要再等等,不過對於建築迷來說還是挺值得的!
而與海港大樓並列進步建築獎殊榮的,還有哪些知名的團隊與設計呢?快跟著繼續往下一探吧!
獲得榮譽獎、位在中國內蒙古的 Ordos 20+10 Office Complex,是由 NADAAA 與 Himma Studio 聯手合作。5 個立方建築體,乍看以特殊而不規則的角度坐落其中,卻是為因應烈日照射所採取的設計,如此更能對付當地極端的天氣變化,並增進環保效益。
我們曾於去年介紹、坡型建築見長的 BIG 建築事務所,即將在丹麥阿邁厄島所興建的《Amager Bakke》(Amager Resource Center)回收能源廠,結合垃圾焚燒發電與滑雪及攀岩等極限運動場地的設計,體現了經濟、社會和環境多元兼顧的建築新境界。
位在墨西哥城的 Reforma Towers,由 Richard Meier & Partners Architects 與 Diametro Arquitectos 合作,是包含 40 層辦公大樓和 27 層飯店設施的一體兩座混合項目。從概念圖上的白色外型、中央庭院及大量的玻璃帷幕不難看出 Richard Meier 以往所擅長的風格設計。
延續去年的好彩頭,這座由美國 Neil M. Denari Architects(簡稱 NMDA)團隊打造的「基隆新海港大樓」(New Keelung Harbor Service Building),在競爭激烈的創新概念建築中,同樣躋身為今年 6 座得獎項目之一員;而這 6 個得獎者的設計團隊,個個可都來頭不小!例如美國知名的 NADAAA 建築事務所、普立茲克大師 Richard Meier、還有一口氣包下 2 座獎項的丹麥 BIG 建築事務所(Bjarke Ingels Group)皆列在其中!
不同於已列為歷史古蹟、保有日據時期濃濃復古風的老海港大樓,新海港大樓的出現,無疑是將為基隆港周邊帶來新一波的人潮與觀光商機。
由 NMDA 與宗邁建築師事務所聯合打造的新海港大樓,它的三角地段總佔地超過 10 萬平方公尺,而 230 公尺高、三層樓的主建築則集結辦公區域、購物中心、登船通道和公共廣場等用途,每一層樓將以不同的設計形式呈現。
在這塊被戲稱是「雨港」的海運樞紐,有著近山、面海、多雨的地理特色,故 NMDA 在設計及規劃上,便以這些屬於基隆當地的獨特景象為靈感來源,揉合色彩、素材及形體等方式,將新海港大樓塑造成一座「無規則」的幾何建築,企圖為基隆港一掃陰鬱、沈重之感。
為型體平衡和視野上考量,大樓最高層採懸臂式設計,內部以餐廳空間為主,往下則延伸至辦公用途之區域。
下層有著以錯綜蜿蜒型態、而被稱呼為「鞋帶」的人行道與公眾空地。
新海港大樓即使是窗格設計,也以斜排交織來凸顯出不規則的樣貌。
中央廣場擁有通風、採光良好的環境,並大膽使用海水綠(Seafoam Green)及淡黃綠(Chartreuse,以沙特勒兹酒來命名之色)此 2 色來點綴,既象徵海港的遼闊,亦使基隆港注入明亮活力的氣氛。
新海港大樓原預定今年完工,然因經費等因素而一度延宕,未來預計 2018 年落成。想要看到基隆最新穎的設計地標雖然要再等等,不過對於建築迷來說還是挺值得的!
而與海港大樓並列進步建築獎殊榮的,還有哪些知名的團隊與設計呢?快跟著繼續往下一探吧!
獲得榮譽獎、位在中國內蒙古的 Ordos 20+10 Office Complex,是由 NADAAA 與 Himma Studio 聯手合作。5 個立方建築體,乍看以特殊而不規則的角度坐落其中,卻是為因應烈日照射所採取的設計,如此更能對付當地極端的天氣變化,並增進環保效益。
我們曾於去年介紹、坡型建築見長的 BIG 建築事務所,即將在丹麥阿邁厄島所興建的《Amager Bakke》(Amager Resource Center)回收能源廠,結合垃圾焚燒發電與滑雪及攀岩等極限運動場地的設計,體現了經濟、社會和環境多元兼顧的建築新境界。
位在墨西哥城的 Reforma Towers,由 Richard Meier & Partners Architects 與 Diametro Arquitectos 合作,是包含 40 層辦公大樓和 27 層飯店設施的一體兩座混合項目。從概念圖上的白色外型、中央庭院及大量的玻璃帷幕不難看出 Richard Meier 以往所擅長的風格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