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變身電音派對?設計博物館攜手化學兄弟,爬梳70年來電音對設計、時裝、攝影的影響
到博物館裡開電音派對?!你沒聽錯,正當全球各大博物館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不斷調整開幕時間的同時,倫敦一解封,設計博物館(Design Museum)便立刻打開大門迎來這檔聚焦電子音樂文化發展歷程的《電音:從發電廠到化學兄弟》展覽(Electronic: From Kraftwerk to The Chemical Brothers)。
《電音:從發電廠到化學兄弟》展覽(Electronic: From Kraftwerk to The Chemical Brothers)影片。(Video credit:Design Museum)
此展由設計博物館與巴黎愛樂音樂廳聯手,Jean-Yves Leloup策展,由總部位於巴黎的1024 Architecture擔任展場3D裝置設計,並邀請法國傳奇電子音樂人Laurent Garnier精心策劃與展覽同步的配樂,(Laurent Garnier亦於官網分享展覽配樂中的四種混音—https://soundcloud.com/laurent-garnier/01-a-detroit-mix ),就是希望透過音樂、燈光、互動裝置、3D影片等途徑,打造出沉浸式感官體驗。
此展由設計博物館與巴黎愛樂音樂廳聯手,Jean-Yves Leloup策展,由總部位於巴黎的1024 Architecture擔任展場3D裝置設計,並邀請法國傳奇電子音樂人Laurent Garnier精心策劃與展覽同步的配樂,(Laurent Garnier亦於官網分享展覽配樂中的四種混音—https://soundcloud.com/laurent-garnier/01-a-detroit-mix ),就是希望透過音樂、燈光、互動裝置、3D影片等途徑,打造出沉浸式感官體驗。
CORE by 1024 architecture所設計的光影裝置。(Photo credit: Gil Lefauconnier)
透過當代指標性人物爬梳電子樂歷史
此展不只爬梳電子音樂從起源至今的過程,同時也能見識一票電音先鋒作品,從美國底特律DJ Jeff Mills、英國電子音樂家Daphne Oram、電音祖師爺Kraftwerk,到當代天團The Chemical Brothers等,透過指標性人物一路探索電音在設計、技術和創新上的時代亮點。
雅各布·赫里斯特(Jacob Khrist),《 La DJ et音樂人》艾倫·艾倫(Ellen Allien),2017年魯貝藝術節。(Photo credit:Design Museum)
除此之外亦將電子音樂與當代設計,時尚與藝術串連,介紹包括時裝品牌Loverboy設計師Charles Jeffrey、德國當代攝影師Andreas Gursky、平面設計師Peter Saville等人作品。另外,友善提醒,當你決定要踏入此展前,別忘了帶上一條有線耳機,因場內不少展品皆提供聲音體驗,如此一來更能享受全面性的感官體驗。
從第一個合成器的誕生到電音文化的風行
此展覽共有400多個項目,分為四個部分:包括「Man and Woman Machine」(男人及女人機器)、 「Dancefloor」(舞池)、「Mix and Remix」(混音與再混音)「Utopian Dreams and Ideals」(烏托邦的夢想及理想)。
Jean Michel Jarr的虛構工作室。 (Photo credit:Gil Lefauconnie)
展覽依據革命性樂器與電子音樂先鋒出現的時間軸展開,展品包括TR808和Moog 55經典合成器,法國音樂家Christian Clozier於1975年所製作的電音聲音擴散系統等。同時也將法國電子音樂家Jean-Michel Jarre的工作室,以及電子樂女性先鋒Daphne Oram於1958年所成立的BBC無線電音工作坊虛擬重現。
左圖為法國音樂家Christian Clozier於1975年所製作的電音聲音擴散系統。右圖為Peter Keene重新審視當年Daphne所製作的Oramics合成器。(Photo credit:Design Museum)
現場展出不少早期的合成器設備。(Photo Credit:Felix Speller)
半小時Kraftwerk3D影像大秀、化學兄弟壓軸沉浸式表演,讓人彷彿置身電音夜店之中
