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藝術」是什麼?這個提問早從西元前便引起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無數辯證;到了 20 世紀,藝術家杜象更以小便斗為作品,挑釁藝術的邊界;如今,藝術家蔣友柏(Demos Chiang)對此仍未有定論,卻以個人藝術周邊類品牌「龍十字」那一件件從自身作品「分靈」出的「藝術衍生品」,做出最前衛的探尋。此次 MOT TIMES 明日誌特意趁著蔣友柏與「明日選品 MOT SELECT」合作,於 NOKE 忠泰樂生活三樓開辦「MOT X DEMOS 龍十字快閃店」之機,邀請他分享自己經營「龍十字」的實驗與思索。
蔣友柏與「明日選品 MOT SELECT」合作,於 NOKE 忠泰樂生活三樓開辦「MOT X DEMOS 龍十字快閃店」(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翁子恒)
「螺絲鞋」既有現代感,又不失歷史的深沉,更是蔣友柏多年藝術探索的結晶。(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翁子恒)
創作藝術衍伸品的過程,有哪些挑戰或是難忘的故事?
整個過程就是大手筆的浪費,因為這件事情沒人做過,如果你不浪費、不實驗,就不知道結果是什麼。我們前前後後花了一年多,以「龍十字」之名做了一個大型實驗,如今在「MOT X DEMOS 龍十字快閃店」展出的就是我們這一年的實驗成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大家說「潮流藝術」,但其實「潮流」的本意是「街頭藝術」(Street Art),而街頭藝術的核心是叛逆,是有自己想表達的事情。所以我們這次在操作上,也不是把它當成潮流的期貨在炒作,而是回歸藝術最純粹的本質狀態。
鞋身墊布的製作與裁形過程。(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翁子恒)
最昂貴的垃圾,最時尚的實驗
「龍十字」作品包括以畫作製成的 T 恤、鞋子、帽子等,你是如何定義這些「可穿戴的藝術品」(Wearable Art)?
Wearable Art 至今還沒有被定義。一般來說,大家最容易聯想的是存在已久的「藝術周邊商品」,卻沒有人真正挑戰把藝術變成實用商品,而這恰好是我想透過「龍十字」去實驗的事情,但也因為一切都在實驗中,所以我還沒有答案。
比較有趣的是,我們將整幅畫拆解成 T 恤、鞋子、帽子後,有些藏家把它當成畫作般掛在牆上。對他而言,這些 T 恤、鞋子、帽子就是 3D 的畫作。另一群藏家則是買完後直接穿著去Clubbing。對他來說,這樣的作品、這樣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宣言。我覺得有趣的是,「龍十字」不只做 Wearable Art 或「藝術衍生品」,更創造出一種行為藝術,這項行為藝術的完成者不是我,而是這些藏家。
另一方面,我覺得 Wearable Art 其實是在挑戰藝術的根本。藝術的根本是什麼?有句話我一輩子都忘不了,那就是「藝術是最昂貴的垃圾」。而 Wearable Art 就是在挑戰現成品(ready-made)的概念,像之前把馬桶搬到博物館裡、把自己的糞便做成200個罐頭等,其實也是在討論這個觀念。「可穿戴的藝術品」就是在延續這樣的概念,並且用一個比較時尚、比較潮流的方式來呈現。
鞋舌上獨特的藝術元素並非簡單的裝飾,而是蔣友柏多年藝術創作的墊布精髓與靈感的轉化。(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翁子恒)
未來「龍十字」還有哪些計畫?
明年可能會有一檔 Wearable Art 的藝術展,因為明年是龍年,我可能會畫一幅很大的龍,再找改鞋藝術家幫我製成 20 雙限量鞋,預計每雙鞋搭配為了製成那雙鞋而被裁切過的畫作原型一同展售。我覺得這會很有趣。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翁子恒)
究竟藝術是什麼?這樣的大哉問在訪談之後,依舊有許多想像的空間。然而,可以確定的是,蔣友柏正以「龍十字」之名,繼承這亙古的問題,並以更時尚、更潮流,又或是更街頭、更叛逆、更有玩心的方式回應,也邀請大家走進「MOT X DEMOS 龍十字快閃店」裡,加入這場從藝術出發的實驗之旅,用當代獨有的姿態,回應這永恆的命題,透過近距離體驗「Wearable Art」的藝術延伸,與一個你能每天使用的用品開啟生活的對話。
MOT X DEMOS 龍十字快閃店空間展示。(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翁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