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名公布!2024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以戲劇性虛構場景,詩意呈現台灣生存隱慮
當戰爭成為日常,如何在日常中對抗無常?2024 第 60 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展名公布——「日常戰爭(Everyday War)」濃縮代表參展藝術家袁廣鳴近 30 年來創作核心觀念,預計以 6 件錄像與動態裝置藝術呈現於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邸。
袁廣鳴作品中沉歛詩意的視覺語彙隱含寓意,反映台灣人共有的存在意識與潛意識,同時也具有超越地域的普世性。「日常戰爭(Everyday War)」自生存於這片土地、深刻體驗台灣變遷的視角,建構出類居家虛構場域,過渡至每日需要面對、求生的現實生活,試圖提出「處於當今世界的生活狀態下,棲居何以為詩」的提問。
藝術家袁廣鳴、策展人陳暢偕同主辦單位台北市立美術館團隊今日(11/23)齊聚北美館揭開台灣館展名,並共談展覽背後的創作脈絡與策展構想。
袁廣鳴作品中沉歛詩意的視覺語彙隱含寓意,反映台灣人共有的存在意識與潛意識,同時也具有超越地域的普世性。「日常戰爭(Everyday War)」自生存於這片土地、深刻體驗台灣變遷的視角,建構出類居家虛構場域,過渡至每日需要面對、求生的現實生活,試圖提出「處於當今世界的生活狀態下,棲居何以為詩」的提問。
藝術家袁廣鳴、策展人陳暢偕同主辦單位台北市立美術館團隊今日(11/23)齊聚北美館揭開台灣館展名,並共談展覽背後的創作脈絡與策展構想。
袁廣鳴,《棲居如詩》,2014。(Photo Credit:袁廣鳴)
藝術家袁廣鳴:從個人生命轉向全球景況的創作轉向
袁廣鳴(1965–)成長於台灣,曾赴德國專研媒體藝術,並成為崛起於台灣 90 年代重要新媒體藝術家。其作品表現形式包含單頻道錄像、互動式裝置、裝置型錄像投影,以及利用數位修相技術的平面攝影等;曾參與 1998 年與 2002 年台北雙年展;其數位攝影作品《城市失格》及光動力裝置《人間失格》於第 50 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聯展展出。
袁廣鳴早期創作多以個人的生命經驗及反轉日常事物成就新的觀看現實為主軸,如 1998 年《難眠的理由》觸及視覺及技術媒介的互動關係。2000 年開始從個人生命經驗轉向對城市及全球化的狀態描述,其沉歛詩意的視覺語彙隱含寓意,反映台灣人共有的存在意識與潛意識,同時也具有超越地域的普世性。
藝術家袁廣鳴代表參展2024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爾後,他更開創出介於錄像藝術與電影間的新型動態影像、展現劇場式的日常;至今仍持續透過不同媒介的實驗,深沉思考新媒體藝術及影像敘事之間的可能性。 重要發表包括 2011 年「在記憶之前」、2014 年「不舒適的明日」、2016 年日本水戶美術館「記憶之環」、2018 年於倫敦海沃美術館舉辦之「明日樂園—袁廣鳴個展」,亦曾受邀參與光州雙年展、新加坡雙年展、利物浦雙年展等重要國際展覽。
左起依序為藝術家袁廣鳴、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策展人陳暢。(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台灣館「日常戰爭」指向台灣生存隱慮
2024 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將以「日常戰爭」為題,預計為 6 件錄像和動態裝置,當中包含 2 件新作,延續袁廣鳴過去的創作脈絡,例如 2014 年《棲居如詩》、2018年《明日樂園》、《日常演習》中慣見的「家」、「棲居」、「不舒適的明日」等影像語彙,皆以一種預警式的微觀,放大了無預警的爆發,並投射對於當前政治環境與社會現實的憂慮,且進而隱喻環繞太平洋島鏈及大陸間不穩定的地緣政治及衝突陰霾。
袁廣鳴,《日常演習》,2018。(Photo Credit:袁廣鳴)
本展同名新作《日常戰爭》為單頻道錄像,鏡頭前後掃描著一個居家空間,在一聲玻璃破碎的巨響後,隨即陸續飛進一些戰機,並一一擊毀室內的物件;最後,所有戰機互相殲滅殆盡,整個房子頓時成為戰後的廢墟。在鏡頭持續直線穩定的來回移動中,婆娑光影逐漸渲染整個室內,傾頹的房屋也慢慢回到起初無恙的原貌,呈顯出極具張力的超現實預言。
袁廣鳴,《日常戰爭》,同展名新作。(Photo Credit:袁廣鳴)
在世界不只一地受到戰火紛擾的此刻,袁廣鳴表示:「其實 4 年前就有《日常戰爭》的創作構想,在 3 年前開始製作,這幾年裡世界發生更多不平安的事件,作品除了講述關於我所生存的台灣環境,以及所處的不安焦慮與某種現實處境,我也覺得這種『生存的不舒適感』應該也是世界性的,無論哪一個國家或人種。」
袁廣鳴,《佔領第561小時》,2014。(Photo Credit:袁廣鳴)
通過袁廣鳴作品中對台灣處境的觀察及刻劃,凸顯今日戰爭概念已從「實際的砲火」移轉到分配不均的後資本主義、疫情傳染、網路攻擊、宗教與不同族群間的歧視及壓迫等潛藏於「日常中的戰爭」,從「未來」的提問,回到「當下」的現實,進入到所謂的「日常中的戰爭」及「戰爭的日常化」,而這似乎更漸趨為棲居的常態。
左起為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藝術家袁廣鳴。(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從藝術家的人性角度,理解台灣乃至於全球的生存現實
本屆台灣館策展人陳暢(Abby Chen)說:「藝術家是一個非常好的橋樑和媒介,袁廣鳴是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台灣藝術家,他透過一個戲劇化的虛構場景為內心的焦慮發聲。進入展場,可以體驗到一位藝術家的內心,藉由作品進入台灣的語境而非依賴道聽途說。有什麼比這個更能從人性角度理解台灣的現實?這是一個人的現實,但也存在著非常大的人性的普遍性。當戰爭成為日常,如何在日常中對抗無常?這是我們希望在展覽中體現出來的事情,但是非常高難度。」
藝術家袁廣鳴(右)與策展人陳暢(左)。(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
陳暢現任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當代藝術主管和資深策展人,曾任舊金山中華文化中心及基金會藝術總監,於 2008 年創辦「鮮銳(Fresharp)」卓越藝術家系列展,為美國國內首個長期支持在美華裔藝術家的展覽計畫。她亦曾邀請袁廣鳴參與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希望之後:抵抗的影像(After Hope: Videos of Resistance)」國際錄像特展,本次於威尼斯雙年展再度合作。
策展人陳暢指出:「『居家』的概念具有糾結交織的雙重性,涵蓋私領域與公領域、實體世界與虛擬世界,以及想像中的經驗與實際生活經驗;這種雙重性反映著台灣作為主體、恐懼與勇氣並存的二元對立。在其所有作品中,詩意的本質從不棲身於任何住居地,而存在於探尋的過程。」
策展人陳暢。(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2024第60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
展期:2024年4月20日至11月24日
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邸(Palazzo delle Prigioni, Venice, Italy)