不過此次展覽最大亮點莫過於為了歡慶德國電子音樂先驅Kraftwerk成軍50週年(創立於1970年),並向今年5月初過世的創始成員之一Florian Schneider致敬,而特別製作長達半小時的3D立體影像大秀。
現場有特別製作長達半小時的Kraftwerk3D立體影像大秀。(Photo credit :Peter Boettcher )
另外,壓軸大戲則是一間黑暗、煙霧迷漫且如同俱樂部般的房間;這是由化學兄弟御用VJ Adam Smith及Marcus Lyall,改編1989年成立的英國電子音樂團體The Chemical Brothers曾獲葛萊美獎的《Got To Keep On》現場演出影音,並透過極具臨場感的方式,在巨幅的LED屏幕上重現令人振奮的音樂跳動與聲光音效。
現場有特別製作長達半小時的Kraftwerk3D立體影像大秀。(Photo credit :Peter Boettcher )
另外,壓軸大戲則是一間黑暗、煙霧迷漫且如同俱樂部般的房間;這是由化學兄弟御用VJ Adam Smith及Marcus Lyall,改編1989年成立的英國電子音樂團體The Chemical Brothers曾獲葛萊美獎的《Got To Keep On》現場演出影音,並透過極具臨場感的方式,在巨幅的LED屏幕上重現令人振奮的音樂跳動與聲光音效。
Chemical Brothers - The O2 - 30th November 2019 。 (Photo credit :Luke Dyson)
從不同設計層面中發現電音文化的影響力
然而電音文化的影響豈止如此,從平面設計上來看,有曾以CP1919的連續無線電脈衝波圖像做為設計元素的英國設計師Peter Saville電子樂唱片封面裝幀作品,以及來自倫敦設計師Weirdcore為英國電子音樂人Aphex Twin所打造的視覺世界。攝影部份則由對電音狂熱的德國當代攝影師Andreas Gursky,展現他所拍攝的大幅銳舞影像。
藝術家Bruno Peinado作品Vanity Flightcase。(Photo credit :Gil Lefauconnier)
藝術家Bruno Peinado作品Vanity Flightcase。(Photo credit :Gil Lefauconnier)
在時裝設計上,則有常以音樂與次文化,做為時裝設計靈感的Walter Van Beirendonck作品;還有曾拿下2017英國時尚大獎新秀獎,堪稱近年來時尚圈超火紅新星的蘇格蘭設計師 Charles Jeffrey,他亦曾多次將時裝品牌Loverboy與夜生活結合,展現電音裡的反叛特質,並充份體現電子文化無遠弗屆的影響力。
Jeff Mills的超自然服裝。(Photo credit:Gil Lefauconnier)
因此無論從聲音、視覺、平面設計、時裝到文化,面對電子音樂所創造的影響力,是直至如今都還令人耽溺其中的一股浪潮。正如展覽現場所投影放映來自紐約、巴黎、里約等世界各地的電音派對氛圍,讓人在疫情嚴峻的時代中,也能重溫在舞池裡狂歡的時刻。
什麼是電子音樂?
基本上電子音樂泛指由電子設備所創造的音樂,包含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效果器(Effectors)、電腦音樂軟體、以及鼓機(Drummachine)等。(資料來源:wikipedia)
為什麼發電廠(Kraftwerk)被稱作電音界祖師爺?
成立於1970年的德國電音團體Kraftwerk(發電廠),在電子音樂開疆拓土的歷史中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其所引進的合成器技巧及後期發展出來的裝備,已成為現代音樂的必備常識。(資料來源:wikipedia)
你聽過化學兄弟(The Chemical Brothers )嗎?
這是1989年所創立的英國電音團體,早期曾翻混90年代的迷幻樂團 Primal Scream、英國搖滾樂團 Mainc Street Preachers 等歌曲,後來推出不少經典作品引爆驚天動地的Big Beat風潮,是將Kraftwerk所領導的電子文化擴展到全新層次。(資料來源:wikipedia、KKBOX)
▌電音:從發電廠到化學兄弟(Electronic: From Kraftwerk to The Chemical Brothers)
展期:即日起~ 2021年2月14日
地點:倫敦設計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